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平伯方村仙翁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邵勇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翁庙位于山西省高平市伯方村北之高岗上,始建年代不详,庙内现存有明成化七年(1741)重修碑记:“自唐宋至我朝,其庙感应之灵验,不计年矣”,由此推测该庙创建年代应为唐宋时期,尔后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因庙供奉张果老而得名,现存山门、钟鼓楼、长廊、正殿、朵殿、配殿等,202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仙翁庙坐落在伯方村北黄土高坡顶部,走上高高的台阶,便来到山门前的平台上,山门为两层楼阁,中央开门洞,上面出抱厦,内侧为倒座戏台,两侧分别对称有歇山顶钟鼓楼各一座,是一列壮观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走进山门,庭院内豁然开朗,山门倒座是一座戏台,紧邻戏台是一座在石台基上的亭阁,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叫玉皇楼,其后是一条进深八间的长廊与深广各三间的卷棚顶献殿,献殿连建在正殿檐下;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为元代遗构,是庙中的核心,被前面长廊遮挡起来,反到不怎么突出了,东西两路对称有配殿和廊房。这种庙宇中轴线上建长廊的建筑形式十分罕见,在山西晋东南地区似乎未曾出现过,应该是早期古建筑形式的一种仙翁庙。</p><p class="ql-block">仙翁庙主殿仙翁殿,东西长18.08米,南北宽11.70米,简瓦悬山顶,殿顶琉璃脊兽和花卉制作华美精湛,上有“明嘉靖十七年题记”,檐下施五采单翘单昂斗拱,前檐柱为方形抹角石柱,大殿建筑为典型的元代风格,殿内无柱,梁枋简洁规整,正殿也称“张果老祠”,内供奉有八仙之一的道人张果老神像,北墙壁画描述张仙人出山修道之场景。传说,张果老成道之前在此山居住过,是张果老平日修炼之所,山上原来有古庙一座,碑云:“西总圣仙翁庙”。</p><p class="ql-block">仙翁庙东西两侧的壁画就是惊现于世的唐玄宗泰山封禅图,历史上唐明皇李隆基曾在上党任潞州别驾,尤其崇拜张果老,公元709年回长安登基后,曾三次封禅均由东都洛阳沿太行而上,途经上党潞州、泽州二州,路过高平时曾巡视过长平之战的古战场杀谷,杀谷就在伯方村境内,因此,仙翁庙的创修者把唐玄宗和该庙联系在一起。两幅壁画都以唐玄宗为中心,分别描绘了他两次赴泰山封禅的出行场面,在黄罗伞盖下唐玄宗风度翩翩、仪容伟丽,侍女体态丰腴、俊俏微妙,文武官员神态端庄、簇拥相随,整个画面充溢着浓郁的盛唐风韵,整个画面不仅反映了唐代的历史事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和艺术风格,壁画题材罕见的保存完好,但由于历史久远,已无法查到有关壁画的创作年代,但无论如何,仙翁庙壁画的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封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传世的已经罕见,封禅图已成为我国罕见的一处国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在仙翁庙的偏殿中供奉的是十王真君,阎罗原本是佛教的概念,但在中国的信仰传播中,地藏王辖下的十王被转化为十位真君,他们明辨是非,各司其职。东侧偏殿的五瘟殿,又称五鬼,是民间传说的瘟殿,在上党地区瘟神信仰颇为流行,先民们无法应对瘟疫和自然灾害,便将万物与未知力量联系在一起,这种神秘敬畏成为瘟神信仰的源头。</p><p class="ql-block">唐玄宗在上党地区留下了许多活动的踪迹,但在上党地区还没有发现李隆基的画像,高平市伯方仙翁庙唐玄宗壁画像的发现,为研究李隆基与上党提供了新的资料。仙翁庙不仅是一座道教庙宇,更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1日</p> <p class="ql-block">牛王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