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乡村,那片承载着无数记忆与温情的土地,总有着一种独特的“红火”气息,在岁月里氤氲不散,它是乡村生活的灵魂,是乡村人情感与精神的寄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乡村人的骨子里,似乎就刻着爱热闹的基因。从民俗传承来看,这一基因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在传统节日和特殊庆典里,乡村的民俗活动总是热闹非凡。比如春节期间,从腊月开始,准备年货的忙碌中就透着红火的味道。家家户户忙着磨面、蒸馍、杀猪宰羊,邻里之间相互帮忙,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到了正月,社火表演便是乡村红火的高潮。舞龙舞狮的队伍走街串巷,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在激昂的锣鼓声中,将龙狮演绎得活灵活现。围观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其中,大人们则满脸笑意,互相交流着对表演的赞叹。这种热闹,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是乡村人对美好生活的集体向往,它将整个村子凝聚在一起,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乡村的红火,还体现在日常的交流与社交中。乡村人的酒杯,是情感交流的媒介。农闲时节,或是有亲朋好友来访,摆上一桌丰盛的农家菜,男人们举杯畅饮,从家长里短聊到国家大事,在酒的微醺中,情感愈发深厚。打牌,也是乡村常见的娱乐活动,无论是在夏日的树荫下,还是冬日的热炕上,几张桌子一摆,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出牌,一边斗嘴打趣。在这里,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相聚的时光,分享彼此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谈情说爱,同样也离不开这热闹的氛围。乡村的年轻人,在各种集体活动中相识相知,集市上、庙会里,他们借着热闹的掩护,偷偷打量着心仪的对象,羞涩又甜蜜地开启爱情的篇章。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实则都是乡村人交流情感、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而红火的氛围,则为这些交流搭建了天然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参与秧歌、社火、看戏、转会以及各类节目比赛,是乡村人爱红火的精神动力源泉。扭秧歌时,女人们身着彩衣,手持彩扇,步伐轻盈,动作欢快,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男人们也不甘示弱,抬花轿、跑旱船,用力量与热情诠释着乡村的活力。社火表演更是融合了杂技、武术等多种元素,表演者们在高跷上行走自如,展示着高超的技艺,引得观众阵阵喝彩。看戏,是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剧团来到村里,搭起戏台,男女老少早早地搬着板凳,抢占最佳位置。戏台上,演员们粉墨登场,唱念做打,演绎着人间百态;戏台下,观众们沉浸其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或喜或悲,在戏曲的世界里,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转会,这一传统活动更是将乡村的红火推向极致。人们举着彩旗,抬着神像,浩浩荡荡地游行,一路上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这种集体参与的活动,让乡村人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有了放松身心、释放激情的机会。各类节目比赛,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等,更是为乡村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用自己的才艺,表达着对生活的赞美,对未来的憧憬,在竞争与合作中,进一步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p> <p class="ql-block"> 乡村的红火,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乡村人精神追求的外在体现。它源于民俗传承,满足了交流需求,提供了精神动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红火的气息将永远延续,成为乡村人心中最温暖、最美好的记忆,也让乡村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与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