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六十年前的那个元宵节

🍎风轻云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宵节是我国春节以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主要内容有吃元宵、猜灯谜、观花灯等。人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元宵节,通常称其为“闹元宵”。</span>盘龙灯、走马灯、赏彩灯,还有舞狮子、踩高跷等,一个“闹”字,将元宵节隆重闹猛的氛围表达的淋漓尽致。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史料记载,元宵节始于汉代,兴于唐代,盛于宋代。</span>自清代起,官方对元宵节的隆重程度有所降温,而在民间仍十分隆重热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各地对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除了文化部门组织的猜灯谜、舞狮子、盘龙灯、搞灯展外,村、社区组织的庆祝活动也是形式多样、各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记忆里,六十多年前的那个元宵节灯会,至今印象深刻,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2年放寒假时,老师除了布置课本上的一些寒假作业外,又额外地布置了一个手工作业,即每个学生要糊一盏灯,准备在新年开学时的元宵节举办一次灯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我正在读四年级,我二弟在读一年级。按照学校要求,我们兄弟俩要有两盏灯。当时我刚满十岁,二弟刚满七岁,我俩不仅不会糊灯笼,甚至连灯笼的样式也只见到过两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十年代初期的农村,我们那里还没有电灯,晚上行走打手电筒的人非常罕见,多数人用的是从商店里买来的纸糊灯笼。我见到过的另一种灯笼,便是彩棚上的大红灯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一般到元旦、五一节、国庆节前夕,我家边上小镇的入口处,都会用毛竹杆、松树枝、柏树枝搭一个彩棚。彩棚里一般会挂两盏或四盏大红灯笼。灯笼上有“国庆”或“欢度国庆”等字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糊灯笼的任务就落到了父亲的肩上。学校放寒假的时间短,中间又有一个春节,父亲虽然很忙,但对我们兄弟俩要糊灯笼的事还是非常用心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节前几天,父亲到队里买了一根新鲜小毛竹,回家后用柴刀将毛竹劈成一条条细篾絲,准备在正月里抽空扎灯笼壳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月里走了几家亲戚后,父亲就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开始扎灯笼壳子。开始父亲打算给我们兄弟俩各糊一盏西瓜灯。西瓜灯就是像西瓜的形状一样,一个圆圆的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瓜灯看起来比较简单,真正做起来却并不简单。父亲用竹蔑先扎五个大小不一的圆圈作纬线,再用长约四十厘米的细篾作为经线,将五个圆圈扎成一个圆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扎一个西瓜灯笼壳子太费功夫了。父亲觉得扎两盏西瓜灯笼,时间上恐怕会来不及,就对我说:“我给你扎个简单一点的好不好?” 我看父亲晚上扎灯笼已经很辛苦了,连忙说:“不管什么样的,我只要有一盏灯就行。” 父亲说:“那我给你扎一盏筛子灯吧!” 我说:“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筛子灯的壳子确实比较简单。只见父亲用细篾先做了两个直径约三十厘米的圆圈,又用长约十五厘米的几根细篾,将两个圆圈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立体的圆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盏灯笼插蜡烛的地方,都是用了一块小木板。只是西瓜灯的那块是圆的,比灯笼壳子底部的圆稍大,正好垫在灯笼壳子底下。而筛子灯插蜡烛的木板是长方形的,藏进在筛子灯壳的里面。两盏灯的提杆都是小竹杆,用铅絲将提杆和插蜡烛的小木板连接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叫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张桃花纸。父亲说,桃花纸韧性好,不容易破。大概又化了一个晚上,父亲才将两个灯笼壳子糊好。灯笼壳子的底部和顶部都没有用纸糊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说,点燃的蜡烛要从底部进去,蜡烛在里面燃烧,顶部要留有出气口。第二天,父亲叫我去傅老师(住在我们村的一位美术老师)那里借了红、蓝、绿三种广告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晚饭后,父亲拿广告色在我筛子灯的两个圆面上,各画了一枝花。我的印象是,一面一株兰花,另一面好像是菊花。虽然画的不是那么好,但灯笼上有红、有绿的,我觉得很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弟的西瓜灯,父亲只是用绿色将它淡淡的塗成西瓜样,又用蓝色画了几条经线。二弟当时觉得他的西瓜灯没有我的筛子灯漂亮,有点不大高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月十五那天晚饭后,我与二弟早早地提着灯笼来到了自己的教室里。蜡烛是各班集体买统一发的,因怕蜡烛燃烧的时间不够长,所以各班都等到灯会开始前几分钟才统一时间点蜡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灯会开始,全校六个年级,按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顺序,成两路纵队走出教室,穿过大操场,走进镇上老街的西入口。穿过老街,从老街东出口出来,顺着镇子边上的江塘堤坝回到学校。全程约有1.5公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手里提的灯笼,有圆灯、有方灯、有兔子灯、蝴蝶灯等,还有形状像关公青龙偃月刀的大刀灯。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种类和样式的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多年没有搞灯会了,那天晚上,周围村子里的人都来看热闹,学校两边的路上挤满了人。镇公安派出所也出动了全部警力来维持秩序,灯会举办的非常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3年元宵节灯会,是我参与的唯一一次元宵节灯会。虽然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但父亲在煤油灯下扎灯笼壳子、糊灯笼、画灯笼的情景,我仍记得十分清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25.02.11.</p> <p class="ql-block">撰 文:军营里的小兵</p><p class="ql-block"> (🍎风轻云淡)</p><p class="ql-block">图 片:下载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