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之眼,黏在夜郎花果山

桴于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写一篇游记,记五天贵州安顺的溶洞与山川,题目的说法似乎有点矫情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大圣之眼”是户外驴友在贵州大山溶洞中发现的一处景观,游记首图就是。把这样的景物名之为大圣之眼,是不是近乎写实?我觉得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至于“花果山”一说,五天贵州山水游并没有遇到这样一个地名,但五天来看了不少天然溶洞,看了原生态的冰臼;看了“异域星球”火山林;只觉得安顺这地方犹如人类还没有过多涉足的史前保护地。及至到了最后一天,看到了“大圣之眼”,开始慢慢对前几天见到的景物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大圣之眼”是贵州行最后一天才看到的景观,它活脱脱就是对前几天行程的一个概括。那大圣之眼一只清澈一只迷离,在我看来,清澈的是山的影,迷离的是水的波。它概括出来的东西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把具象的山水浓缩。现在我想,浓缩也算是一种概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大圣之眼”里能读到的,越看就越像是前几天走过的山水,那么大圣怎么看这些山水呢?大圣不语,但我分明觉得就是三个字——花果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想想也是,大圣之眼能够眷顾不休的除了令猴辈洒脱自在的花果山,难道还是满满清规戒律的天庭不是。我觉得我这个简单的推理无懈可击了,于是就把几天来看到的山水统称为花果山了。那么为什么说“夜郎”呢?当然因为夜郎国的故事来源于贵州,还因为夜郎国与花果山一样带有神话的色彩,这色彩与我看到的贵州安顺山水几乎是绝配。下面我就慢慢说,看官看看,请留意一下这些图像不像花果山,有没有点夜郎国的味道?有的话,请点个赞,算是美友之间精神上有共鸣的记号吧😃😍</span></p> <p class="ql-block">  看了上面三图您有啥印象呢?我好像看见有看官撇嘴说“扯犊子吧你,这哪里是什么花果山啊!说是猪八戒大战沙悟净的流沙河还差不多。”看官咱算是想到一块去了,我看着这也像是流沙河,所以我才欲扬先抑,让这些先古的“石臼”出场制造些气氛——用这些大石头当底料,花果山她不更香吗😍😝</p> <p class="ql-block">  刚才说的“石臼”位于安徽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我觉得它从审美价值上看绝对不比喀斯特溶洞差,如果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它的罕见或唯一性决定了冰臼的价值更高。当然对于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地貌的我来讲,它首先是一个神奇的所在。神奇的冰臼在黄果树瀑布下游的河床里绵延十里,冰臼形成于远古的冰河期,距今究竟是几千万年还是几亿年或者如百度所云是三百万年,对我来说关系不是太大。关系大的是它是一条完全陌生的徒步路线,因而新奇震撼又刺激。</p><p class="ql-block">​ 走下来觉得对老年人的平衡力与柔韧性还有体力都是大挑战。</p> <p class="ql-block">  冰臼离坊间推崇的花果山——黄果树瀑布区区30里,但我要去的花果山现在的名字是格凸河燕子洞。它与黄果树瀑布都在贵州安顺,但格凸河人少洞多,所以就更神秘,更像花果山。敏感的您说不定还能嗅出夜郎国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您看这下面那深邃的洞穴、窄窄的栈道、小人国标号的小屋,是不是有了点感觉……</p> <p class="ql-block">  那您再看这百丈崖壁下的扁舟,是不是觉得进出上下洞穴非大圣及其徒儿徒孙莫属?那你又和我一样,小看了古夜郎国的子民及其后代了。这扁舟的主人号称“蜘蛛人”,他们有徒手攀爬百米直立峭壁的绝技。这项技艺源于古代先民的悬棺术,究竟是几千几百年已经无从考证,但先民的后代仍能从家传中获益——他们现在做的蜘蛛人表演已经成为一项职业……</p> <p class="ql-block">  看官您看这蜘蛛人攀爬的照片是不是不太清楚?告诉您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只是蜘蛛人爬的太高距离远,拍到这样已经是百里挑一了。还有那崖壁洞窟中的悬棺,光线暗距离更远,所以更不清楚;我在船上能留下这神秘的照片,当时还激动自豪了一阵子😝😂</p> <p class="ql-block">  对了,这地方我还拍了一点视频,放在下边应当是放对了地方。</p> <p class="ql-block">  蜘蛛人表演现在是格凸河景区的一大靓点,它不仅惊险刺激,而且还有浓浓的历史感和贵州安顺地域的独特性。现在蜘蛛人表演团队有四人组成,其中还有一名女性,据说女性的技艺是家传。表演家从小耳濡目染,竟然爱上了这门行当。</p><p class="ql-block"> 呈现在观众眼里与镜头中的表演者显得孤独,其实他的小舟后面有多艘游客的大船;他(她)攀爬的崖壁对面有栈道,栈道上观赏的人众更是把颈项伸得老高老高……</p> <p class="ql-block">  看完了蜘蛛人表演,游客可以弃舟拾阶而上到达比蜘蛛人还高的地方。什么地方呢?按照想象是洞顶,其实这里洞中有洞,洞顶有山,作为游客的您还真的不能小看了这洞中攀爬——抬升二三百米,耗时半个小时,足可以让减肥中的美女后悔没多吃一个馒头。😂</p> <p class="ql-block">  如果要保存体力,选择顺流而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洞外还是在山里,莫把山乡当水乡……</p> <p class="ql-block">  除了格凸河,还有一个地方颇得花果山的神韵,她的芳名是罗甸大小井。</p><p class="ql-block"> 且慢,我在此处想故伎重演,再演绎一下先抑后扬;此处承担“抑”之重任的地方叫做“孤独星球”。</p><p class="ql-block"> 贵州安顺市的孤独星球景区,其实是火山爆发的遗迹。但此遗迹与五大连池等地的火山公园不同——这里形成了火山石的石林。火山石都是黑色的,但地处南方就有了绿色的植物与放牧的牛羊;景区允许游客亲近火山石,甚至可以开车来露营。作为过来人的我注意到的不同是那座最高的火山石,它黑色中若隐若现的白色纹路让我想起少儿时记牢就再也忘不掉的一句诗,文革中过来人记得“偶尔露狰狞”否?</p> <p class="ql-block">  倘若此处不叫孤独星球,也没有景区为游客设置的露营地——列车车厢,那你能把此地想象成啥地方呢?我的想象还是被大圣之眼引导,想到了三年不下雨的天竺国。现在这里好像刚刚降了甘霖;草木复苏,但烈日灼烤三年的痕迹即便是大圣也不能立马去掉。</p> <p class="ql-block">  好在有了浪漫的露营帐篷和床垫,还有了一点也不浪漫光知道吃的牛儿,赤日千里的天竺国景象才有了些人气……</p> <p class="ql-block">  好了,让我们回到罗甸大小井来看大圣之眼中的另一处花果山吧!</p><p class="ql-block"> 贵州安顺罗寨大小井是苗族布依族的家园。这里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巨大的溶洞往往有暗河流出。村民划着船就进了山,下了山就登上船;以至于让人说不出他们是山民还是船民。</p><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秀丽的山水早变成了景区,苗人布依人也从事旅游业。很多女游客也穿上少数民族的服装作秀,让人分不出土著与客人……</p> <p class="ql-block">  看官大概看出来了,这里的花果山不像是原版,景区的精心布置多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是的,人家景区地方得天独厚,继承了齐天大圣的遗产,那还不得把它打扮的漂漂亮亮。你再细看一看,尽管景区用力甚多,但绝没有画蛇添足之感。何故?那是景区山水资源厚重之故。假设自然景色乏善可陈,稍一用力往往用力过猛,就是蛇足。</p> <p class="ql-block">  在竹筏上沿着河漂,在山上顺着河瞧,看见山谷里的民居隐于花果山之中,觉得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了“大圣之眼”!</p><p class="ql-block"> “汉孰与我大”?大年初七一早到了安顺大圣之眼洞穴中,立马对两千年前夜郎国候的千年名言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当人走不出大山,走不出洞穴,甚至走不出井的时候,洞或者井就是世界!</p><p class="ql-block">​ 又想到一点,怎么有数不清的人在网络世界中还背着井?</p><p class="ql-block">​ 背井离乡走天下是当今奇观,与夜郎自大是不是颇有传承?变中有恒是天道乎?</p> <p class="ql-block">  所谓大圣之眼,是在一个溶洞中借助洞中水潭对洞口的反光,把一个洞口就看成了两个;再把上下结构的两个洞口做90度掉转,就形成了酷似从太行山下刚刚被解放,脸上还满是青苔的大圣的脸。</p><p class="ql-block"> 呜呼!造化之神奇还有更甚于此的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见了都会感叹大自然的造化,同时也得感谢驴友的发现之功。</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此我们要多给发现此地的驴友点赞!👍🏻👍🏻👍🏻</p><p class="ql-block"> 至于我,更要感谢山东锦绣山河户外俱乐部。多年来,我的远途户外活动一大半是靠俱乐部走出去的。</p><p class="ql-block"> 谢了!谢了!!🙏🙏🙏</p> <p class="ql-block">  2025年初二到初六,五天时间看了不少贵州的喀斯特洞穴。除了洞连洞、河穿洞让人瞠目外,几十米高甚至上百米高岩壁上的“天书”与“天雕”丝毫不逊色于山洞。我把下面三图称作天书,那随意的挥洒比我见过的所有草书都潇洒。</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孙大圣是识文解字的,他在如来佛的指间撒尿并手书“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至今影响到万千华人;莫非这些天书也有大圣的遗笔?😂</p> <p class="ql-block">  至于下面两图,看官把它看成何物呢?我把图一看成是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它像祭坛,沟通了人与神,但它无需香火。至于图二,我也看成是祭坛,但它是自然之物,是天然的祭坛。既然是天然祭坛,那就是苍天对人的启示了。愚钝如我,看出祭坛已属不易;倘若期冀破解天启,那就过分了😌😷</p> <p class="ql-block">  大圣之眼与前面说的冰臼都是驴友走的驴道。特别是大圣之眼,不少地方得用绳索。用绳索的地方没来的及拍照,留下一张“次轻量级”的照片,也聊胜于无吧!</p> <p class="ql-block">  以大圣之眼为题还做了一个小视频,放在最后,不会让看官看做狗尾续貂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