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锦绣中原”之旅原定的第五站是令人翘首以待的老君山雪景,这本是此次行程的重头戏。然而,在游览完龙门石窟之后,却突然传来大雪封山的消息。众人虽提出了诸多补救措施,却都难以成行,只能怀着遗憾与不舍放弃这一行程,临时将今日的行程改为白马寺和应天门。白马寺的大门为牌坊式拱券三门洞,正面镶嵌着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白马寺”匾额。</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这座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的古老寺院,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堪称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佛教的“释源”和“祖庭”。</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将佛教传播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使佛教在亚洲广泛传播,随后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永平十年(67年),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应东汉之邀,与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后,十分欣喜,对两位高僧礼遇有加,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便是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这是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使其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译经道场。</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宏伟,历经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如今,白马寺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古老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均为方形角楼,重檐歇山式,上覆灰色筒瓦,额枋绘有彩绘,同建于石砌台基之上。寺院晨钟暮鼓的礼佛仪式,重现了历史悠久的洛阳八大景之一——“马寺钟声”。</p> <p class="ql-block">佛殿位于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布局严谨,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在白马寺清凉台的狮窟院内,一棵腊梅正在盛开,与红墙房瓦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狮为兽中之王,释迦牟尼佛被誉为人中狮子。据说他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后来便将传承佛法的方丈和尚居住的地方喻为狮窟。狮窟门前,腊梅盛开,为这片圣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寒风中的腊梅金黄透亮,露珠欲滴,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风光旖旎,腊梅盛开,红墙、白马与东汉年间千年古刹相辉映,宛如一幅诗情画意的画卷,令人流连忘返,是一个看了还想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世纪末以来,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p> <p class="ql-block">据说斯里兰卡和柬埔寨也想在此修建佛殿,但因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泰国佛殿苑主要建筑有舍利塔、四面佛、大佛殿、博物馆、流通处、钟鼓楼、凉亭等,建筑错落有致、张弛有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泰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的见证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缅甸佛塔苑整体效果格局整饬,气象宏伟,宝塔巍峨,雕刻精美,庭院规整,碧草如茵。主体建筑缅甸大金塔仿仰光大金塔规制缩小而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中缅友好交流上的又一件盛事。</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包括大佛殿、回廊、牌楼等,布局规整,别具匠心。大佛殿仿印度著名佛教遗址桑奇大塔建造,这是一座具有印度古典风格的佛教建筑,与中国传统的佛教寺院并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探索白马寺的神秘,感受自然的和谐与历史的沉淀,让心灵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得到滋养和升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