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行之旅,用脚步丈量山川脉络

了了

山川形胜 <p class="ql-block">对某座山脉的钟情, 或许源于偶然间的一段文字,或是一张图片,又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念头。 那执念便在心底悄然滋长 。太行山脉,以它独特的魅力让我长久凝视,成为我一次次游荡于太行的那个“执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游荡太行以来,最让人欲腾起而上又展翅欲下的一次户外徒步体验。像岩羊般攀爬于岩壁之上,像野驴一样游荡在山脊。为多方位认识太行体验不同视角,也许,用另一种方式可以,那就是跟着野驴走。</p> <p class="ql-block">迫于特殊原因,原计划的双岭穿越的计划临时改为单岭穿越,经过几番辗转,大伙来到登山口,位置在锡崖沟边的一个崖上村,山道连续的陡坡,加之太阳的毒辣,很是消耗人体力,中暑的感觉直接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每一步都得加倍体力才不至于落单。还好有收队的刘大哥一直在身后照应。</p> <p class="ql-block">悠悠古道天涯遥,不如将心搁浅在薄暗残影中,无言无不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在岩石峭壁上借助绳索链条攀爬的崖谷,户外称其为-﹣十八缸。大缸小缸 缸缸相连,时下正是少雨于旱季节,缸内少有雨水沉积,如是雨季来访,崖谷想必是泉声奔突,跌水嘶鸣,滂沱之势不止。</p> <p class="ql-block">双岭穿越(王莽岭﹣﹣十字岭)</p> <p class="ql-block">上到第一个垭口,整个峡谷尽收眼底,真有登临云端的豁然之境,景明,千里皆明。</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脊远眺锡崖沟挂壁,这是一条长7.5公里,外观三层的"之"字形挂壁公路,它是太行先人创造的奇迹,也使太行具有了坚韧的性格和精神,成为罕见的人文景观,并享誉全国。</p> <p class="ql-block">走山脊翻谷岭,前面到了一个屏风般隔断的垭口,只见一道险崖如大鹏展翅般凌空腾起,崖壁薄如刀锋,之中竟然开一孔天眼。旁边云崖之上蹲着一块似老鹰形态的岩石,威严逼人,任凭风雨侵蚀却依然屹立在高崖之巅。</p> <p class="ql-block">十字岭宿营地已在前方目光能及之处,我也不怕自个儿在这里落单迷路了,索性就停下在此等候落日晚霞。天籁之美不在于声,有时需知"孤阁虚明景最幽"的玄机。学会偶尔独处,学会偶尔进入无我,在某种意义上亦是一种自持的内力。虽然独处山野时有些孤独感,但看到落日的余晖缓缓掠过山峰,普照在巍峨的岩峰上,峭壁霎时生辉,遗世独立的景象。这一刻景象可遇不可求,此刻心灵在静谧中得到无比的愉悦。</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山风吹打铁皮房的声响中醒来,满怀期待登临十字岭。山风呼呼地在山间奏着激昂的乐章,云雾在天空中、山野间奔腾、汇聚、消散,山峰在风云变幻中时隐时现,雄浑与缥缈并存,两者交织,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天然画卷,当阳光懒懒地破云而出,云层越发飘渺蒸腾起来,那雄浑壮阔的景象,让人久久不愿离去。只因今日路程很长很险,不得不赶紧回屋收拾背包跟上徒步者的脚步。从“太行第一险梯”鸡冠梯下撤。</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脉绵延400余公里,峰岭叠嶂如屏,云雾时常缭绕山间。山脉北端最高峰小五台,海拔2882米,南端十字岭号称南太行最高峰,海拔1780米,也有人说南太行最高峰是王莽岭,海拔1700米;王莽岭素有"太行至尊"的美誉也让更多人熟知,而上十字岭付出的是时间与体力,是艰辛和危难,也许十字岭更适合做一条徒步者的线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