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串翡翠项链”引出的故事

钾锂云母

<p class="ql-block">故乡江阴,旧称暨阳。有文史爱好者“左都察”开公众号“暨阳纪事”,我常有关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日有“江阴人的一串翡翠项链,卖了2300万!家世不简单”一文,讲述2011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江阴人佛姬儿·夏,生前佩戴的一串翡翠项链,以2300万元的天价成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对珠宝不感兴趣,但里面提到的人物,倒蛮有意思。首先牵涉的就是一个叫“佛姬儿·夏”的人,也有人用“弗吉尼亚·夏”来称呼她。因为至今没有发现她的中文名,只知道是Fougère Hsia,似乎还是法文。而这个人的父亲,就是夏诒霆(1878-1944),江阴城内人,民国外交部代部长。早年,夏诒霆留学德国,后进入外交系统。北洋时期,历任外交部秘书、国务院秘书、驻日本横滨总领事、外交部代部长、驻巴西兼秘鲁公使等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著名的翡翠项链,其实本是“弗吉尼亚·夏”婆婆黄琮兰(Oei Tjong-lan)的。网上不少文章说:黄琮兰为翡翠项链找到了新主人。1925年,她与简崇涵的儿子罗伯特·简(Robert Kan)在北京迎娶夏诒霆的女儿弗吉尼亚·夏(Fougère Hsia),夏诒霆是中国首位驻巴西和秘鲁大使,也是顾维钧的好友。黄琮兰把传家项链送给了儿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的文字都说这对新人是1925年结婚,可我在网上发现《北洋画報》-第4卷,第151-200期中有以下英文说明:</p><p class="ql-block">Fougère Shia , a daughter of Mr. Y. D. Shia , Minister to Brasil , and Mr. Bobby Kan , nephew of Dr. Wellingto Kou . Their wedding was Celebrated at Peking , on April , 20th . 1928 . ... (弗吉尼亚·夏Fougère Shia,巴西公使夏诒霆先生的女儿和顾维钧博士的侄子 Bobby Kan 先生。他们的婚礼于1928年4 月 20 日在北京举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没有亲眼目睹这本画报,留待以后确认。Bobby Kan即上面提到的罗伯特·简(Robert Kan),Bobby是Robert的昵称。他之所以会成为顾维钧博士的侄子,因为那时简崇涵和顾维钧成了连襟。罗伯特·简是简崇涵和黄琮兰的儿子,实际上是黄蕙兰的侄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琮兰的第一段婚姻持续了15年,丈夫为来自雅加达一位中产富裕家庭的简崇涵,是顾维钧同在上海圣约翰书院的同学。正因为如此,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琮兰和简崇涵得以将妹妹/小姨子黄蕙兰(Oei Hui-lan, Angela)介绍给了顾维钧。1920年俩人就在布鲁塞尔的中国使馆举行了婚礼。那一年,黄蕙兰27岁,顾维钧32岁。黄是二婚,顾是三婚。有意思的是,黄蕙兰在自传中称,她是20岁与顾维钧初婚(黄蕙兰的自传:“No Feast Lasts Forever”,1943年初版,1975年重印,中文版《没有不散的宴席》,中国文史出版社,1982, 1988, 20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夏诒霆的儿女上来。“暨阳纪事”的文章里谈到,前几年网上广为寻找的江阴籍抗日航空烈士夏孙沄(1916-1943),竟然就是夏诒霆的儿子。这是我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的。妥妥的一个官二代!江阴的骄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这个“弗吉尼亚·夏”(Fougère Shia),因为见不到中文名,引发了我在网上寻找的兴趣。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能找到,但也有不少进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发现了夏诒霆有一个大女儿,名叫夏纫兰,嫁给外交家王广圻的儿子王念祖。我在网上看到王广圻和夏诒霆联合发出的结婚请帖,10月2日席设驻巴黎使馆。(网站没有提供年份:王广圻(年代不詳)。[正題名:王廣圻所寄信函(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80/d8/36.html(2025/02/10瀏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有热心人关注美国入境档案里的乘客名单,https://zh.wenxuecity.com/blog/202306/11378/6136.html</p><p class="ql-block">1918年4月13日从上海出发,5月4日抵达西雅图的亚洲皇后号邮轮(SS Empress of Asia)有以下记录:</p><p class="ql-block">Shia Hain Shing 26 MM Chinese Legation (这个26岁的公使馆年轻人是谁?)</p><p class="ql-block">Shia Yi Ding 41 MM Minister,(这是夏诒霆,民国驻巴西公使。41岁。这一次应当是路过美国)。</p><p class="ql-block">Shia Renlai 11 FS none,(这个11岁的女孩就应当是夏纫兰,生于1907年?)</p><p class="ql-block">Shia Peiswan 10 FS none (这个10岁的女孩会不会就是后来的弗吉尼亚·夏,Fougère Hsia,生于1908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弗吉尼亚·夏(Fougère Hsia),我查到1958年John Stericker的一本书,“A Tear for the Dragon”,里面这样说:</p><p class="ql-block"><i><u>I had played rugger against Bobby while he was at Eton , but he now had aspirations to become a scratch golfer . Fougere , scintillating , educated in Paris , spoke English , and probably her native Chinese , with a French accent.</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当鲍比在伊顿公学时,我曾与他打过橄榄球,但他现在有志于成为一名高尔夫球手。闪闪发光的Fougere ,在巴黎接受教育,会说英语,可能还有她的母语中文,就是有点法国口音。</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弗吉尼亚·夏(Fougère Hsia)很有可能是一个完全西化的人。她的姐姐都是在法国公使馆结婚,她自己能说英法两种语言,中文估计不会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众号里的文章说:佛姬儿有个姐姐,叫夏漱芳(?-1982),毕业于天津女子西洋画学校。1927年,夏漱芳和吴开先结婚,1928年在台北去世。吴开先(1899-1990),上海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抗战时期,吴开先是国民党方面,在上海主持抗日工作的第一号人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可能有误。夏漱芳是青浦章练塘人,是夏天锡的独生女。她八岁丧父,家境殷实,由外祖母和舅舅抚养长大。夏漱芳早年从乡前辈李伯贤先生学习读书写字,后在无锡竞志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最终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高师科。毕业后,经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潘公展介绍,与吴开先结婚。吴开先(1899-1990),字启人,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县枫泾镇。他早年在上海法政大学毕业后,加入国民党,并在上海党部任职。抗战爆发后,他随国民党政府撤往重庆,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第六部第一组组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39年,吴开先奉派到上海任行政院上海市统一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书记长,督导东南各省市党务工作,并主持地下抗日活动。他与杜月笙关系密切,曾被杜月笙视为最高顾问之一。1942年,吴开先被捕,后经多方营救出狱。吴开先有《先室夏夫人行述》,追述夏漱芳的生平事迹和品德。https://www.tongxianghuicn.com/article/1429878.jhtml?libId=51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诒霆1918年(民国7年)2月被任命为中国驻巴西和秘鲁公使。下面这张照片是他到任后送给章宗祥的签名照。照片上的文字是:章仲老座右,诒霆敬赠。戊午八月于后巴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Fougère Hsia和Bobby Kan 以后的生活,外界的报道不多。我有幸在1978年6月25日的《纽约时报》发现一份专访,“International Flavor in Danbury” (Danbury的国际风味),才知道他们是在美国康州的丹伯里,做起了餐饮服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择译几段,作为Fougère Hsia和Bobby Kan故事的延伸。知道他俩中文名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在丹伯里市郊,有一片湖泊悠然蜿蜒于康涅狄格州的乡间。这片湖泊风光旖旎,湖畔环绕着一座座雅致的住宅。每栋住宅都拥有一个漆成白色的码头,一条陡峭而绿草如茵的斜坡通向房屋,房屋与道路之间则是一片精心维护的树屏。</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游艇爱好者们特别注意到其中一栋房子,因为它具有东方风情。这栋房子仿佛是从1930年代北京一个繁华郊区完整搬迁而来,但实际上,它是由一对中国夫妇——Bob和Fougere Kan,从地下室开始,按照中国风格重建的。这对夫妇大约25年前来到丹伯里。</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Kans夫妇是餐饮服务商。他们准备的食物非常美味。他们会将食物送到您家,加热、上菜,并在离开时将房子打理得比之前更加整洁。</u></i></p><p class="ql-block"><i><u>。。。。。</u></i></p><p class="ql-block"><i><u>Kan先生曾在伊顿公学接受教育——当时和现在都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之后又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读,该校的校友中包括英国的下一位国王。稍微推算一下,Kan先生的正式教育是在50年前完成的,但他仍然保持着运动员的风范。</u></i></p><p class="ql-block"><i><u>。。。。。</u></i></p><p class="ql-block"><i><u>“我非常喜欢伊顿。我的祖父在商业上是个天才,当我很小的时候,我们搬到了伦敦,他在那里继续他的生意。他有很多妻子,但幸运的是,我的祖母是他的第一任妻子,最终我被送到了伊顿。在那里,我以某种方式与许多后来取得很大成就的人有过交集。例如,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成为了英国首相。乔治·奥威尔、安东尼·鲍威尔和西里尔·康诺利作为作家成名。”</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在我年轻时的熟人中,彼得·威尔逊成为了苏富比拍卖行的负责人。有一年,学校的体育冠军是伊恩·弗莱明,他后来创造了詹姆斯·邦德。”</u></i></p><p class="ql-block"><i><u>。。。。。</u></i></p><p class="ql-block"><i><u>“大约在那时,我母亲的妹妹嫁给了顾维钧,他注定要在中国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实际上在国际生活中也是如此。她对我非常关心,但那时我自己的心思都集中在Fougere身上,我刚刚在北京认识了她。她在里约热内卢长大,她的父亲是那里的中国大使。”</u></i></p><p class="ql-block"><i><u>。。。。。</u></i></p><p class="ql-block"><i><u>“我们从未想过会生活在北美,更不用说从事餐饮业了。我曾在一家叫Butterfield & Swire的英国公司工作,该公司在中国各地都有业务。我了解了一些国际金融的知识。我们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现在是底特律艺术学院非洲艺术的策展人。另一个是食品化学家,拥有博士学位。”</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然后在1939年,我们去巴西过圣诞节,以避开日本占领,之后我们没有回中国,我靠投机美国股票为生,最初在巴西,后来在这个国家。”</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当我们的儿子开始寻找妻子时,我们特意邀请了我们能想到的所有最漂亮的女孩,经常有30或90人在这里吃饭。我喜欢做饭,Fougere非常擅长与人打交道。她从10岁起就进入了外交界,对我们来说,餐饮似乎是一项我们喜欢并可能擅长的共同冒险。于是我们开始了。”</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我们从不做广告;完全依靠口碑。我们与大多数我们服务的客户成为朋友,他们把我们推荐给别人,所以我们到处跑——康涅狄格州、威彻斯特县、长岛、纽约市。当然,食物必须好,我们努力做到这一点,但对我们来说,餐饮本质上是外交的延伸。”</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在工作时,Kan先生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高大而警觉的人,确保每一个小饺子都近乎完美。至于Kan夫人,她有一种变身的才能。她从不在房间的任何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两秒钟,但以某种神秘的方式,她只需出现,就能让每一个普通的年轻女性相信自己是个美人,每一个沉闷的年轻男性认为自己是个智者。这就是外交的魅力。</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John Russell是《纽约时报》的艺术评论家。</u></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u>“我们从未想过会住在这里,也从未想过会从事餐饮业。”</u></i></p> <p class="ql-block">夏诒霆1918年(民国7年)2月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驻巴西和秘鲁公使。下面这张照片是他到任后送给章宗祥的签名照。照片上的文字是:章仲老座右,诒霆敬赠。戊午八月于后巴西。</p> 夏诒霆(1878-1944) 1918年职员表 驻巴西特命全权公使 兼驻秘鲁特命全权公使 夏孙沄(1916-1943),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估计是学校档案。网上拍卖过。</p> 黄蕙兰英文自传,No Feast Lasts Forever 黄蕙兰英文自传中译本(1) 黄蕙兰英文自传中译本(2) 黄蕙兰英文自传中译本(3) 这张照片不知摄于何时?黄琮兰(右2)已成为严夫人,黄蕙兰(右3)已成为顾夫人。黄琮兰的女儿简小姐(右1)也成了严小姐。 A Tear for the Dragon (John Stericker,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