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月11日星期三 天气:晴</p><p class="ql-block"> 身处都市的喧嚣,常被琐碎纠缠,心灵蒙尘失色。而踏上突尼斯这片土地,旅行仿若灵动清风,刹那间驱散阴霾,推开一扇通往奇幻异域的门扉,让人仿若历经多重人生。</p> <p class="ql-block"> 初涉旅程,满心忐忑与期待,背着轻便行囊,如破茧蝶,勇敢告别熟悉安逸。踏上突尼斯带着历史余温的石板路,街边古建裂缝似在呢喃往昔。步入热闹集市,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热情互动、议价,活力四溢,瞬间融入这多彩世界,心也变得包容开阔,上班族的焦虑褪去,只剩冒险家的好奇探索。</p> <p class="ql-block"> 攀登山巅城堡,汗水涔涔、步履沉重,咬牙登顶后,云海群山的壮阔奔来眼底,困难顿如蝼蚁。此刻,化为坚毅勇士,征服的不只是山巅,更是内心怯懦。海边渔村,朝晖夕映绘就梦幻,随渔民出海,体悟收获欣喜,寻得生活纯粹本真,似隐者安享平凡微光。</p> <p class="ql-block"> 在突尼斯的每段游历,皆是灵魂涤荡,重塑认知、磨炼意志,让人深知生活有远方。归来行囊如故,心境却满盈,携此地力量再入日常,无畏启程奔赴下一场精彩。感慨之余,叹息突尼斯的现状,可叹可悲,颜色革命带给百姓的,确实一地鸡毛,百姓反应过来已经晚矣,十多年江山破旧,失业率高升……</p> <p class="ql-block"> 相比摩洛哥的突飞猛进,突尼斯却原地踏步,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乌克兰不就是如此?突尼斯、乌克兰等国曾受西方影响卷入动荡,“颜色革命”打着所谓“民主”幌子,实则让这些国家陷入混乱。西方势力渗透,挑动民众对立,破坏原有稳定秩序。突尼斯社会撕裂、经济受挫,乌克兰更是战火纷飞,民众苦不堪言,这都警示着盲目跟风西方的惨痛代价……</p> <p class="ql-block"> 早晨,赶往哈马马特麦地那老城,完成昨天未完成的行程……在地中海边看波涛汹涌,喝薄荷茶……进入黄色石块筑起的老城墙内, 那种感觉是温暖又似曾相识的, 建筑风格和色彩有点类似蓝白小镇, 某些地区也是蓝色的窗户白色的房子。 </p> <p class="ql-block"> 在老城区里闲逛的时候, 又如同进入了另外一个童话般的天地。漂亮的酒吧、住宅、小旅馆,争奇斗艳的花卉草木,曲径通幽的小道,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老城的最高建筑是古堡,呈正方形,边长 40 米,墙高 15 米,墙顶宽约3 米,只有一道门可以进入。紧挨着古堡是 12 世纪哈马马特的一位酋长的陵墓,如今,古堡和陵墓已成为了哈马马特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来到沿海地带,地中海的波涛汹涌澎湃,海水撞击着礁石,溅起层层白色浪花。而那片无垠的海域,呈现出一种深邃且迷人的蓝,在阳光的折射下,蓝得层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 靠近岸边的浅蓝,如同少女的裙摆,轻盈而活泼;稍远一些的蔚蓝,恰似深邃的眼眸,凝视着苍穹;更远的深蓝,则像宇宙的深邃未知,引人无尽遐想。海边错落有致的白色建筑,与这大海的蓝相互映衬,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画,每一笔每一划都出自大自然这位顶级艺术家之手。</p> <p class="ql-block"> 当车轮缓缓转动,我们踏上了从哈马马特前往凯鲁万的两小时车程之旅,而这一路,注定充满惊喜与震撼,即将揭开突尼斯古老而神秘的面纱一角。</p> <p class="ql-block"> 车窗外,北非独特的风光如画卷般展开,而思绪却早已飘向了即将抵达的阿格拉比特蓄水池。公元 700 年,在那个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突尼斯古代劳动人民凭借着对生存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深刻洞察,开启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壮举。</p> <p class="ql-block"> 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手持简陋的工具,面对荒芜的土地,决心从远方山脉引来生命之水。他们沿着蜿蜒的地势,开山凿石,铺设渠道,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p> <p class="ql-block"> 这大小两个水池,犹如大地的眼眸,凝视着岁月的变迁。水源从山脉间潺潺而来,为了让水能够纯净地流入百姓家中,成为可放心使用的生活用水,古代工匠们巧妙地设计了过滤系统。他们利用当地的沙石、植物纤维等天然材料,层层过滤,让浑浊的山水化为清澈甘霖。</p> <p class="ql-block"> 全城三十几座类似的水利工程,如同一条隐形的血脉,滋养着这片土地,维系着无数人的生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水池与渠道,更是古代突尼斯人智慧的丰碑,它见证了一个民族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顽强精神。</p> <p class="ql-block"> 抵达西迪•萨哈卜陵墓时,阳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仿佛为其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西迪·萨哈卜,这位平凡却又无比特殊的理发师,因跟随穆罕默德传教,与伟大的先知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他每日为穆罕默德修剪胡须,在那些虔诚交流的时刻,宗教的力量也在悄然传递。当他离世后,凯鲁万的民众怀着深深的敬意与感恩,自发地为他修建陵墓。而那三根被保留下来的穆罕默德胡须,成为了陵墓中最为神圣的珍藏,也赋予了这座陵墓“胡须陵”这一独特称谓。</p> <p class="ql-block">每逢宗教节日或特殊纪念日,信徒们便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里祈祷、缅怀,他们相信,靠近这片圣地,便能汲取到先辈们的精神力量,让信仰之光更加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伊斯兰教第四大圣城——凯鲁万。而城中的凯鲁万大清真寺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珠。它作为伊斯兰教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最大的清真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宗教意义。</p> <p class="ql-block"> 大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尖塔,直插云霄,像是一位忠诚的守望者,俯瞰着凯鲁万的岁岁年年。站在塔下,仰头望去,那精美的砖石结构、繁复的雕刻花纹,无一不诉说着当年工匠们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据说,建造之时,拆除当时很多罗马建筑,就地取材多加利用,各地的能工巧匠齐聚一堂,他们怀着对宗教的赤诚之心,夜以继日地劳作。将拆卸下来的石材的打磨、拼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心血,只为打造一座配得上神圣信仰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饥肠辘辘的我们来到一家风景优美的百年老宅。老宅的墙壁上,岁月的痕迹与精美的装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而在这里,我们即将享用突尼斯国菜——库斯库斯。</p> <p class="ql-block"> 当热气腾腾的库斯库斯端上桌时,那丰富的色彩便已令人垂涎欲滴。粗麦粉,这种源自古老农耕传统的食材,经过蒸制,散发着质朴的香气。搭配上炖煮得软烂入味的羊肉,每一口肉都饱含着浓郁的香料味。蔬菜们也不甘示弱,土豆的软糯、胡萝卜的清甜、西葫芦的鲜嫩以及鹰嘴豆的醇厚,汇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 烹饪这道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传统的传承。主妇们代代相传的手艺,让每一个步骤都精准无误。先精心炖煮肉类,让香料充分渗透,再将蔬菜切成恰到好处的块状,与肉一同煮熟,确保口感的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 最后铺上蒸好的粗麦粉,淋上那用肉汁与香料精心熬制的汤汁,一锅库斯库斯,不仅填满了肚子,更慰藉了心灵,它是突尼斯家庭温暖的象征,是节日欢乐氛围的烘托。</p> <p class="ql-block"> 用餐完毕,稍作休息,我们又踏上了前往托泽尔的征程,4.5 小时的车程,窗外的内陆风情如幻灯片般切换。广袤无垠的荒漠、偶尔出现的耐旱植物,还有远处连绵起伏的丘陵,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时分,天边被染成了橙红色,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画。终于,我们抵达了托泽尔市,这座充满神秘气息的城市,又将会为我们的突尼斯之旅带来怎样的奇遇呢?</p> <p class="ql-block"> 回首这一程,心中满是感慨。突尼斯,这片神奇的土地,既有古老水利工程展现的生存智慧,又有宗教圣地蕴含的精神寄托,还有美食承载的烟火温情。</p> <p class="ql-block">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深铭记。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希望这片土地能继续守住它的独特魅力,让后人依然能够领略到这份穿越时空的美好,让历史的光芒永不黯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