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双子山,位于上海市浦东中心城区黄浦江凸岸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南区,是一座高度近50米、内部空间为建筑使用功能、表层则以自然山林种植方式形成的大型人工构筑近自然山体,于2020年10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p> <p class="ql-block">双子山分为主山、辅山,山体表面体现自然、绿色风貌,内部空间结合游览、公共停车、展览、游客服务等功能。</p> <p class="ql-block">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约为8.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约为4036.8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为24.7万平方米、水体面积约为1981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主体结构采用PEC框架-剪力墙结构。</p> <p class="ql-block">双子山是中国国内第一座高度超过40米的空腔结构人工仿自然山林。</p> <p class="ql-block">中文名:双子山</p><p class="ql-block">外文名:Twin Mountain</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上海市浦东中心城区黄浦江凸岸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南区</p><p class="ql-block">占地面积:约 3✕105 m22</p><p class="ql-block">投用时间:2024年9月20日7</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8:00—18:308</p><p class="ql-block">建筑面积:约 8.3✕10</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2017年,上海公开向社会征集世博文化公园的设计建设建议时,有许多市民提出,能否在园内建一座山,让游客拾级而上,在山顶饱览浦江两岸的秀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15日,双子山项目开工。</p> <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13日,双子山项目完成表皮结构封顶,其最高峰48米,山体轮廓成型,由低及高开始覆土和绿化。</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2日,双子山整座山体已完成了第二轮绿植铺设。</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0日,双子山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p><p class="ql-block">游憩规划</p><p class="ql-block">双子山游览围绕山峰、山体核心景观、南区景观广场,结合立体的坡道台阶系统,整合局部山体消防道路,形成了完整的双子山主景观游览体系,并将山体景观建筑、景观节点串联起来。</p> <p class="ql-block">展厅的观展体验是山体游览线的一部分,也是游览线的高潮,游人通过展厅逐层登上山顶,更能从展览中阅读体会上海这座城市发展奇迹背后的原动力。</p> <p class="ql-block">外观格局</p><p class="ql-block">双子山占地约30万平方米,主峰高48米,次峰高37米,为东高西低的走向。</p> <p class="ql-block">考虑到占地面积有限、坡度陡、土石堆山会对周边桥隧形成较大侧压力等因素,采用现代建筑技术来构筑山体结构空腔,山体内部设计为停车库,为公园今后游玩提供充足的停车资源,保证交通畅通。</p> <p class="ql-block">竖向设计</p><p class="ql-block">双子山基地地势平坦,平均地面高程4.5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设计中尊重和利用现状场地基本条件,地势北低南高,整体呈环抱之势,与山下水体形成公园的山水格局。</p> <p class="ql-block">山体主峰高程为53米,次峰39米,余脉高程为8~24米不等,形成上海世博公园景观制高点及周边场地的聚焦点。山体北面有溪流瀑布流入山脚湖体,主湖面常水位高程为2.8米,池底0.3米,局部深潭-0.7米。</p><p class="ql-block">功能布局</p><p class="ql-block">山体外部场地主要分为星光草坪(林下活动空间)山体区、静谧林、滨湖区4个功能不同的地块,塑造疏密结合、大森林大草坪的城市生态公园。</p><p class="ql-block">山体内部腔体主要体现社会公益性功能,包括停车场、展厅及管理配套用房等。内部结构腔体共8层,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其中车库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部分总体分为3个主要功能区:下部空间为停车库,局部2层;停车库西侧为变电站及其前场;上部空间为展览中心,结合外部游览路线设置露天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展览中心面积为3472米,分3个展厅,展览主题分别为后滩变迁、浦江两岸生态改造以及“双子山”的建设历程。展厅的观展体验作为山体游览线的一部分,游人可通过展厅逐层登上山顶。</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风貌特色</p><p class="ql-block">近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景观设计模拟自然山林的起伏竖向变化,并在两个山峰中间形成一条从高往低曲折蜿蜒的山润溪流跌水及瀑布的自然景观。两座山峰山腰处贯穿4米宽主游路兼做消防车行道,同时围绕着整个山体设置7条人行步道,便于游客从各个游览方向登山。在接近双子山的最高峰区域设立了观景平台环道,形成景观视线的制高点,也是俯瞰整个公园的最佳观赏点,并且与山体最高峰上建筑内部展览展示空间出入口形成交通流线上的串联。2</p><p class="ql-block">站在双子山山脚,就能看到双子山的人造大瀑布,大瀑布由主瀑布和旁边的小瀑布构成,安装了雾森系统,打开后云雾缭绕,属于在上海很少见的人造瀑布景观。在登山的途中,游客将解锁不同视角的上海,山上颇有自然野趣,适合拍照打卡。如连续攀登,二十多分钟就可登顶。不想爬山的朋友,还可以乘电梯登顶观景。6</p><p class="ql-block">去建筑化</p><p class="ql-block">为打造纯粹、安静、郁郁葱葱的城市自然山,空间上,建筑结构通过充分与山形磨合,与山体内腔融合起来;形式上,弱化建筑造型,埋进山体中;材料上,因地制宜,新旧材料结合利用。2</p><p class="ql-block">所有山体的建筑人行出入口设计尽可能地更为隐蔽,与自然植物融合为一体。整体双子山内停车场建筑区域及结构空腔区域,顶板均预留2~2.5米的种植土厚度;其余结构占地范围之外均为景观堆土造坡,堆坡高度超过2米的堆土地基,结构也考虑设计了桩基进行地基加固处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