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2025年2月11号,《河北法治报》刊出了我写得获国际电影奖项的彩色故事影片《孔秀》评论文章。如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获得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第18届欧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等奖项的彩色故事影片《孔秀》,是一部改编自河北作家的自传体小说、由河北人主创、由河北人出品、在河北省会石家庄拍摄的电影佳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影片透过时代的光影,通过现实主义的电影艺术手法,多视角、多侧面地讲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特定历史背景下,外表柔弱但内心坚强的印染厂普通女工孔秀,凭借善良、勤劳、坚忍、奋进的优秀品格,自强不息,发现自我,摆脱两段不幸婚姻的命运桎梏,拉扯三个孩子成人,在繁重的车间工作之余笔耕不辍,通过文学创作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和成长,成长为一名作家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电影艺术而言,该片采用了时空顺序式结构来处理故事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时间为走向轴线,以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为顺序,使故事情节有头有尾,连续发展,起、承、转、合有机贯串,人物动作、事件及故事均取得线性进展,进而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和顺序。经过编导的创造性处理,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影片开头“起”自孔秀和母亲在老屋关于结婚的对话,于是一段不幸的婚姻生活便由此开始。从结婚到有了儿女后的离婚,通过矛盾和冲突,孔秀的人物性格和命运,自然地流露了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事“承”自孔秀的第二次婚姻,影片通过杨姓丈夫的野蛮家暴和孔秀忍辱负重,对受伤丈夫的熬药、扎针等悉心照料等情节的描写,在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来反映生活,塑造起孔秀聪明、善良、坚强的鲜明生动人物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影片情节表现“转”自孔秀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她不再期待通过婚姻获得庇护。在同车间武北辰师傅向她表达了愿意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愿望后,对武师傅同样有好感,但找到了自己奋斗目标的孔秀,沉思后婉转地对武师傅说“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努力去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一系列故事表现中,孔秀觉醒为一名战胜困难和挫折、精神富足的独立女性形象跃然银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故事的“合”是该片的出彩之处。孔秀在默默无闻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勤奋创作,顽强拼搏,终于收获了心血播种的果实。她在《工人日报》发表的小说,引起了厂领导的关注。别开生面的饭堂手稿展览,领导和工友们从惊讶到称赞,特别是市长亲临印染厂让孔秀到全市巡回演讲,并讲得的一席话:“这么好的一个典型,非常符合我们现在的时代精神啊!我们只有用知识武装起来,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使观众感受到了时代的特征和当时对人才的重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是由一个普通车间女工被选拔为厂宣传干事,面对厂广播室麦克风高声朗诵舒婷的著名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便显得是那样的亲切、贴切、和真切 ,更使得影片的思想性油然而生,令人赞叹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梁桐纲,原名梁同纲。石家庄市人。大学毕业。1974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报道员,驻厂军事代表。劳教分队长、政工干事。《警视窗》杂志主编室主任,记者、副编审、编审。河北省公安厅文化科长、副处级侦察员、调研员。河北省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协主席。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在除西藏和台湾省外全国200余家报刊发表2500余篇(首)各类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北省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全国公安文联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瞭望中国新媒体顾问。出版《橄榄林恋》等诗、文集6部。获得全国、军队及省市各类作品奖项60余次。其作品及事迹被全国40多家报刊评介。个人传略编入《中国作家辞典》《中华英模大典》等30余部辞书。多次被评为厅和省直机关“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及荣记三等功一次。荣获全国自学成才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转业退伍军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老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首届社科期刊优秀编辑等荣誉称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