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城壕”古街的来龙去脉

古宝堂王长安

<p class="ql-block">  说起中江城壕,县城的老少皆知,不就是原来红十字医院后坛罐铺一段,至原来的大西门一段旧瓦房老街区吗。因旧城改造,大西门一段已被莽石匠改造成“金碧小区”,不知剩下这段城壕旧瓦房什么时候改造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 为什么这条街起名为“城壕街”呢?</span></p><p class="ql-block"> 所谓“城濠”,就是古城的护城河沟。因这条街是清代晚期建在护城河沟里的,所以起名城濠街。中江古城的城西方向,分老城墙和新城墙,老城墙就是城濠街处。</p><p class="ql-block"> 根据中江史料记载;“中江县城为隋代凯州旧址。明天顺八年知县谭敏筑石城,周七里,计一千二百六十丈,高厚并一丈三尺,女墙高四尺。西南滨江,东北浚濠。濠深一丈,宽一丈五尺”。</p><p class="ql-block"> 《康熙县志记载》;设城门五座;宾阳门、正观门、迎恩门、永镇门、近民门,明代知县谭敏筑。这段史料只是记载明代时期中江古城的大概规模。元、宋、唐时期的古城啥样子,就无证可查了。县志的“西南滨江,西南滨江,东北浚濠”的记载与事实有误?中江县城明明是“东西两河”,不是西南滨江,因南方的南渡口离城已经几里了,东河和西河才比较真实!其二,“东北浚濠”,这里的“浚濠”指挖的护城河沟,意思是只有县城东北挖有护城河?应该古城四周都挖有护城河,事实胜于雄辩,下面简要谈谈中江古城四周的护城河区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 这四条护城河沟的具体区位在哪里呢?</span></p><p class="ql-block"> 中江北门城墙的具体区位;北从县医院北墙与原来的“煤建公司”处,有一条小河沟,至东经过原来的老围城马路,到达大东街小学后围墙,再至东门老汽车站,60年代前都是古城的老城墙和护城河沟。城北的城墙毁得较早,抗日战争时因洪灾倒塌后,就无钱修复。后来成了莱农的菜园地。</p><p class="ql-block"> 古城墙东门的区位;从东门老汽车站开始,经过花园饭店,至现在的广播局向南街心花园。民国16年,因军阀混战战争原因,筹建“赵潼马路”,金堂、赵镇、三台马路。在县城小东街设马路总局,由29军旅长曾南夫任督办。填平了古城东门护城河沟,路宽为3米板车道,碎石路面。公路从东门汽车站的石拱桥,至南门广播局,通往南塔附近的龙王阁至南渡口。民国38年3月再次扩宽为4.5米。1969年修建红卫桥时,公路扩建6.5米,1984年公路扩宽到12米.....。所以城东的护城河修成公路了。</p><p class="ql-block"> 古城南门城墙区位;按照原广播局路口经过文庙外的原骨科医院处,都是古城的城墙,城墙下边的护城河沟已经干枯,附近农民在这里种菜。骨科医院大门处,是古城南城门,城墙早垮塌了。50年代,骨科医院的地方是中江针织厂,我父亲就在这里当工人,我曾经在南门城墙外的枯河沟扯过兔子草,因我家就在城南门文庙外的“良安巷”居住。</p><p class="ql-block"> 中江西门城墙区位比较复杂;从下南街“良安巷”后墙,至上南街红十字医院后墙,是城西的老城墙。小时侯常从城墙上翻越到河边扯包谷杆吃,1959年拆除城墙条石后,我父母在护城河沟开荒种莱。物资公司及土产公司在这里修房子。</p><p class="ql-block"> 红十字医院后墙就是老城墙和新城墙的交界处。向北直通杀牛巷,因杀牛巷到川戏团后门至大西门是老城墙。杀牛巷向西怪至镇江寺是小西门。镇江寺在新城的城墙内,离小南门码头不远。城门共计三个城门(小西门、小南门、大西门)。</p> <font color="#ed2308">三 古时候为什么要修建护城河?</font><br> 其一,护城河起军事防御作用。护城河沟位于古城墙的外墙下面,深3米多,宽3至五米。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敌军若要攻城,必须先跨越护城河沟,再攀爬城墙,这样,增加了敌军接近城墙的难度,为守军争取了更多的反应时间。<br> 其二。护城河沟可以限制敌军大型器械的使用。古城的老百姓进出县城,是通过四周城门的。城门有双层保险,一道城门滑轮吊板,白天城门的吊板平于地平线,成为进出的桥板。晚上或者战争期间,守护城门的门卫将吊板拉起来,再把城门关起,防止强盗或土匪入城。如果战争期间,敌人用云梯是大型攻城城门的冲车撞击城门,护城河沟可以限制这些大型器械接近城墙和无法使用。<br> 其三 护城河沟还有供水和排水、防洪的作用。任何城市都离不开水源,老百姓生活要用水,城市发生火灾也离不开水,所以护城河的作用不小!<br><font color="#ed2308">四 为什么中江古城西门有两道城墙?</font><br> 中江古城分老城和新城;老城从秦汉时的“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建县时,在玄武观之东2里修建“五城县”,这就是中江的老县城遗址区位;隋代公元581年,将县城迁移到凯江河与东河之间,为新县城,至今已经1400多年历史。<br>新县城至清代晚期道光13年(1833年),因西城墙开始倾斜,只是小修小补。到了1847年,中江连续几天暴雨,发生特大洪灾整座西门石城墙基本垮塌!<br> 咸丰10年出现了一件诡异事件;这年6月,桐子树、李子树和枣子树三种果木树都结了“刀子”,甚至结的刀子不但有柄,还有刀环!这是《中江县志》记载的;“咸丰十年庚申,桐李枣树生刀,刀柄环皆具。”在怪异的自然现象还真有刀枪动乱之事的发生;<br> 这年发生了英法联军火烧北京圆明园的大事;还发生了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运动”;四川的“蓝李之乱”农民起义运动,也是这年发生!云南的蓝朝鼎和李永和,因反对清朝政府强行收取农民“围剿税”,(围剿太平天国农民军)。他们组织农民700余人,在云南的昭通县的牛皮寨宣布起义。他们以“推满复汉”,“杀富济贫”口号,自称“顺天军”,推荐李永和为“顺天王”。<br> 农民起义组织发展速猛,短短几天就达10万与人。不到一年,就有30万农民起义大军,先后在滇、川、鄂、陕、甘五个省展开反清斗争,成都和绵阳战乱纷纷。<br> 中江古城面临城墙倒塌和战争攻城的危险,清政府为了保护县城老百姓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采取了修复老城墙,扩建新建西门,再新增加一道城墙的防御措施。<div> 扩建新城墙是为了保护西城门外的火神庙、镇江寺和万寿宫及部分民居。新城扩建后,新建了城墙、城门、炮台、小南街及顺河街、盐市街。</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 内城墙什么时候拆除的?</span></p><p class="ql-block"> 咸丰时期扩建新城后,到了民国动乱时期,因年久失修和洪灾的破坏,1931年夏季内城墙开始倾斜,1936年开始垮塌部分。1943年民国政府打造中江公园期间,为了老百姓安全,政府将内城墙大西门至杀牛巷一段全部拆除,填平了护城河沟,新建了“城濠街”和西门的肉市场,保留的老城墙从杀牛巷至良安巷一段城墙,在1959年才开始拆除。70年代,房管所填平了良安巷后墙一段,新建了“红星街”。2000年旧城改造时,红星街一带已经成了城中居民区。原来“周7里”的古城已经变成27平方公里的美丽城市。遗憾的是文庙及镇江寺附近的烂瓦房有辱美丽的市容,中江古城很多名胜古迹已经成了老年人的回忆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