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之旅(二)古韵秘鲁

李淑芳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秘鲁</span>,是星球上距离我国最遥远的国度之一,它位于南美大陆西部,隔着太平洋与亚洲相望。秘鲁国土面积130万平方公里,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南美五国接壤,首都利马是美洲唯一处在太平洋海岸的都城。人口约3400万人,印第安人占比45%,大多信仰天主教,文化传承缤纷繁复。秘鲁是南美洲重要的畜牧业和农业国。</p><p class="ql-block"> 秘鲁历史古老神秘,是南美文明的发源地及中心,神秘古老的印加帝国繁盛时期占据了半个美洲,16世纪沦为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span style="font-size:18px;">300年</span>的殖民给秘鲁带来巨大的影响,跟南美大多数国家一样,秘鲁也成为西班牙语系国家。</p> <p class="ql-block">  利马,秘鲁国的首都,<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美洲第一大城市,</span>是秘鲁政治、文化、金融和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  利马历史上是座殖民城市,1535年由西班牙殖民者所建,称为“诸王之城”,1542年西班牙殖民者在此设检审法院,1544年成为秘鲁总督辖区首府;殖民地时期是南美洲最繁荣城市之一、南美大陆与欧、亚两洲进行贸易的门户;1821年秘鲁独立后成为首都。</p> <p class="ql-block">  利马市区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图一是新区的海岸观景台。旧城在北部,这里有圣马丁广场。这个广场是为了纪念秘鲁的解放者何塞·德·圣马丁而建立的,中心有一座圣马丁将军的纪念碑,以纪念他在南美独立战争中的贡献,1821年,圣马丁将军在这里宣告了秘鲁的独立。</p> <p class="ql-block">  利马市中心的武器广场,这座城市的发祥地和核心区域。广场周围环绕着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包括政府宫、主教座堂、总主教宫、市政宫和协和宫……。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它见证了广场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利马最繁华的拉乌尼翁大街,它是连接圣马丁广场和武器广场的主要步行通道。</p> <p class="ql-block">  离入住的凯悦酒店不远,有一个“橄榄园”(类似街心花园)。清晨散步被这里一大片古老苍劲的橄榄树所惊呆……。而且,有一种明显感觉,这里无论是在建筑,或是对人的轮廓模样,黄皮肤黑头发,都能勾起你对这片古老土地的好奇心,也似乎总能感觉得到中国文化之影响……。事实上,秘鲁是拉丁美洲华人数量最为众多的国家之一,他们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不容忽视。许多华人或混血的后裔,尽管历经数代,但仍坚定地保留着他们的中国姓氏,这不仅是他们家族传承的象征,也是他们对中华文化深厚情感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听地导(广东籍二代华裔)小陈介绍说,百多年前,从中国广东和澳门(葡占)陆续有约十万华人劳工从动荡的国内漂洋过海,来到当时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秘鲁,签下了8-10年的劳工合同。华人劳工给当时的秘鲁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帮助秘鲁修铁路、在热带的种植园干活、挖矿、采集鸟粪,在这片土地洒下了无数的血泪汗水。慢慢地,聪明勤奋的华人劳工们积累起了原始资产,并融入了当地社会,很多还与当地人组建了家庭。合同结束后,绝大部分的劳工没有选择回到母国(实在是太遥远),而是留在秘鲁做起小生意生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从利马驱车4个小时左右,到达帕拉卡斯一个海边小镇,入住凯悦的连锁品牌店,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滨海度假村,当地百姓酷爱水上运动,也恰好赶上不错的日落,随手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 帕拉卡斯国家保护区鸟岛,从小镇的码头出发,坐船大约30分钟左右,就可以抵达鸟岛的周围,船工会驾船绕着鸟岛缓行,在这里通过长焦相机可以清晰的看到很多叫不出名的鸟种。</p> <p class="ql-block">  说老实话,我碰到拍鸟就超不自信,技术差太多,基本不是我拍鸟而是鸟撞我,或者是不会飞的鸟。相对拍鸟,我更喜欢拍鸟歇脚的那些岛礁……🤭😂</p> <p class="ql-block">  在鸟岛,我拍到并认识了南行旅途中的第一种企鹅--洪堡企鹅。但这一张图不是我拍的,我拍得难看没敢拿出来,就借用了同伴的杰作分享给大家。岛上的洪堡企鹅数量不多,个子挺瘦小,可爱也挺可怜🤭🙃。</p> <p class="ql-block">  纳斯卡地画--上世纪三十年代在秘鲁南部的纳斯卡荒原上,发现其地表上有很多很多的线条和图案,尤如一部世界上“最大的天书”,究竟是谁创造了它们 ?想表达什么意思?又为了什么而创造?至今仍无人能解,因此被列入“世界谜团”。这些古代纳斯卡文明留下的大型地画,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怀着一颗对一切神秘力量敬畏、好奇之心,第一次坐上这种螺旋桨在机头且只有十二个座位的小型飞机,就是想亲眼见识一下存在了超过两千多年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由于飞机较小,飞行员为了让左右两方的乘客更好的清晰观看辨认地画,就会围着有地画的位置上空,一会向左边倾斜转一圈看画,然后又再向右边倾斜转一圈,就这样上下左右两晃晃,便成了我的噩梦……。当发现前两个图案时我还能辨认清楚,并且还拍下了,所以这上下两张是我自己的作品😆。然后就😇😇😇得没有然后了,只差一丢丢就来了个现场🤮🤮……😭</p> <p class="ql-block">  下面的这一张是借用同伴的杰作,一看我这差距就不是一丁点啦(官方发布的已发现地画图形16种,同伴居然拍到了14种,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更搞笑的是下机时还给我颁发了此行的《毕业证》,我这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上去有多兴奋,下来就有多狼狈​……🙈🙈</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在前往鸟岛途中的船上拍的到的一种地画,凭想象感觉像一个烛台。</p> <p class="ql-block">  从利马乘飞机航行一个半小时,落地库斯科,GPS显示海拔高3294.5米,能明显感觉得到高原的压力,但并没有身体上的不适。只是惊叹航班机长高超的技艺了得,天气并不十分理想,乌云一片一片很压抑,但飞机就能稳稳地降落在城市的心窝窝里,不服不行,👍👍。</p> <p class="ql-block">  库斯科,秘鲁南部安第斯山地城市,库斯科省的首府,它的名号简直太牛太牛:美洲最古老最强大的城市之一、古印加帝国的首都、著名的考古中心和印加文化中心、“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古印加文化的篮"、马丘比丘、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p> <p class="ql-block">  库斯科老城区就坐落在四面环山的谷底里,依山而建的成片红瓦房层层叠叠,古老的建筑群、教堂,庄严的太阳神庙,特色的人种和民族化的服饰……。有限的时间又遇上糟糕的天气,库斯科真是没给不远万里来观瞻者一点面子……😫😫</p> <p class="ql-block">  半天的时间,冒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了曾经的军事要塞-萨克萨瓦曼巨石阵和太阳神殿、中央广场、大教堂、圣水殿等景点,漫步穿行在市中心,能明显感受到雨中乌云压顶下的古老建筑那种沧桑凝重,与市民因圣诞节的即将到来的那份热闹气氛形成强烈反差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30多万块巨石组成近20米高的石墙,守护着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这就是萨克萨瓦曼。这座巨大的石砌堡垒以其精湛的石雕工艺而闻名,巨大的石块精确地镶嵌在一起,即使是刀片也无法从其间穿过。古印加人是如何在精准切割和无缝衔接这些巨石的?至今依然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  印加帝国是整个美洲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广袤的疆土,先进的农业,强大的王权……。但是不管怎样,历史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随处可见的古老建筑和层层叠叠的文化烙印,根本无法抹掉当年那个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印加大帝国,曾被一个区区169人的西班牙"旅游团"给征服了的悲壮历史和痕迹……🫣🫣</p> <p class="ql-block">  前世,库斯科这座古城,曾是印加帝国的首都,孕育了古老的印加文明,印加人正是以库斯科为中心向四周不断开拓疆土,成为南美洲的大帝国。今生,库斯科不但城市本身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前往马丘比丘的门户所在。</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 ,意为“古老的山巅”,位于库斯科城西北约80公里处,海拔2280米,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而且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称作“天空之城”、“失落的印加城市”。</p> <p class="ql-block">  为了减少高反压力,参观完库斯科城区后我们当晚入住的是山下海拔只有2000多米的乌鲁班巴小镇。第二天清晨再从乌鲁班巴坐大巴到火车站。这趟绿皮火车是马丘比丘旅游专列,每天限定2000名游客进入参观,有时间和座位限制,得提前预定,到了站点还得换乘马丘比丘景区的巴士才能进得山门。</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空之城马丘比丘</span>掩映在雨林之中,自从1911年重新被“发现”之后,从来就不缺人气,也给秘鲁带来数不尽的财气。乌鲁班巴河将马丘比丘古城所在的山峰绕了将近一圈,从河谷往上看,绝对想不到峭壁之上,云雾缭绕中,还有一座曾经的印加繁华城市。</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全部由原石砌造、工艺精湛,虽然没有使用水泥等粘接剂,但很多石头缝中连一张纸都难以插入。这种精确度,以及石灰石块的圆角、石块连接形状的多样性以及墙体向内倾斜,使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城的采石场。</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布局巧妙而合理,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农业区遍布着层层梯田,可以种植农作物。</p> <p class="ql-block">  山腰处是普通人的居住区,其间分布着大小工坊。而山顶,则是神庙和皇族的居所。有山泉水从山顶流淌而下,顺着城中完善的水道,润泽着家家户户。</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称奇的是中部的太阳神庙:它有两扇窗户,正对着对面山岳的两个缺口,其一为天然形成,另一个则是人工开凿。夏至日,太阳从一个缺口升起,阳光透过窗户射进神庙;冬至日,太阳则从另一个缺口出现。其余时光,太阳在两扇窗户之间移动,循环往复。如此精妙的设计,巧妙地指导着仅有雨、旱两季的马丘比丘人的农业生产,太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  虽然马丘比丘并非王城,但它的宏伟和神秘足以让人心生敬畏。超过3000级的石阶,100多座石梯,将这座古城的各个角落紧密相连。宫殿、神庙、祭坛、广场、街道、仓库,每一砖一瓦都散发着印加传统风格的魅力。以至于这种魅力,强烈感染着上、下两图中我们队伍里的这两对老夫妻,他们就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举世闻名传说中的马丘比丘!特别是上图的“开心姥姥”满头银丝,拖着轻微骨裂的腿,杵着拐杖,硬是随着队伍完成了游览,把咱中国人那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把他们的身影留在了马丘比丘,也留在了自己的心中,就是想随时激励自己,榜样的力量无穷,等到了大哥大姐们这般年纪,我再扪心问问:我行么?我能做到么?😆😆</p> <p class="ql-block">  印加文明的辉煌虽然已经消逝,但留下的这些石砖泥土的遗迹,依然在葱绿的高原上静静地诉说着它过去的故事,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守护着马丘比丘的绝世孤独……</p> <p class="ql-block">  马丘比丘景区管理非常规范且严格,游人游览要按自己选择的线路不能乱窜;必须按照购票入场时间,错过就不能再进入;不允许在景区内跑步;不允许大声喧哗;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和长的自拍杆,更不允许出现带标志和宣传性质的条幅……不然,我们也不至于来个大集体裸拍🤭🤭</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遇见,叫一眼万年!</p><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了倾慕已久、心驰神往的天空之城马丘比丘。观完下山,心情却沉重了。感叹!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盖世荣光却要建立在另一个民族的灭顶之灾的痛苦之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