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旅途 情满撒马尔罕

亦真亦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乌兹别克斯坦的高速列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span>布哈拉搭到撒马尔罕,乘坐高铁,历时两个小时。</p><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以前,英国诗人詹姆斯·艾尔罗伊·弗莱克,写下诗歌《通往撒马尔罕的黄金之路》,结尾是那么的令人激动:“我们旅行并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热风让我们激情澎湃,出于对禁忌文化的渴求,我们沿着金色的道路,去往撒马尔罕!”撒马尔罕,这座“传说之城”,等待我们的,会是怎样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古尔·埃米尔陵墓(Gur Amir Mazar)</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住处,就能看见这座著名的帖木儿大帝的陵寝。而步行只需五分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就是陵墓的后面,有座小门,开着的,还有当地的小商人在这摆摊设点卖服装。难不成从这里可直接走进去?正踌躇间,只听身后有人招呼我们,一回头,看见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中年大叔。</span></p> <p class="ql-block">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见我们所站的地方正对着的这座建筑。原来他是此建筑的守门人。</p><p class="ql-block">背光,看建筑有道炫光,虽然朦胧,还是想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铁栅栏上挂着的字牌:AK-SARAY阿克·萨莱,据说在土耳其语里的意思是白色宫殿。既使是参观之后,我现在还是对这个命名不明所以。这座建筑既不是白色的,也不是宫殿,而是一座号称有“撒马尔罕最美穹顶”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我们俩共交费20000索姆(12元人民币),跟随入内。没承想这座外表平淡素净的建筑,却端出了视觉上的饕餮大餐:一座真正的建筑艺术作品出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天棚,将整个室内空间整合成统一的垂向构图,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精巧的网状突角拱的拱顶体系(squinch-net vaulting),是帖木儿时期建筑最重要的创新。</span></p> <p class="ql-block">将传统的方形房间,通过每面加宽的壁龛,扩展成十字形空间,类似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减轻了墙体的承重。墙上可开窗、装设楼梯或辟作附属房间。</p><p class="ql-block">四个券拱交会,肋券和突角拱之间的空隙,填以小面积彩绘石膏,网状突角拱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这种体系也因此迥异于传统的建筑,成为一种建筑风格的创新!</p> <p class="ql-block">网状突角拱顶体系,让视觉观感富丽堂皇。<span style="font-size:18px;">帖木儿时代的大部分建筑,极力在尺度和华丽上下工夫,和大片色彩鲜丽、充满生气的墙面相结合,开创创新的建筑形式。这也成为随后的波斯萨法维王朝、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建筑艺术的灵感来源。</span></p><p class="ql-block">记得在进门之前,我看见外墙上有一块铭牌,标注着:这是十五世纪的建筑,已列入乌兹别克的国家保护。就这样,这次的机缘巧合,让我们走进阿克·萨莱陵墓,见识到撒马尔罕众多古建筑中,这必不可少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正对顶棚的、可旋转的一个小设备。</span></p> <p class="ql-block">临离开时,想拍下这金壁辉煌的顶棚。守陵人看出我们的心事,先将我先生的手机,放在眼前设备上,录了一段视频。一回头,看到我满脸羡慕的看着先生手中的录像,示意我把手机也交给他,也放到设备上。就这样,美轮美奂的穹顶天棚,在视频中完美的转起来啦!</p> <p class="ql-block">离开阿克·萨莱陵,沿着古尔·埃米尔陵的外围墙,拐个弯儿,就走到了她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古尔·埃米尔陵墓的外观呈单个圆顶,那硕大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圆顶直径有15米,高12.5米,由蓝色</span>、浅蓝色和白色瓷砖拼成圆顶肋状凹槽,排列成铭文和几何图案,庄严宏伟。</p> <p class="ql-block">陵墓是下沉式的</p><p class="ql-block">这座1403年动工,1404年完成的建筑,是帖木儿时期波斯建筑的杰作,其风格影响了后来包括印度泰姬陵在内的莫卧儿(Mughal)建筑。</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最早的部分建于14世纪末,现在只剩下经学院、入口门廊和四座塔中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在售票处买门票,一张票4万索姆,约合人民币24元。</p> <p class="ql-block">用“人头攒动”一点都不夸张,这里是我们此行乌兹别克斯坦最热闹的观光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正往前走着,突然,听到一声招呼,是那个小小的家庭旅行团!前天,我们从布哈拉告别,谁承想,两天之后,再次相逢!</p> <p class="ql-block">缘纷真是说不清楚,简直太神奇了!</p> <p class="ql-block">看那位意大利姑娘正用手机拍照,先生递过刚才参观阿克·萨莱陵的视频。</p><p class="ql-block">“哎呀,太美了!这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就从这拐过去,”先生指向我们刚才走过的路:“不到5分钟”。</p> <p class="ql-block">她把视频给站在一旁的父母看,大家都称赞不迭。她再转向带着他们的小导游,请求说:“就在旁边没多远,我们也去看看吧?”导游说:“No,我们的行程里没有这处景点!”她的爸爸耸了耸肩,妈妈则始终站在一旁微笑。姑娘只能反复看了几遍视频。</p> <p class="ql-block">既然不去阿克·萨莱陵,我们就相约一起参观眼前这座帖木儿大帝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入口的门廊装饰华丽,用雕花砖和马赛克。</p> <p class="ql-block">陵墓主立面的“钟乳石”装饰虽然繁复,色彩却是白色的,素净高雅。</p> <p class="ql-block">走进去,和刚才门头伊万的素洁成巨大的反差,墓室高大宽敞,且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两侧是装饰各异的壁龛。</p> <p class="ql-block">墙壁下部覆盖着玛瑙石板,每块石板上都有精美的绘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板上方是大理石的“钟乳石”装饰。墙壁</span>的装饰是彩绘石膏,内部圆顶装饰着高浮雕饰物,彩绘并镀上黄金。</p> <p class="ql-block">门的内侧,全部如此金光灿烂的装饰,据说花费黄金九公斤。</p> <p class="ql-block">拍摄的棺木分布示意图</p><p class="ql-block">古尔-埃米尔(Gur-e Amir)在波斯语中意为“国王之墓”。</p> <p class="ql-block">这里共有八具石棺:帖木儿本人,儿子沙鲁(1447 年死于赫拉特)和米兰沙(1408 年 4 月 21 日在大不里士附近被杀),孙子乌鲁伯(1394-1449 年)和穆罕默德苏丹,儿子阿卜杜勒·米尔佐和阿卜杜拉赫蒙·米尔佐。</p><p class="ql-block">还有帖木儿的导师米尔·赛义德·巴卡拉,只不过他单独在圈外。</p> <p class="ql-block">陵墓内室华丽的雕刻墓碑仅仅表明了主墓室正下方的实际墓穴位置。遗骸都葬在地底下,并不在石棺里。</p> <p class="ql-block">图左,黑色的石棺是阿米尔·帖木儿的(Amir Temur, 1336-1405)。</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帖木儿的石棺,有数段传奇。</p><p class="ql-block">1740 年,伊朗阿夫沙尔王朝(Afsharid Empire)的国王纳迪尔沙(Nader Shah),出于对帖木儿的崇拜,想带走石棺。在搬运中,石棺却断成两截。大臣们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国王只得放回原处,石棺没搬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挂在旗杆上的马尾,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p><p class="ql-block">而帖木儿棺木的脍炙人口的传奇,是发生在二战期间。1941年,听闻苏联考古学家想要打开帖木儿墓穴,撒马尔罕就流传起一种说法,帖木儿陵墓上刻有警告:“当我从死里复活时,世界将颤抖”。1941年6月20日,苏联考古学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格拉西莫夫打开了这座墓穴,据说发现了另一条铭文:“谁扰乱我的坟墓,谁就会释放出比我更可怕的入侵者”。6月22日,德国闪电突袭苏联,苏联损失惨重,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此打响。</p> <p class="ql-block">1942年12月20日,斯大林下令,以完整的伊斯兰葬礼,重新下葬帖木儿遗骸。大约一个月之后,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取得了对德军的重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在帖木尔陵前合影</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一起走出皇陵时,在小导游的建议下,拍下了这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因旅行结缘,齐聚在这座撒马尔罕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前。</p> <p class="ql-block">正拍照时,突听背后一声欢呼,回头看到了这对日本母女:从希瓦坐软卧包厢到布哈拉,我们四位一路同行七小时,现在算来已是五天前了。帖木儿大帝的寝陵真是神奇,让我们四人再次结缘。没的说,再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互相询问,下一站去哪里,异口同声:“雷吉斯坦广场!”</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有一条近路,穿街走巷,只要15分钟。</p> <p class="ql-block">那就一起吧!自由行者,也蹭一蹭小团队旅行。</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一边看街景,一边唠家常。来自世遗大国意大利的这个家庭,对这次乌兹别克斯坦的旅行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雷吉斯坦广场到了。广场边有这座撒马尔罕城市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售票处前,和意大利的这个家庭旅行团告别。几次邂逅,数次相逢,兴趣相似,<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线雷同。交换信息后得知:年长的夫妇俩,也比我俩略年轻几岁,看来年近古稀的我们,更得珍惜自由行走的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买票进入广场,票价是4万索姆(24元)一位。</span></p> <p class="ql-block">雷吉斯坦广场是下沉式的,这是站在观景台上俯瞰全貌。</p> <p class="ql-block">高处俯瞰,整座广场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是帖木儿帝国的国都,而波斯语意思为“沙漠”的雷吉斯坦广场,却是撒马尔罕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广场由三栋独特的伊斯兰经学院构成,虽然一直看成是帖木儿时代文艺复兴的中心,却都是建立在帖木儿去世之后。</p><p class="ql-block">经学院是穆斯林高等教育机构,只接收来自富裕家庭的男孩。要持续学习10年,乃至20年,这根据学生选择的学科而定。所有人的必修课是《古兰经》,其余科目是选修课。</p> <p class="ql-block">三座经学院,按建立的时间顺序,分别是:乌鲁伯格经学院:1417年-1420年间建造,舒尔·多尔经学院1619年一1636年间建造,提拉·高利经学院1646年-1660年间建造。</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广场右侧的舒尔·多尔经学院,她的特点:门廊上方的装饰是两只老虎。</p> <p class="ql-block">拍了一张介绍画片,看近景。</p> <p class="ql-block">这个名字在波斯语中,意思为“狮子座”或“有狮子的诗句”,经学院是由当时撒马尔罕的统治者亚朗图什·巴霍杜尔(Yalangtosh Bakhodir)下令建造。</p> <p class="ql-block">这座经学院的最大看点是,门廊上方用马赛克镶嵌,背上有旭日的老虎和波斯纹饰。伊斯兰教的装饰忌讳对生灵的描绘,这个图案都很新颖,有创意,不由得令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正对观景台的是提拉·高利经学院,是三座经学院里最晚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要辨认她,就看门廊上方的装饰,用马赛克镶嵌:两朵八角形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拍下这座经学院全景的展览模型。</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古老的乌鲁伯经学院,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时撒马尔罕总督、帖木儿的孙子、著名天文学家乌鲁伯格(Ulugh Beg)在1417年至1420年间建造,</span>已有600年历史。䇄立在广场的右侧。乌鲁伯格于1447年至1449年间成为皇帝。</p> <p class="ql-block">经学院有雄伟的“伊万”门廊,带有尖拱门,面向广场,两侧是高高的宣礼塔。伊万门廊有一条库法体铭文,上面写着:“这个宏伟的立面的高度是天空的两倍,重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地球的自转被延迟”,至今读来都能感受建造者天文学家的气质。伊万入口拱门上方的马赛克是几何图案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时拍的乌鲁伯经学院的全景模型。</p> <p class="ql-block">这是又一次神奇的邂逅。</p><p class="ql-block">在参观经学院的时候,一位女士突然激动的喊住了我,语言不通,我不明所以,只能微笑以待。看我还是没有明白,她就做吃饭的动作,嘴里一直说着:“希瓦、希瓦”!先生闻声转头,立刻就明白了:就是在希瓦晚饭看落日的时候,坐在我们旁边餐桌上的那对老夫妇。近一周之前,多深的缘份!</p><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立即合影,喜笑颜开,情意满满!</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离开雷吉斯坦广场的时候,和一场婚礼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婚礼见证我们这一路旅行,收获了一路真情、一路幸福!</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街头的帖木儿塑像</p><p class="ql-block">旅行之前就听说,没去过撒马尔罕就等于没到过乌兹别克斯坦。这里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她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p><p class="ql-block">二千五百年前,粟特人就创建了这座古城,她与罗马、巴比伦同样古老,是唐僧日记中的“西域之中心” ;如契丹贵族所说 “地土肥饶”;阿拉伯古文献的“东方璀璨明珠”;马可波罗游记中“巨大辉煌的城市”;波斯史学著作中“人世间最美的天堂”;帖木儿棺木的诅咒,三座古经学院的辉煌,撒马尔罕,“传说之城”,壮丽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