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的文化底蕴

云珍(拒绝加微信)

<p class="ql-block"> 美篇名云珍</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4391519</p><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是唐代古寺、全国重点寺院。其始建于唐,历经多次更名与重建,清康熙年间定名为南普陀寺。寺院坐北朝南,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中轴建筑宏伟,两侧楼堂环绕。藏经阁藏有诸多珍贵文物,如明万历血书《妙法莲花经》。它还是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毗邻厦门大学,免费开放,香客游人众多。</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门前两座像刀子一样的健筑是厦门世茂海峡大厦,俗称“双子塔”。这两座塔楼均为300米左右的超高层建筑,建筑外形独特,呈流线型,高耸入云。它们是厦门的地标性建筑之一,集办公、酒店、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双子塔不仅在建筑设计上具有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也极大地提升了厦门的城市天际线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参观打卡。 其所在的区域是厦门繁华的商业和旅游区域。</p> <p class="ql-block">厦门南普陀寺天王殿是三门内第一重殿,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其采用歇山式重檐建造模式,饰以闽南特色剪瓷,庄严雄伟。殿正中供奉弥勒菩萨,像后是韦驮菩萨,东西两侧为四大天王,1981年重塑时采用漆线雕这一国家级“非遗”技艺雕饰。曾于1925年改建,2020年重新翻建。</p> <p class="ql-block">韦驮菩萨是佛教护法神,世称“韦驮菩萨”。他通常身穿甲胄,手持金刚杵,形象英武庄严。在汉传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一般被供奉在天王殿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守护伽蓝(即寺院)和佛法,护持僧众修行,驱邪避凶,被视为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其形象和信仰在佛教文化传承中有着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鼓楼。鼓楼为传统中式建筑风格,飞檐翘角,屋脊装饰有精美的龙形雕刻,色彩鲜艳。楼体两层,下层悬挂着红灯笼,匾额上书“伽蓝殿”。殿前有不少游客聚集,显得颇为热闹,展现出寺院的人气与庄重氛围。</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的地藏殿。殿门上方悬挂着写有“地藏殿”的匾额,字体古朴。门口右侧立有“法会登记处”的牌子。殿内隐约可见供奉的佛像,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木质结构和雕刻工艺展现出传统佛教建筑的特色,这里是信徒进行佛事活动和朝拜地藏王菩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的祖堂。祖堂门上方悬挂着写有“祖堂”的匾额,字体端正醒目。木质大门部分敞开,透过门口可看到内部供奉的牌位、香炉以及鲜花等供品,门前还放置着一个写有“纳福”的箱子。祖堂通常用于纪念寺院祖师及历代高僧,是寺院重要的宗教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的千佛殿。此殿屋顶飞檐翘角,装饰有精美的龙形雕塑,极具闽南建筑风格。殿门上方悬挂着“千佛殿”匾额,殿内通常供奉众多佛像。殿前广场上有不少游客和信众,人流往来,显得颇为热闹,展现出寺院的旺盛香火和人气。</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庙中的闽南佛学院的一处入口。上方匾额写有“闽南佛学院”字样,落款为“佛历二五二六年”和“赵朴初”。左侧竖牌上写着“佛教养正院”。入口处摆放着“生活区域 谢绝参观”的告示牌,背景中可以看到绿植和院内建筑,整体氛围庄严肃穆,体现出佛学院的清净与修行氛围。闽南佛学院是中国佛教重点院校,在佛教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大悲殿通常是佛教寺院中供奉大悲观世音菩萨的重要殿堂 。其名称“大悲”源于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精神,信众常在此祈愿、礼拜,以求菩萨护佑,消灾解难、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安宁。大悲殿具有典型的中式传统建筑风格,飞檐翘角,造型精美,装饰华丽,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无我”在佛教教义中是重要理念,强调放下对自我的执着 。“无我”的牌匾,字体为金色,十分醒目,落款为“倪涛”等字样。牌匾下方是灰白石材砌成的拱门,拱门内可见木质门窗等建筑结构,整体展现出古朴典雅的氛围,体现了南普陀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斋堂是寺院中以斋食供佛及僧众的重要修行道场。僧众在此饮食时,心怀“五观”进行修行,以修行功德回向施主等。“五观”包括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所以斋堂又称为“五观堂” 。</p> <p class="ql-block">法堂是佛教寺院中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重要场所。法堂在寺院中地位重要,僧众在此聆听高僧讲经说法、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等,是弘扬佛法和开展宗教活动的关键空间 。法堂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式传统韵味,飞檐翘角,庄重典雅。堂前台阶装饰有红蓝等色彩的布幔和花饰,显得较为喜庆。</p> <p class="ql-block">“大好河山”是一处石刻景观,字迹刻于一块较大的岩石上,字体古朴苍劲。岩石周边有繁茂的树木,树根盘绕在岩石表面,增添了自然的野趣与沧桑感。“大好河山”四字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也成为南普陀寺一处富有文化韵味的景致,供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内的一处清幽景观。画面中有一汪池水,水面上漂浮着一些落叶,池边巨石上刻有“南无观世音菩萨”字样,字体清晰。池塘中,一块大石上矗立着石质灯台,灯台上生长着翠绿植物。池塘周边以石块驳岸,一座石桥横跨池上,桥上有游客驻足观赏、拍照,整体氛围宁静祥和,充满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周边树木葱郁,枝叶繁茂,整体营造出静谧、祥和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洗心池是南普陀寺一处景观。池边有刻着“洗心”二字的巨石,字迹醒目。池水清澈,倒映着周边的树木和岩石,营造出静谧的氛围。“洗心”意在让人洗净心灵的尘埃,在佛教文化中,象征着去除杂念、净化心灵,给前来参观的信众和游客带来心灵上的宁静与启迪。</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内的一处石刻,刻于一块较大的岩石之上。岩石表面刻有红色字迹,内容为 “石似心形宛 如佛心的表现” 等字样,字体古朴。石刻周边绿植环绕,背景中还能看到寺院建筑的飞檐,整体营造出一种古朴、宁静且富有禅意的氛围,体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内一处岩石上雕刻有两只形似狮子的造型,雕刻线条古朴,形态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寺院。岩石周边绿植繁茂,增添了自然的气息,整体营造出一种庄严且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内一处著名的“佛”字石刻,字体为金色,十分醒目耀眼。石刻周围摆放着鲜花等供品,增添了庄严、虔诚的氛围。该“佛”字石刻是南普陀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吸引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观瞻、祈福。</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内的石刻,刻有“五老峰”和“心即是佛”等字样。“五老峰”是南普陀寺后的五座山峰,是厦门八大名胜之一。“心即是佛”是佛教的重要理念,强调心性与佛性的统一。这些石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示,也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的一处“法门”建筑。它以红砖砌成墙面,搭配青绿色的琉璃瓦,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中间是圆形拱门,古朴厚重。门前两侧摆放着石狮子,增添了庄严感。“法门”在佛教中通常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此处作为寺院建筑的一部分,承载着佛教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巨大岩石旁,有造型别致的树木,枝叶繁茂。岩石下方设有一块石碑,上刻“五老凌霄”,这是厦门二十名景之一,落款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及二〇〇〇年九月二十五日。整体画面展现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标识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的法堂。法堂木质大门雕刻精美,刻有丰富的图案和佛教相关元素,展现出精湛的工艺。门两侧有对联,上方悬挂着写有“法堂”二字的匾额。法堂是寺院讲经说法、举行重大法事活动的场所,在佛教寺院中具有重要地位。门前放置着一个写有“纳福”的箱子,增添了祥和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的大雄宝殿。宝殿屋顶飞檐翘角,装饰精美,屋脊上有龙形雕塑。屋檐下悬挂着红灯笼,洋溢着庄重喜庆的氛围。殿门上方挂有“妙相庄严”匾额,殿前台阶上有不少游客和信众,显得颇为热闹,展现出寺院香火旺盛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的钟楼。钟楼为传统中式建筑风格,飞檐翘角,屋脊装饰有精美的龙形雕刻,色彩鲜艳。楼体两层,下层悬挂着红灯笼,匾额上书“伽蓝殿”。殿前有不少游客聚集,显得颇为热闹,展现出寺院的人气与庄重氛围。</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寺的山门。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式风格,屋顶翘角飞檐,正上方悬挂着红灯笼。墙面为灰白色,搭配黄色窗框。门前有对称的石狮子和修剪整齐的绿植。山门作为寺院的入口,古朴庄重,体现了南普陀寺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走进南普陀寺,似入宁静之境。飞檐翘角的殿宇气势不凡,佛像慈悲庄严。漫步其间,绿树成荫,香火袅袅。放生池里生灵悠然,尽显祥和。听着悠悠梵音,尘世的浮躁渐渐消散。这里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心灵的栖息地。此次南普陀寺之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它让我在喧嚣中寻得安宁,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了片刻的宁静,也让我对生命、对世界有了更深的思考。于佛法氛围里收获内心的平静与力量。这份宁静与感悟,将长久地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珍贵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南普陀邮局。建筑外观具有中式风格,屋顶线条简洁,门前悬挂着红灯笼,增添了喜庆氛围。门口设有一个绿色的邮政信筒,标明开箱时间为10:00。南普陀邮局是游客购买特色纪念品、邮寄明信片的热门地点,将邮政服务与景区文化相结合,方便游客留存旅行记忆。</p> <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的南校门。校门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拱门上方镌刻着“厦门大学”四个大字。 “厦门大学”四个字由鲁迅所写,并非他专门为厦门大学题写,而是从其墨宝中选取而来。这四个字常被认为存在一些特殊的写法和寓意,“厦”字多一点,寓意学习要耐心;“门”字少一点,形状似学生向老师鞠躬,象征尊师重道;“学”字少宝盖头,代表学海无涯。厦门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