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燕园掠影

美在苏杭

<p class="ql-block">燕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辛峰巷8号,为典型的江南古典文化园林,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燕园系清乾隆间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占地面积约3525平方米。燕园平面呈南北长而东西窄之狭长形,布局独运匠心,以长廊衔接,空间组合灵活多变,曲折得宜。园内建筑依次有三婵娟室、七十二石猴太湖石假山、童初仙馆、梦青莲花庵、五芝堂、燕谷黄石假山、赏诗阁、天际归舟旱舫、伫秋簃、冬荣老屋、一瓻阁、十愿楼等。园内之“燕谷”假山,采用大小黄石环上钩搭而成,为戈裕良之作。燕园为典型的江南古典文化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为研究和理解苏州古典园林艺术,提供了较好的实物资料。2013年3月5日,燕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燕园原为清乾隆初黄梅知县方益别业“峰谷泉源”,后为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得,初名“蒋园”。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蒋元枢在渡海时曾遇险,回常熟故里后筑此园,并供海神天妃于其中。清道光九年(1829年),为蒋元枢族侄蒋因培购得,大加修葺,并请晋陵(今常州)叠石大师戈裕良筑虞山黄石假山一座,取名“燕谷”,园因此更名为“燕园”。清光绪间,为元枢玄孙蒋鸿逵购得,重归蒋家。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任外务部郎中张鸿(《续孽海花》作者)购得此园,重加修葺,园又称“张园”。其长篇小说《续孽海花》即完成于此。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燕园旁的灵公殿军队驻扎,借燕园作厨房,军队挖有地下室。三婵娟室又称四面厅曾为沈养孙之子沈芳畦所租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燕园先后由常熟市(县)公安局、文化馆、皮革厂等单位使用。1984~1985年,修复燕园部分建筑,并对公众开放。1998~2000年,燕园再次实施修复工程。2007年,燕园进行了东扩及修缮工程,扩建面积千余平方米。2013年3月5日,燕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5月,加入第二批《苏州园林名录》(苏州园林编号034)。</p> <p class="ql-block">98岁的母亲在燕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98岁的老妈与小女儿、小儿媳在燕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园内设有共和国元勋,首任外贸部长李强的纪念室。</p> <p class="ql-block">红梅</p> <p class="ql-block">小儿媳推着98岁的婆婆逛燕园</p> <p class="ql-block">燕园为典型的江南古典文化园林,初名蒋园,又称燕谷园、张园。燕园占地面积约3525平方米,平面呈南北长而东西窄之狭长形,布局独运匠心,以长廊衔接,空间组合灵活多变,曲折得宜。园内建筑依次有三婵娟室、七十二石猴太湖石假山、童初仙馆、梦青莲花庵、五芝堂、燕谷黄石假山、赏诗阁、天际归舟旱舫、伫秋簃、冬荣老屋、一瓻阁、十愿楼等。园内之“燕谷”假山,采用大小黄石环上钩搭而成,为戈裕良之作。</p> <p class="ql-block">蜡梅</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朝任台湾知府蒋元枢介绍</p> <p class="ql-block">炳灵公戏楼门口的石狮</p> <p class="ql-block">天天鲜面馆吃中饭</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4号再游赵园曾园</p> <p class="ql-block">曾园365年的香樟树</p> <p class="ql-block">蜡梅</p> <p class="ql-block">腊梅</p> <p class="ql-block">腊梅</p> <p class="ql-block">98岁的母亲在赵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365年的红豆树与365年的香樟树同框</p> <p class="ql-block">梅花</p> <p class="ql-block">百年石榴树与红豆树</p> <p class="ql-block">澳门永利皇宫音乐喷泉</p> <p class="ql-block">香港海港城码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