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91年,已经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岗位上退下来的耿飚,重返半个世纪前战斗过的陕甘宁陇东地区的甘肃庆阳。多年前,他作为八路军120师385旅参谋长、副旅长、副政委率部驻守甘肃庆阳,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在到达庆阳的一天晚饭后,他住的招待所外忽然人声鼎沸,黑压压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诉说他们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种情景,耿飚心情十分沉重。离开庆阳的那天,耿飚接见了县里的主要领导。他并没有就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批评任何人,只是讲述了一件往事:“50年前,我们385旅在这里驻防,部队一个战士,犯了严重损害当地人民群众利益的错误。旅部决定按纪律将这个战士枪毙。正要枪决的时候,来了一大群老百姓,替那个违反纪律的战士求情,连受害者的父母都向部队请求让他戴罪立功。最后,我们流着泪接受了群众的要求。”耿飚停顿了一下,面色凝重,高声发问: “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耿飚之问”。同一个地方,同样的一群老百姓,但时隔50年,前后的诉求却大相径庭!</p><p class="ql-block"> 这一问,振聋发聩,撼人心弦。问出了几十年来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巨大反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和执政之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必须痛下决心,采取坚决措施,牢记两个“务必”,在任何时候都不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屁股永远坐在绝大多数老百姓一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