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弹词赏析77《说书明星》

王健生

<p class="ql-block">《说书明星》</p><p class="ql-block">唱词:</p><p class="ql-block">闲来无事把书听,评话弹词两派分,名家角儿知多少,名有千秋有浑名。浸胖浮尸周柏庵,吐血四官祝逸亭,张鉴国好象小抖乱,顾玉笙冒牌包打听。油煎猢狲候九霞,沈慧人出名乡下人。徐似祥乃是东洋种,朱小祥走路紧亨亨,一直假冒马永贞。庞学卿燕子窠里诸葛亮,新法屁精谢毓箐,阴间秀才吕逸安,昆山城隍庞学庭。郭稼霖少年老人样,瞎吹牛皮华伯明。蒋月泉不知啥个种,高鼻头,小眼睛,俚笃娘大概姘过罗宋人。长脚莺莺钱雁秋,白粉老枪蒋剑敏。谢汉庭,爆收起睛,踏杀老央一样形。徐伯等长头硕,瘦是瘦来无淘成,活像死胚金贵生。僵泊粉周云瑞,郭彬卿活像钟雪琴。假装曲死杨振言,老太婆面孔邢瑞亭。今朝走说书浑名开篇唱,完全是瞎三话四骗诸君,譬如当我小热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这首开篇由顾玉笙创作,全篇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为听众勾勒出一幅老上海评弹界的别样众生相,其艺术特色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一、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p><p class="ql-block">开篇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便是幽默讽刺的语言运用。创作者用一系列令人忍俊不禁的“浑名”来描绘评弹界的名家角儿。像“浸胖浮尸周柏庵”“吐血四官祝逸亭”这样的表述,以夸张且形象的比喻,对说书艺人进行了一种调侃式的刻画。将周柏庵比作浸胖的浮尸,可能是从其外形或者说书时的某种神态、风格来联想,这种大胆且新奇的联想方式,瞬间打破了传统对艺人严肃、敬重的描述模式,给听众带来强烈的反差感和喜剧效果。</p><p class="ql-block">“蒋月泉不知啥个种,高鼻头,小眼睛,俚笃娘大概姘过罗宋人”这样的语句,虽然听起来较为粗俗,但在幽默讽刺的语境下,却能更直接地表达创作者对当时评弹界某些现象或者艺人形象的看法。这种带有戏谑性质的语言,能够迅速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让听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评弹的魅力,同时也对评弹界的众生相有了更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二、形象生动的人物塑造</p><p class="ql-block">创作者通过这些“浑名”,为每一位说书艺人塑造了独特且鲜活的形象。以“油煎猢狲候九霞”为例,“油煎猢狲”这个形象充满了画面感,让听众能够在脑海中迅速勾勒出一个活泼、好动甚至有些狡黠的形象,从而联想到候九霞在说书时可能也是充满活力、风格独特的。</p><p class="ql-block">又如“长脚莺莺钱雁秋”,“长脚”突出了钱雁秋的外形特征,“莺莺”则可能暗示其说书时声音婉转、动听,如同戏曲中的莺莺一般。这种通过“浑名”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简洁而高效,使听众即使未曾见过这些艺人,也能对他们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p><p class="ql-block">三、反映社会现实与文化生态</p><p class="ql-block">这部开篇不仅仅是单纯的幽默调侃,更是老上海评弹界社会现实和文化生态的一个缩影。在老上海,评弹艺术十分繁荣,涌现出众多的名家角儿,他们在艺术风格、个人形象等方面各有特点。创作者通过这些“浑名”,反映了当时评弹界的竞争激烈、风格多样的局面。</p><p class="ql-block">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民众的审美情趣。民众喜欢这种幽默、接地气的表达方式,通过评弹这种艺术形式来了解评弹界的动态和艺人的特点。这种反映社会现实和文化生态的方式,使开篇具有了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四、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在传统的评弹开篇中,内容往往较为正统、严肃,多以歌颂、赞美或者讲述故事为主。而《说书明星》则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采用幽默讽刺的手法,以“浑名”为切入点,对评弹界的艺人进行了全新的演绎。这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评弹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更多听众的关注。</p><p class="ql-block">它让评弹不再仅仅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更成为了一种贴近民众生活、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化载体。这种创新精神也为后来的评弹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