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济尧王台,禅让历三代。</p><p class="ql-block"> 中条山六合,黄河波浪拍。</p><p class="ql-block"> 蒲津忆盛衰,故址存痕苔。</p><p class="ql-block"> 春夏风雨骤,秋冬霜雪皑。</p><p class="ql-block"> 炎黄青史载,尧舜混沌开。</p><p class="ql-block"> 龙门唤禹公,海晏九州泰。</p><p class="ql-block"> 柳河东使塞,经天纬地才。</p><p class="ql-block"> 云高青烟笼,地广紫霞来。</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正月初五游览了运城解州关帝庙和永济鹳雀楼之后,夜幕已降,当晚来到了彩灯齐放、霓虹熣燦、喜气盈盈的永济市区。晚餐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永济面片和黍面油糕:山西面片是用小麦粉和熟面粉混合制成,能够煮出韧性十足的“片子”,再加上烩肉等调料的搭配,口感极佳。吃面时,还点了一份店家推荐的点心:黍面油糕。黍面油糕:黍面油糕是山西运城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小吃,是用上好的黍子面,包上大枣,下油锅一炸,黄亮香脆,撒上白糖,香甜可口,余味悠长。当晚住宿在永济市博物馆附近的一家宾馆。第二天早晨,在宾馆对面的小吃馆里吃了永济最著名的美食之一豆腐脑和荤素包子,味道鲜美可口,余香绕口,各地来的食客颇多。饱餐后,驾车前往最早的中国、著名的尧王台景区。</p><p class="ql-block"> 一座尧王台,半部文明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从市区通向蒲津的大道南拐,顺山路前行3公里左右,便来到了最早的中国——尧王台景区大门。乘景区交通车盘旋而上,路边堆砌着雪堆和雪人,娇俏喜人,适逢一对新人在山上举行婚礼,红地毯、红灯笼、红花、红红火火,游客与来客喜气洋洋,处处相怡。举目四望,山峰、松树、绿竹、蒲草、白雪、平川、旷野,一幅春日暖阳、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绿树萌牙、生机昂然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尧王台位于永济市城西,南依中条山余脉,北眺黄河和广袤的河川。此时正值冬季,登上居于半山腰的尧王台,仰望白雪皑皑覆盖的中条山,道道沟壑齐崭崭顺势而下,雄伟宏大。俯瞰扇面形的山丘和平原,高耸的烟囱、宽广的工业区与城镇乡村绵绵延延、生机无限。内心不由升发出万丈豪气,想到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p> <p class="ql-block"> 由于道路积雪和路面尚未硬化的缘故,景区交通车当前不能送游客到尧王台景区文化核心点三道庙。我和老伴弃车步行近半小时,艰难地来到了第一道庙,参拜了玉帝大帝。当我们踏着泥泞的山道,拖着被黄胶泥粘着的厚重的皮靴来到第二道庙时,非常有幸的遇到了一位退休后投身文物保护和研究的薛老师。</p> <p class="ql-block"> 从政法系统退休、博学多识的薛老师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为追求,住留在尧王台已历6年,他身处陋室,遍研典籍,交谈中他告诉我们:尧王台周边曾是黄帝曾孙帝喾活动的区域,帝喾的儿子尧继承部落联盟首领后定都平阳,这在清光绪年《永济县志》中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雷首,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称尧城,尧常亦都与此,后迁平阳。"民间传说尧生活简朴,真心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群众同甘共苦,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年老后,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方法把帝位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方法就是历史上的"禅让"。</p><p class="ql-block"> 薛老师还讲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考古院曾组织专家来此地考察,新中国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先后多次勘察研究认定:尧王台曾是尧帝的祭天台、禅让台。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都是在尧王台上举行。山上现存的三座古庙"玉皇大帝庙""祖师庙""尧舜禹三元庙"就是见证。据史书记载:舜"生于诸冯,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都于蒲坂,崩于苍梧,葬于九嶷山",除苍梧(广西),九嶷山(湖北)不在蒲外其余都在,历山就是尧王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薛老师的陋居</p> <p class="ql-block">《史记》记载:"尧建都于蒲坂,后迁于平阳".上古时期,尧帝选择在蒲州建都,并在此划分天下为九州,尧王台至今还存有"九州疙瘩",据说这就是划分九州的标志,因为尧王台,永济这片厚重的土地被人们赋予"这里最早叫中国"之美称.</p><p class="ql-block">相传,中国农耕文明的伟大产物"二十四节气"也于此确立.尧帝为了能让农民适时耕作</p><p class="ql-block">尧之后的舜帝,更是开创了中华德孝文化的先河.根据史料记载,舜帝沿袭尧帝,建都永济.《史记》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 " 德为先,重教化 " .以尧王台为中心,舜帝摄政,选贤任能,天下为公,以仁爱之心感化百姓, 构建了理想中的古代和谐社会.</p><p class="ql-block">尧王台始建于南北朝.当时,人们为了纪念先祖懿德,于此修建了尧、舜、禹三座祠庙,之后经历代祭祀、修缮.明嘉靖35年,发生了史上罕见的关中大地震,尧、舜、禹三座祠庙亦未能幸免,毁于地震.明万历年间,三座祠庙得以复建,又加建祖师庙和玉皇庙.但由于战火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附近农民拆砖瓦建民居等,毁损不小。</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尧王台遗址主体为砖结构,八卦悬顶无梁殿,上施兽头花纹,造形奇特,内部结构保存基本完整.可以说,尧王台遗迹给后人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尧王台不仅是古代和谐社会的见证地,也是著名的抗日英雄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著名的血战永济尧王台战役就发生在此地.1938年7月至1940年10月,杨虎城的爱将孙蔚如部的西北军第四军团官兵就在此处,浴血奋战,多次击溃日寇的扫荡,保卫了祖国大西北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明朝重修的祖师庙建筑遗迹。在薛老师带我游览过程中,他给我讲了一件亲身经历的、玄秘的事:2023年4月的一天,他刚走到祖师庙门口,见到......(为避免迷信,不说了)</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九州疙瘩就指此山,已有4000多年历史。是当年尧舜命禹治水时,九个州做治水方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尧王台第二道庙祖师庙的里里外外的情形。从薛老师们介绍中得知,石狮子及庙宇建于我国南北朝北魏孝文皇帝时期。庙宇建筑有八卦悬顶,上旋兽头,砖雕图纹别致,龙飞凤舞,古禽古兽,人物花草,活灵活现,文物价值极高。山上现存牌匾一副,上书"紫极灵宫",因古代只有皇帝才用"紫极"二字,所以证明此地是帝王之地。</p> <p class="ql-block">乘景区交通车进入尧王台景区,开车的师付告诉我们,尧王台除三道庙外,其余景点大多都是在2018年由当地地产开发商兴建。山间散落有乡村农家民宿和野外宿营地。在一道岭上,独具临汾运城古建筑古村落古文化传统特色的一条街引人注目。高大的砖质门楼牌坊,厚重的砖质影壁墙,重重叠叠、曲径通幽的砖瓦院落和岁月斑驳的石板、石砖、石柱、石梁及木柱、木樑、木门、木窗、木桌、木床......黛灰色的砖木结构建筑和栩栩如生、丰富多样的砖雕,通过历史人物典故图案、花草树木造型等传递透射出历史文化的神奇魅力和深厚积淀。扫描这些景观的身份二维码后得知,这些建筑和装饰材料都是从旧村镇改造中整体拆迁,拆旧建旧,每一件砖瓦石木都按旧建筑图纸顺序编号,一一对应迁建于此,富含古汁古味古韵。其中一过四合院正中栽了两棵树,引起了我的注意。询问后得知,四合院中间栽一颗树就形成了汉字中的"困",不吉利。于是栽上两棵,自然就破解了。</p><p class="ql-block"> 古风古韵古建旅游一条街有客栈茶馆小吃等,各色各样的纪念品、土特产琳瑯满目。促销的手段也很多:定时定点免费赠送饮料、爆米花、食品点心等,小街广场戏楼还定时演出传统戏曲、川剧变脸、东北二人转和现代流行歌曲,高潮时,演员与观众互动、大合唱、集体舞煞是热闹非常。</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民居里展出的清朝与民国时期临汾及运城一带土地房屋交易的协议、契约和地方官衙的有关文书文本。有官衙的制式文件,也有私人撰写幻文本。白纸黑字红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