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p> <p class="ql-block">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p> <p class="ql-block">传统习俗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p> <p class="ql-block">在民间,人们通常把过元宵叫做“闹元宵”,一个“闹”字,点明了元宵节的基调:喜庆、狂欢。人们用“闹”的方式,既为“年”做一个完美的小结,又为春举行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元宵过后,春似乎一下子就来到了人间,春光烂漫、蜂飞蝶舞,城镇乡村一下子活泛起来、喧腾起来。</p> <p class="ql-block">闹元宵,最富诗意的是闹花灯。元宵佳节,不论城市乡村,人们聚集在一起,放烟花、观花灯、猜灯谜,到处都是张灯结彩的红火景象,宛如人间天堂。正如《上元诗》描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p> <p class="ql-block">闹花灯既是民俗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全民的一次集体狂欢。汪曾祺老先生说:“民俗,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抒情诗。”元宵节这首抒情诗,以喜庆为基调,以狂欢为韵律,以闹花灯为主奏章,一步步把全诗推向高潮,推向极致。</p> <p class="ql-block">元宵节除了踩高跷、耍社火,还有赶庙会、唱大戏等娱乐活动,同样是以“闹”为主。如此良辰美景,无论男女,不分老少,或结伴同行,或相携相拥,熙熙攘攘,笑语喧哗,赶一场庙会,看一折大戏,心里才美气,才舒坦。人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用“闹”的方式加以呈现,“闹”得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欢欣鼓舞。</p> <p class="ql-block">红红火火闹元宵,欢欢喜喜迎春来。元宵的灯火落幕,春,就结结实实的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