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 <p class="ql-block">柬埔寨的暹粒,因吴哥窟而闻名于世。这座被热带丛林掩埋了数百年的古城,在19世纪重见天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2月的暹粒正值旱季,天气凉爽干燥,是游览的最佳时节。带着对高棉文明的向往,我与同窗好友一起踏上了这场浓缩千年历史的朝圣之旅。</p> <p class="ql-block">穿过护城河的石桥,眼前豁然开朗——五座莲花蓓蕾般的佛塔剪影倒映在水池中,与天边的朝霞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吴哥寺(小吴哥)的日出被誉为“唤醒高棉文明的第一道光”。随着太阳升起,佛塔逐渐镀上金辉,回廊上的浮雕壁画也清晰起来: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的神魔之战、毗湿奴与飞天仙女的传说,在晨光中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攀上中央塔庙的三层台基,俯瞰整片遗迹,仿佛置身于众神俯瞰人间的圣域。</p> <p class="ql-block">离开小吴哥,乘车约15分钟抵达吴哥王城中心的巴戎寺。这座由49座佛塔组成的寺庙,以216张神秘的“高棉微笑”四面佛像闻名。每张面容似笑非笑,既像佛陀的慈悲,又似君王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站在回廊间仰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与佛像的目光相遇,仿佛被千年前的文明凝视。</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浮雕同样精彩:下层描绘市井生活与战争场景,上层则刻画了印度教神话中的“搅动乳海”传说。导游提醒,巴戎寺曾是吴哥王朝的国寺,其建筑布局象征佛教中的须弥山,体现了宇宙观与王权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塔布隆寺(Ta Prohm)是吴哥窟最具魔幻色彩的寺庙。这座12世纪为纪念国王母亲而建的神庙,如今被巨大的绞杀榕和木棉树根缠绕。树根如巨蟒般穿透石缝,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自然与神明的角力场”。</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坍塌的回廊间,阳光从树冠缝隙洒落,斑驳的光影与苔藓覆盖的石雕交织。电影《古墓丽影》中劳拉穿越的通道正是此处。</p> <p class="ql-block">导游指着一处被树根包裹的塔门说:“这些树虽摧毁了建筑,却也支撑了结构,使其免于彻底崩塌。”这种共生关系,恰似吴哥文明与自然的辩证。</p> <p class="ql-block">日落前赶往巴肯山(Phnom Bakheng)。这座吴哥王朝的“宇宙中心”,需攀爬陡峭的石阶登顶。山顶的巴肯寺仅存基座,但视野极佳:西望是吴哥寺的轮廓,东瞰为广袤的丛林。</p> <p class="ql-block">傍晚18:00,夕阳将天空染成橙红色,游客们屏息凝视。一位法国老人感慨:“吴哥的日落,是时间对文明的温柔抚慰。”此刻,塔庙的剪影与晚霞交融,仿佛千年时光在此凝固。</p> <p class="ql-block">返回酒店的路上,暹粒的夜市已灯火通明。贩卖石刻复制品的小贩、演奏传统乐器的街头艺人,与白日的古迹形成微妙对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吴哥文明的辉煌与湮灭,让人不禁思索:人类如何与自然共处?文明的存续是否注定伴随衰败?或许,正是这种残缺与不朽的交织,让吴哥成为永恒的朝圣地。</p> <p class="ql-block">吴哥窟一日的行程虽短,却足以窥见高棉文明的深邃。吴哥窟不仅是一座遗迹,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对永恒的追寻与敬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