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穗途中(第十三集 登老爷顶)

叶伟年

  9月30日早晨8点整,我们从上八里镇的青青宾馆出发,前往南太行八里沟旅游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在晨光的沐浴下显得分外宁静,或许时间尚早,大队人马的旅游大巴还没有到来,所以游客不是很多。   服务中心刚刚开门营业,我们目睹了三名保安肩扛国旗从营业大厅里走出来举行升旗仪式。   这是新乡八里沟景区的简介、导游全景图和游客须知。<div>  新乡南太行八里沟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北部的辉县境内,地处太行山南麓、豫晋两省接壤处,总面积109平方公里,系国家5A级景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国家地质公园。</div>  南太行旅游景区包括八里沟、天界山和九莲山三个游览区。<br>  八里沟游览区分为桃花湾、山神庙、天河瀑布、红石河4个旅游景段。全程以水为线,串联成秀美的山水精品画廊,区内百潭百瀑水连天,天河瀑布天连水,真可谓“巍巍峨峨山、嶙嶙峋峋石,曲曲连连水,叮叮咚咚泉,高高低低树,美轮且美奂。”<br>  天界山游览区分为回龙挂壁公路、龙吟峡、360°云峰画廊、老爷顶等旅游景段。这里的红岩绝壁甚为壮观,峡谷云海犹如仙境,让您流连忘返。回龙挂壁公路更是传承和弘扬了“壁可凿、山可移”的“太行精神”。<br>  九莲山游览区分为西莲峡、小西天2个旅游景段。景区内沟壑纵横,绝壁雄险,怪石林立,潭溪遍布,瀑水丰沛。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间风俗是九莲山特有的旅游文化。   我们决定先游览天界山景区,登老爷顶,再游览八里沟景区,如果时间容许,再游览九莲山景区。<div>  早上8点35分,我们搭乘景区旅游大巴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石门沟前往回龙村天界山停车场。</div>   一路上,南太行群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8点50分旅游大巴到达回龙村天界山停车场,这里有一座天界山景区入口的门楼。   还有天界山游览区的简介、游览区导览图以及游客须知。   天界山游览区是南太行山岳峡谷风光的典型代表,雄浑壮美的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道教文化相融共生,是感触峡谷风光,感受回龙精神,感悟道教文化的神秘圣地。区域内包含360°看太行——云峰画廊,观赏红岩绝壁一一回龙大峡谷,“战天斗地”精神写照——回龙挂壁公路,祈福问道天下第一铁顶——老爷顶等景点。老爷顶,是中国最早的道教发源地之一,古有“南金顶、北铁顶,南顶在武当,北顶在太行”之说,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天界山游览区导览图可知,天界山游览区主要景点包括回龙挂壁公路、清峰关、云峰画廊和老爷顶。   我们从旅游大巴上下来之后,步行通过天界山游览区的检查站。   景区门楼内是一个旅游中巴停车场,游客可以在此换乘旅游中巴前往天界山的清峰关。   旅游中巴带着我们前往清峰关的途中可以望见悬崖绝壁上的回龙挂壁公路。   岩壁上的四方孔洞就是挂壁公路的采光孔。 <div>  在挂壁公路的入口处有一座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带领村民开山筑路的群雕。</div><div>  群雕下面是“感动中国,回龙精神”的介绍:</div>  回龙人民从一九九三年到二零零一年,长达八年多的时间,用最简单的生产工具(铁锤、铁锹、馒头、铁钎)修通了八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和一千米长的 “S”型隧道,被党和人民誉为回龙精神。     自古以来,回龙崖上没有路,只有一条鸟道,人们上来下去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明朝万历皇帝一位重臣吏部尚书李戴(新乡市延津人),回故乡探亲,去太行名山道教圣地老爷顶上香,到清峰关下无法上去,自己出资修了一道老爷天梯,解决了当时人们上山下山的出路,但因天梯又陡又险,不少人又把命丢到天梯上。解放后,计算了一下四十四年间,丢在老爷天梯上性命的人就有十八条。<br>   一九九三年,张荣锁担任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两委一班人,决心改变这种恶劣环境,修出一条出山路。在修路期间,回龙人以一种战天斗地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无任何科技条件的情况下,靠自己的智慧,采用木杆、绳子、水管等土办法测绘道路的弯度和和坡度,使用最简单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掘进。多少个春夏秋冬群众晚上都睡在石岩洞壁下,成月回不了家。在最困难的时期群众连白菜萝卜都吃不上,有时日食一餐,用野莱充饥,但是没有一个叫苦叫屈的。   在弹尽粮绝时,张荣锁同志毅然决定将自己做生意积累的七十二万元捐献到路上,相继又把自己的小汽车、石材厂、镇上的门面房廉价卖了二十六万元都投到了路上。在打隧道期间,张荣锁同志带领十名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张荣平、董勉祥两名共产党员在排险中不幸遇难。回龙人八年期间,投工三十多万个,动用土石方九十多万立方,总投资九百多万元,用汗水和鲜血修通了一条出山路、生命路。<br>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热情赞颂了两个靠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创造奇迹的典型,一个是林州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一个是张荣锁同志带领回龙村群众在千仞绝壁上凿出一千多米的隧道,修通了八公里的盘山公路。   今天我们有幸通过这条回龙挂壁公路前往天界山游览区游览,真的要对以张荣锁为代表的回龙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旅游中巴穿过这一千多米的隧道只用了两分钟的时间,但是为了打通这条隧道却整整化了两年另四个月的时间。   从回龙挂壁公路隧道内出来,旅游中巴把我们送到了清峰关广场上的换乘站下车。   在清峰关的广场上有清峰关的简介和导览图。<div>  清峰关又称“豫晋关”,它处于群山拱卫之处,划割豫晋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位于老爷顶下,老爷顶又名青峰巍,以山命名,故称“清峰关”。清峰关原来由一条老爷天梯连接关上关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回龙人民披坚执锐,艰苦奋斗,历时三年,开辟出了8000米长的挂壁公路和1050米长的“S”型隧道。站在清峰关,上可仰观云浮青峰,干年道教圣地——天下第一铁顶老爷顶;下可俯览感受回龙精神的红色通途。</div>    广场上还有一个“会游中国,万里黄河”的黄色标志牌。下方是“万里黄河@河南新乡”和“新乡南太行”两行字。   这是一个网红打卡点,必须在这里打一个卡。   早上9点15分,我们从清峰关换乘站下车,通过这座刻着“老爷顶”三个字的牌坊前往清峰关。<div>  牌坊两侧刻着“北顶太行憾天地,南顶武当震乾坤”的对联。</div>   穿过“老爷顶牌坊”,里面是一个狭长的广场。   广场的南端有一个类似于城门的洞口,那就是清峰关口。   广场上有很显眼的黄色小屋,售卖食品和饮料。   广场的西侧建有城墙垛口状的护栏。   凭栏远眺,南太行的美丽景色就在眼前。      向下俯瞰,则是回龙大峡谷。   广场上还立着一块“天界山”的标志石碑。   广场的最南端是清峰关的关口,墙顶是“回龙太行红岩大峡谷”九个大字。   墙上挂着鲜红的五星红旗,下方是“天界山<font color="#ed2308">❤</font>爱祖国”的白色立体字样。   墙前立着六块黑色石碑,它们分别是:   胡锦涛同志在2002年1月11日的批示:同意宣传张荣锁同志的先进事迹,推动广大基层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会的颁奖辞:<br>  他已经拥有了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苦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还想让所有乡亲都能够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它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 <div>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联系会议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向张荣锁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div>   河南省总工会、新乡市总工会、辉县市总工会于2008年4月在这里竖立的“劳模精神教育基地”石碑。   还有共产党员楷模碑,详细记录了张荣锁同志带领回龙村群众克服困难建成8000米的盘山公路和1000米的“S”型隧道的先进事迹。   原总后勤部政委、济南军区政委张文台中将为回龙村党支部题写的“战天斗地打先锋;造福子孙称楷模”。   上午9点半,我们进入清峰关口的关门。   正对关门立着一块“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老爷顶”的黑色石碑。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首先搭乘索道缆车上到老爷顶上的一个登山平台。   从这个登山平台向上走352级台阶,可到老爷顶的第二个平台,再从第二个平台到老爷顶的最高处,即北铁顶还要走448级台阶,总共是800级台阶才能到达北铁顶。   平台上有指示路牌,标明了到老爷顶还有450米的距离。   还有老爷顶的简介:<div>  天下第一铁顶——老爷顶,海拔1572米,俗称“北铁顶”,相传道教祖师老子在这里修行得道,是中国最早的道教发源地之一,与湖北武当山的金顶遥相对峙,古有“南金顶、北铁顶,南顶在武当,北顶在太行”之说。</div><div>  顶上现存的玄武庙为大明嘉靖三年(1524年)所建,主体建筑全石无梁,八卦穹顶,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这是登山步道的入口。   入口处右侧聶立着二块石头,一块稍大,一块稍小,就像一对男女情人似地侧立在石阶旁,人们称它们为“情侣石"。   入口处的左侧石壁上是“老爷顶”三个红色大字。   登山步道每隔一段都设有一个休息平台,供游客歇脚休息或欣赏山景。   回头俯瞰,回龙大峡谷红岩绝壁的壮美景色令人震撼。   还有那青黛色的群峰和清澈的河水好似一派江南的美丽风光。   老爷顶的登山步道十分陡峭,每一级台阶都有20几厘米,走起来十分吃力。   我们扶着栏杆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   这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已经完成了登顶之行慢慢下山了,非常钦佩她的虔诚之心。   经过大约20分钟的攀登,我们终于到达老爷顶。   这里是老爷顶的最高处,台阶上是石砌的玄武庙。   老爷顶上红旗招展,绿树葱茏,不愧为是一处著名的道教胜地。   平台上有一口大铁钟,应该是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上面有“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字样   在平台一侧的碑廊里竖着已经字迹难以辨认的石碑以及废弃的钟和鼎。   从老爷顶往下走的另一个平台上有一座两层的观景亭子,可以眺望回龙大峡谷的美丽风光。<div>  有诗为证:“千峰竞秀西北望,林黛东观云卷浪,仰视晴天耀红日,俯瞰足下山川莽”。</div>   一侧的大树下另外有一处“老爷顶”石碑,写着“尘海无边,莲舟渡人”的道教禅语。   这里还有一座石砌的伏羲殿。<div><div>  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div><div>  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div><div>  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div><div>  根据先秦古籍《世本》记载,伏羲就是天皇。</div></div>   平台的一角另有一个“我在天界山很想你”的打卡点。   老爷顶地势东北角最高,向西南角倾斜,建筑依地势而建,用台阶相连。   这是从西瓜视频上老石游世界发表的航拍视频中截图而得的4张老爷顶建筑不同方向的鸟瞰图。   在此向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顺着阶梯向下而行。   底部尽头便是道教建筑“十二老母殿”。   道教的十二老母分别为无圣老母、劈山老母、梨山老母、无极老母、金身老母、普贤老母、观音老母、泰山老母、太极老母、西山老母、地藏老母、文殊老母。   这十二女神,主管着人间妇女、儿童、婚姻和家庭的各种事务。   因为殿堂没有开放,我们在底下游了十来分钟又返回老爷顶。   随后便开始下山,途中俯瞰到的太行景色实在是太美了。   下山仅用了10来分钟就到了第一个平台,不远处就是索道站。   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我们决定搭乘索道缆车下山,返回清峰关。   请继续观看《返穗途中(第十四集 云峰画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