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庵糖球会

太阳系生物

<p class="ql-block">海云庵庙会是山东省集祭祀、歌舞、民俗活动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海云庵坐落在青岛四方区海云街1号,始建于明代,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为道教庙宇。庙内有南北唱殿堂两座,正堂供奉观音老母,南殿供奉国神比干、关羽,左右配殿供奉龙王、老君。古时,海云庵属崂山太清宫下院,长年驻道士3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云庵之名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500多年前的一天,海中漂来一根巨大的圆木,上面载着一家老少。人们把他们救上岸后,始知他们的渔船在海里出了事,多亏漂来这根圆木,才使全家幸免于难。当地百姓认为这是神的庇佑,遂用这根圆木建起了一座庙宇。因为庙宇附近是大鹤鸟群居栖息的地方,又长年云雾缭绕,就根据"海为龙天地,云是鹤家乡"之意,命庙名为"海云庵",庙前一条街为"海云街"。每年第一个大潮日,也就是大圆木漂来的那一天--正月十六,为开庙逢会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天,邻近村民就前来进香许愿,祭扫神灵,祈求丰收和海上平安。各地艺人赶来献艺,商贩设摊叫卖,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由于庙宇附近盛产山楂,商贩们多用它做成糖球(冰糖葫芦)在庙会上叫卖,久而久之,海云庵庙会便被民众称为"海云庵糖球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国后,人民政府对海云庵这一历史遗迹加以保护。1982年12月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筹款对庙宇进行了全面修复。同时对糖球会这一深受群众欢迎的民俗节日加以正确引导,使之集文化、体育、经贸、旅游于一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以民俗活动为主,淡化迷信习俗,会期也从1天延长至3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每逢庙会日,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至。会上,茂腔、柳腔、皮影、杂耍、剪纸、年画、秧歌大赛、锣鼓大赛等传统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山楂、软枣、山药豆、橘子瓣等品种不同、造型各异的糖球令人垂涎;各类手工艺品、风味小吃又让人应接不暇。每年前来赶会的中外游客都在百万人以上。</p> <p class="ql-block">庙会现场,热闹非凡。开街仪式的横幅高高挂起,宣告着这一盛事的开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手持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台下的观众热情高涨,整个庙会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这里不仅有传统的民俗表演,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节日的氛围,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热闹的氛围里,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庙宇前,一尊由四条龙环绕着球体组成的雕塑引人注目。这尊雕塑象征着吉祥如意,也寓意着海云庵庙会的繁荣昌盛。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欢笑与泪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庙会期间,人们会在这里祈福许愿,希望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p> <p class="ql-block">庙会的街道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展示着自家的商品。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美味的小吃,应有尽有。人们穿梭在摊位之间,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手里拿着糖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阳光洒在街道上,给这个热闹的场景增添了几分温馨。这里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人们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庙会的开街仪式隆重而盛大。红色背景板上写着“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开街仪式”的字样,两侧的展板上则写着“打造品牌节庆 培育城市名片”、“凝聚多方合力 共享多元文化”。这些标语体现了庙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舞台上整齐站立的人群身着统一的黑色棉服,胸前印着白色的图案,他们或许是为了这场盛事而特意准备的。台下的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随着仪式的进行,庙会正式拉开帷幕,各种精彩的活动也随之展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