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蔡文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贡院西街6号,其前身为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资料室。是中国唯一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相互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1984年9月中国邮票博物筹备处成立,1985年7月,中国邮票博物馆经邮电部批准正式成立,旧馆位于北京市宣武门东大街2号。1994年,中国邮票博物馆划归邮电部文史中心,2000年3月21日隶属国家邮政局邮政文史中心。2002年年10月,邮票博物迁至北京市东城区贡院西街6号,更名为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隶属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07年8月22日新馆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建筑面积23705平方米,库房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5500平方米。分为主展厅、特展厅、珍宝馆三个展厅,设有“原始通信”、“古代邮驿”、“近代邮政”、“当代邮政〞、“邮票展厅〞、“特展厅”以及“珍宝馆”七个主要展区。主展厅和特展厅在二层,珍宝馆位于四层的中心展厅,只供参观,不允许拍照,而且室内光线较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展厅第一部分为清代邮票,从海关大龙邮票、慈禧寿辰邮票,到大清邮政局成立后发行的红印花加盖票、蟠龙邮票等。以邮票的视角讲述了近代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部分民国时期的邮票,展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等民国三个阶段发行的部分邮票,从蟠龙加盖票到以孙中山、袁世凱头像为主的邮票,从第一轮伦敦版帆船图普通邮票到加盖“中华帝国”字样的邮票,从各种限地区贴用邮票到金圆、银圆票等等,反映了当时的政局和社会,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的邮票种类开始逐步多样化,同时又反映出民国时期邮政事业的发展、使集邮活动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部分革命战争邮票,主要展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发行的邮票。抗日战争邮票设计以宣传、鼓励抗日为主。解放战争时期邮票,以发行邮票的大行政区为框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部分为新中国纪特邮票大全(截止2006年),该部分展览包括全部纪特、文革、编号、JT和年号邮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五部分为外国邮票,展出了42个国家的邮票,是中国邮票博物馆代表中国与万国联合会员国交换的邮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特展厅与珍宝馆,该部分展厅轮换展出馆藏邮票原图和各历史时期出现的邮票等文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内藏有邮票、邮政文物和清代以来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邮资品,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邮票。博物馆内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和镇馆之宝主要为黑便士邮票、猴票、《山东特战邮“二七”劳模大会特刊》、大清邮政戳、海关龙1分、3分、5分(阔边)邮票、红印花小字当壹圆邮票等,这些展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反映了邮政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谢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敬请提出宝贵意见!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