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的年画真迷人

马栏樵夫

<p class="ql-block">年画,这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华夏儿女的风俗与信仰,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岁月的长河中,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它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其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神灵的信仰。早期的年画紧密围绕着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主题,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先、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年画这一独特的年节装饰艺术应运而生,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间艺术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天津市民间传统美术的瑰宝,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中叶达到鼎盛。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它以刻绘结合的手法,展现出刻工的精美、绘制的细腻、人物的生动以及色彩的典雅。2006年5月20日,杨柳青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明代,杨柳青因南运河的开通而成为南运河上的重镇,经济逐渐繁荣。到了明代中后期,木版年画艺术在这里初步形成,明末出现了最早的画铺。而到了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杨柳青木版年画逐渐繁荣起来。清代京津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中心,社会文化十分繁杂,皇家文化和贵族文化汇聚满汉文化精要,官绅文化聚合儒士官吏文化潮流,市井文化则集中了金、元、明、清四朝京城民间习俗。杨柳青木版年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成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2023年八月,我们有幸来到天津杨柳青“年画张作坊”参观学习。在那里,我们聆听传承人的讲解,观看工匠们精心作画,记录下年画的制作工艺和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每一幅年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陶醉其中,难以忘怀。杨柳青的年画,真迷人!</p> <p class="ql-block">半印半绘的加工工序,使杨柳青年画更接近工笔重彩国画,从而形成了高古俊逸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凝神观赏。</p> <p class="ql-block">聚焦入镜。</p> <p class="ql-block">聚精会神,</p> <p class="ql-block">白蛇传记。</p> <p class="ql-block">解囊收画,</p> <p class="ql-block">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非遗传承,</p> <p class="ql-block">留恋忘返。</p> <p class="ql-block">‌参观学习了杨柳青的几个年画作坊,对年画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并有所感悟。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的观念,早期的年画多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有关。‌年画中的吉祥物和象征物,如鱼、莲花、桃子、牡丹等,寓意着吉祥、富贵、长寿等美好愿望。‌年画也反映了中国民间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风貌,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等,展示了农民迎接春耕的喜悦、皇帝在太庙祭祀的盛况、丰收的景象、对子孙繁衍的期盼、对家庭幸福的向往以及对节日欢乐的享受。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传统的传承,在这里得以充分的体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