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元宵节。</p><p class="ql-block">过完元宵节,年才算过完了。</p><p class="ql-block">在年节中,真正热闹的当属元宵节。也是古人的情人节,是中国的狂欢节,昔日皇帝也会出来狂街,赏花灯闹元宵与民同乐。</p><p class="ql-block">元宵节已经寂寞了二十余年了。</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元宵节是十分热闹的。</p><p class="ql-block">过罢初十,南阳中州路与人民路交叉口的中州路西口即开始用松枝等扎彩门,为观灯作准备。各位早早接到通知,下达任务,制做花灯。</p><p class="ql-block">正月十五下午,白河岸边参与踩街的队伍按顺序到位。二点左右,踩街开始,舞狮子、耍龙灯、划旱船、踩高跷、跳舞唱戏,还有各种彩车等依次进入人民路,一路向北。</p><p class="ql-block">此时只见人民路两边已是全是人,小孩子骑在大人的脖子上。人组成了厚厚的人墙。</p><p class="ql-block">踩街的终点在环城路。前面已到尽头,后面的还未出发。人们欢声笑语,个个喜气洋洋。整个踩街活动持续大约三个小时。</p><p class="ql-block">踩街结束后,天已将黑。匆匆吃点晚饭,即成群结队到中州路观花灯。</p><p class="ql-block">果然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p><p class="ql-block">豫宛宾饭与梅溪宾馆大门平房上是几盘响器。大笛吹的是百鸟朝风,还有戏剧《九品芝麻官》等。几盘响器比赛似的使出全部力气和技能,一较高下。整个中州路,人挨人,人挤人,水泄不通。有一家男女老少一起的,有几个小伙子一块的,也有几位小姑娘一起的,更有一男一女的恋人们啃着甘蔗,吃着小吃儿,慢慢看着走着笑着。那些花灯更是精巧好看,有写着灯谜的走马灯,还有宫灯,更有当年属象的彩灯,有的灯有二层楼高。有一个虎年,南阳汽车厂扎了一个虎形灯,就在数米之高。还有那些造型千奇百怪,花样百出的大大小小的灯。路两边,上千彩灯争奇斗艳,各有千秋,让人目不睱接。</p><p class="ql-block">观灯的人有从几十里外的乡村骑着自行车来的,城中更是万人空巷,都出来观灯了。那才是真正的花花世界,太平盛世,人们从心眼里感觉到了快乐与平安,享受了中国独有的元宵节带来的幸福。</p><p class="ql-block">观灯的人群一直到十一点左右才慢慢散去。</p><p class="ql-block">灯节一般是十五、十六、十七三天。人们才算心满意足的过完年。</p><p class="ql-block">不知为什么,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各地几乎同时停止的元宵节踩街与观灯活动。元宵夜静悄悄,闹元宵成为历史。南阳还有两年在公园举办灯展,但在买票才能观赏。大概经济效益不佳,两年后,南阳的灯节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p><p class="ql-block">两天前,我到广州南沙串门,天后宫那里举办灯展,据说一张票一百六十元。天已黑,正是上人观灯时,但街面上人少得可怜,想来观灯的人不会多了。天后宫地方偏僻,少有人开车几十里来观灯。或许就应应景罢了。</p><p class="ql-block">真不知为什么,如今号称最安全的中国,经济仍在高速增长的中国,为什么不闹元宵,不与民同乐,不歌舞升平,不传承中国元宵节文化了。难道要留给韩国申遗?</p><p class="ql-block">还是重温一下辛弃疾的关于元宵节的词吧。</p><p class="ql-block">《青玉案•元夕》</p><p class="ql-block">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p><p class="ql-block">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p class="ql-block">唉!好像当下还不如南宋时期的元宵节了。为什么?</p> <p class="ql-block">刘文俊 笔名:居仁堂主 资深文学爱好者。有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二百余篇,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珠海作家协会会员,斗门区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协会员,宛城区作协理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