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深度寻游——三江侗寨(4)

花芝·肆

<p class="ql-block">正月初十(2月7日),趁着节日的余温,我们跟着DeepSeek的攻略继续寻游——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p><p class="ql-block">day1月夜侗乡:侗乡鸟巢——三江鼓楼——三江风雨桥;</p><p class="ql-block">day2程阳八寨。</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节日的余温里寻找文化的体温</b></font><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漫步在月也侗寨的多耶广场,仿佛置身于一幅充满民族风情的画卷。</span></div></h3>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巍峨壮观的<font color="#ed2308">侗乡鸟巢</font>,仰望这座五层重檐的杉木圆形建筑,仿佛是一个巨大的侗族画眉鸟笼,屋檐装饰木雕鸟在风中跃跃欲试,与楼内传出的芦笙曲交织成奇妙的韵律,仿佛在诉说着侗族人民的古老传说与美好愿景。 春节的最后一缕年味,在《坐妹》的古老歌谣中摇曳生姿。《坐妹》,一出大型侗族传统歌舞实景演出,以侗族青年婚恋习俗为主线,融合侗族大歌、芦笙舞、琵琶弹唱等艺术形式,通过“走姑娘”“闹姑娘”“坐妹”等六个篇章,生动展现侗族文化的浪漫与淳朴。在这里,观众可在圆形木质观众席中沉浸式体验侗族文化。 <p class="ql-block">与鸟巢毗邻的是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三江鼓楼巍然矗立于侗乡山水之间,整座建筑以十六根通天杉木为柱,高达42.6米,纵横交错的榫卯如古树根系般精密咬合,飞檐翘角、层层叠叠,竟然没有一钉一铆,这简直是木头写就的诗篇,建筑的神话。</p> 沿着鼓楼旁的月亮街漫步,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街道两旁的木质吊脚楼,充满了侗族风情,虽然节后的街道略显冷清,但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宁静与美好。店铺里摆满了侗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美食,仿佛在等待着下一次节日的到来,重新焕发生机。 不远处的斗牛场,虽然没有赶上热闹的斗牛比赛,但站在场边,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紧张激烈的氛围。斗牛不仅是侗族人民的娱乐活动,更是他们勇敢与力量的象征。这种古老的传统活动,承载着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夜幕降临,广场周围的灯光次第亮起,不远处横跨在浔江之上的“三江风雨桥”更是灯光璀璨,一座集侗族特色木构与钢筋混凝土于一体的月牙形单桥拱,有7个桥亭,其长度和规模均为世界之最,堪称世界第一风雨桥。 它全长398米,宽18米,中间行车,两侧走人,体现了现代公路桥与传统民族建筑的完美结合。 漫步桥上,风雨桥金光闪闪的,像给浔江带上了金项链,而江两畔小楼房点点灯光亮起,像给浔江洒了一层薄薄的金粉银粉。站在风雨桥的高处往下看,似乎站在苍穹之上,俯视人间烟火,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们踏上了前往程阳八寨的旅程。这座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古老村寨,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距三江县城19公里, 村寨里有马安、岩寨、平寨、大寨、董寨、吉昌、平坦、平甫八个自然村落, 俗称“程阳八寨”。 </p> 村寨内的吊脚木楼、鼓楼、风雨桥与周边大山、小河、田野构成了别致而独特的美景,因此程阳八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镇之一。 <p class="ql-block">抵达景区大门,恰逢侗族芦笙表演。侗族“大姑娘”“大小伙子”身着盛装,头戴银饰,手捧芦笙,歌声悠扬,正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芦笙的音符在空气中跳跃,仿佛在诉说着侗族的历史与文化。正如李白所言:“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芦笙之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们带入了侗族的古老传说。</p> <p class="ql-block">递身份证买门票时,售票员一看说,云贵川游客从2月6日-4月30日免大门票,一瞬间我们就省去了40+80元,一下子觉得捡了天大的便宜,乐不可支。deepseek说,“这种因意外免除预期支出而产生的愉悦心理,可称为"预期违背的奖赏效应"。以前觉得进景区大门前那一段长长的商业街和叫卖声很讨厌,今天觉得好像也不是那么烦了,连检票口的金属栏杆都折射着温柔的偏光。</p><p class="ql-block">我们坐上15元的观光电瓶车,进入寨子。</p> 首先参观的是侗画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各种侗族传统画作,色彩斑斓,内容丰富。侗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每一幅画作,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令人不禁沉浸其中。<br> 走出博物馆,100多米就是“八寨之顶流,风雨桥中之网红”——程阳风雨桥。<div>程阳风雨桥建成于1924年,横跨林溪河,由桥、塔、亭组成,<font color="#ed2308">桥身</font>杉木建造古朴典雅,<font color="#ed2308">桥顶</font>覆盖青瓦,<font color="#ed2308">桥面</font>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font color="#ed2308">塔、亭</font>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div> 侗寨的风雨桥原称为“花桥”或“福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风雨桥。风雨桥一般建在寨、河下游,用这桥把福气与财气拦在寨内留于侗乡,所以又叫福桥。<br><br> 程阳风雨桥桥上,每天定时还有侗族大姑娘们迎宾表演。她们身着盛装,头戴银饰,手捧芦笙,歌声悠扬,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进入寨子,我沿着石板路漫步,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楼体以杉木搭建,屋顶覆盖青瓦,屋檐下挂着红灯笼,显得古朴而温馨。楼前的院子里,种着各种花草,藤蔓缠绕,仿佛一片小小的花园。楼上的走廊里,晾晒着侗族的特色织物,五彩斑斓,随风轻舞,为寨子增添几分生机。 每个寨子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鼓楼。鼓楼前的广场上,侗族男女老少不管是不是节日,只要高兴,就会手拉手唱跳“多耶”。<div>春节期间,他们还举办“侗寨百家宴 欢乐中国年”全国“村晚”,吸引众多游客来体验。</div> 无论是围桌歌舞的即兴欢聚,还是精心策划的“村晚”,都彰显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文化的自信。这种“不缺节日,更不缺文化温度”的特质,使其成为民族风情旅游的典范之地。 游罢三江,在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节日的余温尚未散去,文化的体温依然温暖。侗族人民用他们的智慧与情感,守护着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 202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