鞋念

独往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那可正是一个连鞋都穿不上的年代。虽然到农历年底之前,老妈照例要给我做一双布鞋,工艺挺复杂的,前前后后约需十来天才能完成。然而这唯一的一双布鞋也不是天天可以穿的,待天气稍稍暖和一些,赤脚才是常态。况且布鞋并不那么耐穿,往往一个冬天过去,鞋底就磨穿了,再加正是身体旺长之时,穿着穿着就嫌小了,脚趾头从鞋尖钻了出来。所以,到天气再转冷的时候,无论大人小孩,穿出来的布鞋大多已破烂不堪。实在穿无可穿之时,也有大人自编草鞋穿的。</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状态几乎沿续到了小学毕业,到读初中的时候,看到有同学穿着解放鞋上学,油然而生羡慕之心。当时在我的印象里,认为只有解放军才能穿这种鞋,料想穿解放鞋的同学家里一定是有人当兵的。我小舅也正当着兵呢,于是心里想好了,待小舅回来探亲时向他要一双,旧的也行。恰好那年某天小舅来我家,像心有灵犀似的,还没等我开口,小舅从布包里取出一双解放鞋来,呵!居然还是新的。从此,我几乎天天穿着解放鞋,那感觉真的好爽,走路都仿佛轻快了许多。解放鞋还特别耐磨,几年下来都没有变形走样,更不必说有所破损了,这是我之前穿的布鞋远远不可比拟的。</p><p class="ql-block"> 到读高中时,忽然流行小白鞋,与现今做工考究的所谓小白鞋不同,实际就是一款轻便的低帮白球鞋。同学中大部分人都穿上了这种鞋,我也拥有一双,当然没有解放鞋的神气,但无疑更显青春,也更显洋气。然而小白鞋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那就是特别容易显脏,粘上了泥固然碍眼,总还好处理,但如粘上了墨水什么的就麻烦了,因为小白球必须一尘不染才亮眼,不然,反倒不好看了。也不知是谁想出了一个主意,不管鞋面如何变脏变色,一律用白粉笔来涂白。老师上课结束后总会留下几颗粉笔头的,这些粉笔头就成了抢手货。甚至老师下一节课还打算用的粉笔也被我们悄悄消耗掉了,害得老师不得不再回办公室去取。</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带着一双解放鞋和一双小白鞋去外地读师专的。那是80年代初,正值青春年少,美的意识进一步觉醒,有一天竟心血来潮花13元买了平生第一双皮鞋,而其时学校每月发给我的伙食费才9元,所以算很奢侈了。然而本以为穿上皮鞋多少能提升一下气质,谁知不到半天脚上就硌起了几个血泡。一个室友试了试却正合适,我想可能是买小了抑或是自己平足的缘故吧。但室友既然合适,而且似乎也很喜欢,而我反正是穿不了啦,于是以略低于原价转让给了他。从那以后,我对于皮鞋虽然好感依然,但不敢再买,看着室友踢踏踢踏走进走出无任何不适,我越来越深信是自己的脚型存在先天性缺陷。</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我穿的是回力运动鞋,主色调也是白的,但比小白鞋的帮要高一些。因为在学校工作,平时喜欢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这鞋倒正合适。记得那时西装忽然兴起,几乎没两年,除了年纪比较大的,都洋装穿在身了。然而脚上仍然是回力鞋,这在今天看来,有多么不着调啊。但那时我们都这么穿,因为我们压根不知道穿西装有什么规矩,除了知道要系一根领带外,穿什么裤子、配什么鞋子一无所知。也没人认为有什么不正常,像回力运动鞋,在我当时的认知里,简直是可以与任何服饰搭配的百搭。</p><p class="ql-block"> 新世纪初,我被委派到东北做企管工作,其时,西装革履被公认为是成熟男人的标配,有些行业甚至要求普通员工也必须如此。因此赴东北前夕重新置办了行头,尤其是皮鞋。俗话说,男看皮鞋女看头发,出门在外,形象不可随便。谁料200余元的皮鞋在东北人眼里实在太过寒碜,按他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品位。原来,东北人穿戴比南方人讲究得多,至少在我接触的人中,几乎没有不穿品牌的。而且他们不仅懂品牌,说话还特别直白,看到我穿的杂牌皮鞋,就说什么与我的身份严重不符,怎么着也得穿几千元的云云,弄得我很是尴尬。东北人的确比较看重身份,不像南方人特别是广东人,大街上穿着人字拖和宽松短裤走路的说不定还真是有身份的人。后来我注意到与我们合作的东北老板都穿几千甚至上万的皮鞋,冬天还穿十几万的貂皮大衣,坐驾无一例外是豪车,而当时我们这家由南方总部组建的企业才区区一辆丰田车,派头上自是相形见绌了。我被新认识的东北朋友一刺激,就去一家高档商场一气买了两双3000元以上的皮鞋。还真别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穿上品牌皮鞋,果然精神了不少,也自信了许多。当然与东北朋友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至少不至于再被人嗤笑了。</p><p class="ql-block"> 在东北工作十多年后回到南方,年龄偏大了,便不再出去工作。皮鞋是依旧有的,万一遇上某些隆重的场合还是要穿一下的,但既已离开职场,也基本束之高阁,而改穿运动鞋了。这运动鞋虽然类似于先前穿过的小白鞋、回力鞋,但品质是完全不同了,款式新颖,做工考究,几乎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穿。我因为已是闲人,便把走路作为唯一的健身项目,那鞋子自然必须是适合运动的。但不知是因为我的脚先天平足还是后天变形之故,买来的鞋几乎都不太合脚。也曾买来鞋楦先撑它一撑,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往往走不了几公里,脚上某个部位又隐隐作痛了。最近又买了一双,价格不菲,却依旧不合脚。当时试穿时觉得还行,店员一个劲说穿几天就好了,结果穿了两回就放一边了。我说我还是网上买一双试试看吧,老婆说网上的鞋档次太低,不适合你穿。我说适不适合我不要紧,只要适合我的脚的就行。</p><p class="ql-block"> 结果买了一双布鞋,90元,跟我儿时穿过的布鞋无论款式质地自然更显高级,特别是鞋底,不再是几十层布缝制而成,而是厚厚的橡胶底,但终归也算布鞋。想不到的是穿上后竟十分服贴,当天就去走了10公里,无一丝一毫硌脚之处。看来,最舒适的鞋还是布鞋,虽然明显土气,但对于老年人而言,美观不美观并不重要,舒适才是第一需要。</p><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忽然想到,一个人的穿鞋史也能反映出其基本的的人生历程。儿时无拘无束,在当时条件下,布鞋是唯一的选择,虽然鞋对脚的生长形成一定束缚,但正因为是布鞋,脚趾依然可以破洞而出。而时尚是年轻人的专利,无论解放鞋、小白鞋还是回力鞋,那时不仅特别流行,而且也确实充满着一种青春的气息。到了中年,皮鞋代表了一个人的成熟及对品味的追求,更蕴含着一种稳重、可靠及坚毅的品质。到了老年,一切的一切都已放下,自由自在是他们最显著的生活特征,布鞋的随性正契合了他们的这种性情。至于某一时期的鞋总是硌脚,这不意味着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磕磕绊绊吗?当然,由布鞋而又回到了布鞋,这是之前不曾想到的。这正如自然的轮回,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人生何尝不是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