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美篇名:李玉峰</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121101018</b></p><p class="ql-block"><b>图 片:手机拍摄。</b></p> <p class="ql-block"><b> 韩愈〔唐〕在《师说》 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p><p class="ql-block"><b> 我成长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所知道的道只有社会主义的道。所知道的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至于师吗?我有五位革命导师。这些老师离我很近,我天天读他们的著作,听他们的教诲,学习他们的思想。又离我很远,从未谋面,其中四位在我出生之前就已仙逝,离我最近的一位在他死后才见上一面。只是他已经不能教诲我们,只是躺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中国的变化。直到这时,我才敢问出了那句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对吗?</b></p> <p class="ql-block"><b>师者,圣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孔夫子应该是第一个职业老师。“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所以老师一出生就透着一股高贵的气质。</b></p><p class="ql-block"><b>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出圣人最集中的时代。而这个时期的圣人,有的自己是老师如墨子,鬼谷子。有的圣人则是圣人的学生比如孙子。所谓圣人都是独立学派,以著述和教弟子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思想,那个时代能为人师者,多半是圣人了。</b></p> <p class="ql-block"><b>师者,罪也。每次提到古代的老师,我第一个想到的不孔老师,而且一个太子的老师。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据[史记]记载。秦孝公的太子犯法,公孙鞅为了杀鸡儆猴,割掉了太子师傅公子虔的鼻子以示惩罚。所以每次提到老师我总会习惯性的摸摸自己的鼻子。 显然老师是一个危险的职业。于是就有了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谚语。到了明朝,性格暴烈的明成祖朱棣,有了诛杀十族的说法,九族之外老师赫然上榜。</b></p> <p class="ql-block"> <b>在那特殊的年代,我也勉强读了十几年的书。可老师这个词对我来说仍然比较陌生。并不是我记忆不好,而是我的老师实是在太多,让我无法记住。当时的老师被归为臭老九,有文化的人不愿意做,没有文化的人又做不了。在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多是下乡知青,老师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我也确实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我的字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可是她们都是一学期一门课一个老师。课本也挑着讲,一个学期结束,一本书就讲几节,剩下的自己看。那个时候活动比较多,什么事情都比读书重要。游行、开大会、学工学农劳动,好像没有在学校呆多久就毕业了。我非常尊重我的老师,却为我记不起老师的名字常常自责。直到有一天一个老师说:李玉峰是谁啊?我教过他吗?我暗自高兴,释然了。我这么没有文化的原因也找到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