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意萌动里,我心安暖

庞随军

<p class="ql-block"> 于春意萌动里,我心安暖</p><p class="ql-block"> 作者:庞随军</p><p class="ql-block"> 春天来了,阳光照拂的也久了些,很喜欢这样闲散的日子,可以寂静地品赏寂静的故事。夕阳慢慢沉去,向西落下,晚霞满天升起,红彤彤的,内心也被晕染的有了色彩。日子也会斑斓起来,斑斓并不是嘈杂,而是在寂静中,寻一方艳丽与芬芳。看书,喝茶,写字,闲散着,似是忘记了时光的流逝,一切都是慢的,慢生活,原本就是滋味无穷。暮色苍茫,远山入梦,似是而非的夜色,幽静地席卷而来,我的内心存着温暖与慈悲。岁月慢下来了,时间若可以停滞不前,泛黄的往事里,那些美好的时光,是否也会去而复返。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每个人都是一趟单程票,沿途的风景,都是遇见时的绚丽多彩。看夕阳西下时的美,漫度岁月缓缓,走过的都是人生的崎岖,看过的都是沿途的风景,而遇见的都是前世今生的缘。而今日清晨的雾霾,午时才散去了,天空晴朗,一窗暖阳,铺展开来,小屋子里,暖暖的。有了温暖的阳光照拂,人就慵懒起来,一杯清茶,赏一窗暖阳,内心灿烂着,只是窗外,虽有暖阳,却还有寒风。风总是多情又无情的,昨日还是温暖的,今日就寒凉起来,也许正是这寒凉下,才会隐藏着这些温暖。冬的尽头一定是春天,所以料峭春寒,一定是短暂的,寂静地等候,也许才是最好的。人生在世,大多时候,都是在等,等着长大,等一个人归来,等着一季花开,等一场遇见。每个人脚下,都有不同的路,如何行走,如何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都是自己的人生路。写几行清凉小字,静静聆听草木复苏的声音,暖阳当空,捡拾几缕墨香,内心有波澜,日子有起伏。在时光深处,我又在等着谁的归期,原本杳无音信,又何必苦苦等待,只是有些情,却无法辜负。</p><p class="ql-block"> 昨日读到汪曾祺的这段话,内心一定有春天般的柔软,忽而心头盛开了春花一般。汪曾祺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花开春暖,有春风拂动,春风十里不如你,春风的温柔,就如内心藏着的那个人。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你走得多远,都会念念不忘,如这拂过眉心的风,温润如玉。这种感觉,多年都能蛰伏在心底,某一个时刻,会静静浮动,特别是独处的时候。不必太喧嚣了,安静原本是人生的底色,喧嚣是内心的不安分,谁都有思索,思悟的时候。春暖花开,心中有个空房子,或可住着一个静谧恬淡的人,天晴时,晾晒自己的心事,落雨时,品茶听禅。内心要向阳,只有向阳而生,人生才会处处有温暖,春风吹来,窗外有鸟鸣,是的,我心温暖如初。半生忙碌,半生与文字纠缠,仿佛内心辽阔无比,可表面却风轻云淡,微笑向暖,却不愿意多言。人生在世,遇见的人,相互陪伴,而后擦肩的人,总不能永远迁就你,谁也没有义务一直包容你的小性子。随着年龄增长,看透了很多人和事,炎凉冷暖,只有自己知道,说出来,仿佛也没有任何意义。一杯清茶,一本书,也许就是最美的风景,等一个春天,送一季冬天,雪花飘洒后,就会春风十里。光阴静好,时间不会对任何人厚此薄彼,是你的,就是你的,走得多远,都会回到你身边,不是你的,就安静地放手吧。林徽因说:“心若在,断了联系又何妨?心若不在,寸步不离又怎样?抓不住的东西,连伸手都是多余,能被别人抢走的东西,其实从来都不曾属于你。”日子总要越活越通透,任何事都没有必要和自己过不去,放下曾经,就等于放过了自己。日子虽然清淡,做个随喜随安的人,光阴静好,且走且珍惜,人生海海,慢慢走,慢慢悟,慢慢的老去。 </p> <p class="ql-block">  当暮色如一位温婉的画家,轻轻挥洒其深邃的笔触,缓缓漫过那青灰相间的古老墙垣之时,檐角悄然垂落了第一滴夜的露珠,宛如时间的低语,在静谧中回响。雾气自河面悠然升起,仿佛是哪位过客的疏忽,不经意间打翻了一盏陈年的老茶碗,于是,那茶香与雾气交织,洇染出半座城池的朦胧茶韵。我轻轻倚靠在窗边,那是一扇褪去了往昔繁华、却依旧雕花精美的木窗,岁月的痕迹在其上镌刻着过往的故事。透过这扇窗,我凝视着对岸的人家,一盏盏灯火宛如星辰般次第绽放,它们不急不缓,一粒粒橙黄的光晕温柔地跌入水中,瞬间碎裂成满河摇曳的星辰,闪烁着,跳跃着,将这条河装点得既神秘又浪漫。巷口的老槐树把影子织进雾里,风过时簌簌抖落细雪般的香。手帕上那簇丝稠绣线在昏暗中愈发幽蓝,针脚里藏着的雨水似乎又要漫出来。卖水果的老汉推着板车轧过青石板的路面,轱辘声荡开涟漪,街灯便一盏接一盏醒了,垂着头作缄默的守夜人。更深些时候,我沿着河道慢慢走。雾霭缠上柳枝,将垂绦浸成深浅不一的墨痕。延河大桥弓着背,伏在烟水间,石缝里爬满百年前的月光。有麻雀倏然掠过水面,翅尖划破的涟漪里,半轮月亮碎成银鳞,又缓缓聚拢成完整的忧伤。临河的茶楼还亮着最后一盏灯笼,流云被撕成薄纱,轻轻覆住飞檐上的嘲风兽。暗蓝的天幕低垂,仿佛伸手就能触到温凉的绸缎。对岸忽然飘来尺八的呜咽,雾气便跟着旋律起伏,在瓦当间游成半透明的河。子夜的窗台边,昙花正在偷饮月光。我守着那支将绽的皎白,看它如何把夜色一寸寸揉进自己的骨血。当第一瓣雪绸展开时,整个庭院都听见了那声温柔的叹息。露水从芭蕉叶滚落,跌碎在石阶上的刹那,檐马忽然叮咚作响,惊醒了竹帘后打盹的流年。在晨曦尚未揭开夜幕的混沌之中,雾霭轻盈地漂浮,宛若天际间悬垂的细腻蚕丝,轻轻摇曳。那电话亭,昔日鲜艳的红已悄然褪去,化作了一抹暧昧不明的灰,仿佛是时间的笔触在其上轻轻一抹,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投币口,半枚丁香花瓣倔强地卡住,不肯落入尘埃,它似乎承载着未了的情愫,静静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原来,所有的等待,都会如晨露般凝结,晶莹剔透,映照出内心的期盼与执着;而所有的夜色,无论多么深沉,终将消融在那未说出口的黎明之中,化作一缕温柔的光,照亮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窗棂边缘,霜花悄然织就了一层更厚的银纱,犹如巧手织女以银针穿梭,精心绣制出一幅松枝满布的画卷。我轻轻呵气,驱散玻璃上朦胧的雾气,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出园中那株古老的槐树身姿。其虬曲苍劲的枝条上,点缀着几抹犹如胭脂般娇艳的花朵,它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生姿,颤巍巍地似乎要抖落一整个冬天的严寒,绽放出春天般的坚韧与生机。岁末的冷是浸着酒意的,巷口的酒旗被风卷得猎猎作响。青石板上结着薄冰,卖水果的独轮车轧出两道蜿蜒的银线。老茶馆的铜壶终日咕嘟着,水汽漫过褪色的楹联,在"一元复始"的横批上凝成细珠。檐角的冰棱日渐消瘦,正午时分便滴滴答答地垂泪。我常去城南看那片结冰的湖,冰面下隐约有游鱼曳尾,搅动沉睡的光影。岸边芦苇顶着白霜,风过时簌簌低语,仿佛在交换关于春天的密语。有人凿开冰洞垂钓,竹篓里银鳞跃动,溅起的水珠在日光下碎成七彩的星子。黄昏总来得仓促,暮色漫过青瓦时,千家万户的烟囱便升起水墨似的炊烟。我守着红泥小炉煨茶,看铁观音在沸水中舒展成翡翠般的云。妻子的窗花还贴在明瓦上,那些牡丹与喜鹊的剪影被月光拓在砖地,竟比白日里更添几分鲜活。女儿买回的水仙在青瓷盆里抽箭,暗香游丝般浮动着,恍若提前捎来了立春的帖子。有时,在夜半时分,我蓦然自梦中惊醒,耳畔似乎传来了细雪轻叩窗棂的细碎声响,宛如天籁之音,轻柔而缠绵。檐下的铁马在风中叮当作响,那清脆悦耳之声,犹如远方使者穿越寒风捎来更漏之声,悠远而深邃。在这样的静谧时刻,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心生疑念:莫非地气正在那冻土之下悄然翻涌,如同沉睡中的巨龙缓缓苏醒?而那些深藏于泥土深处的种子们,正屏息凝神,满怀着期待与渴望,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某一阵和煦的东风,能够吹裂那冰封的河流,让春水潺潺流淌;等待着某个明媚的清晨,当我轻轻推开那扇古朴的门扉时,眼前阶前,会忽然铺满了如柳絮般轻盈飘逸的新绿,那是生命的色彩,是希望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清晨时分,我轻轻推开窗棂,仿佛掀开了大自然的序幕,一缕温柔的暖风如丝般滑过脸颊,带着无尽的柔情与期许。这风中,似乎藏匿着泥土深沉的呼吸,那略带腥气的味道,是大地母亲苏醒的信号;又仿佛夹杂着草芽羞涩的低语,清新雅致;还缠绕着一抹难以言喻的温润,如同水墨画中淡雅的渲染。就在这不经意间,我恍然顿悟,春天,这位轻盈的画家,已悄无声息地在世界的画卷上,轻轻勾勒出了她的第一笔。窗外的老槐树还在沉睡,枝干依旧苍劲,可仔细看去,树皮上已经渗出点点绿意。树根处钻出几簇嫩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这些小草真有意思,明明昨天还不见踪影,今天却突然冒出来,像是约好了似的。我不由得蹲下身,指尖轻轻触碰那柔嫩的叶片,凉凉的,带着晨露的湿润。墙角那株腊梅开得正盛,金黄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花香清冽,却又不失温暖,仿佛要把整个冬天的寒气都驱散。阳光渐渐暖和起来,照在身上,让人懒洋洋的。我搬了把藤椅坐在廊下,看云卷云舒。天空湛蓝如洗,偶尔飘过几朵白云,轻盈得像棉花糖。远处的山峦还笼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忽然想起儿时的春天,母亲总爱在院子里晒被子。那时的阳光也是这样温暖,晒过的被子蓬松柔软,裹着太阳的味道。母亲常说:"晒过的被子盖着,连梦都是暖的。"如今想来,这话里藏着多少生活的智慧。春意渐浓,万物复苏。我望着院子里萌发的新绿,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暖流不仅来自阳光,更来自对生命的感动。在这个春意萌动的时节,我的心也如这大地一般,渐渐苏醒,渐渐温暖。走在乡间的小径上,脚下的泥土似乎也因春的到来而变得松软而富有弹性,每一步都踏出了欢快的节奏。远处,群山含黛,晨雾缭绕,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于春意萌动里,我心安暖。这份温暖,不仅仅来自于外界景物的变迁,更源自于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春天,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憧憬,它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用她那温暖而柔和的手,轻轻抚摸着每一个渴望成长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爱春,留下了诸多传世佳作。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春雨,恰似知晓时节一般,在春天悄然降临,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孟浩然亦有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寥寥数语,便将春日清晨的恬淡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笔下的春景,亦是别具韵味:“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争栖暖树,新燕啄泥筑巢,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清朝高鼎在《村居》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地描绘出了春日里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唐朝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堪称清明节的“压卷之作”,通过对细雨、行人、酒家等的描写,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独特氛围,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初临人间的春,以温润柔滑的雨珠,唤醒了冬日的沉寂。春草嫩芽,细细冒出,在朦胧之中,那一抹极淡极淡的新绿,若隐若现,恰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描绘的那般悄然。春,和蔼且温暖。她以柔嫩光滑的手掌,轻轻抚摸着大地上的春草、春花、春苗,以无声的爱,滋养着万物。她轻盈地迈动脚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于是大地便有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厨房被一层轻柔的白雾温柔地氤氲着,砂锅中,小米粥宛如沸腾的珍珠泉,咕嘟咕嘟地吐露着晶莹剔透的泡泡,每一颗都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我站在这一方温润的小天地里,任由晨光如细丝般穿透薄雾的轻纱,在瓷砖上细细勾勒出一幅幅菱形的光斑画卷。水汽在空中悠然起舞,渐渐凝结成颗颗晶莹的珍珠,它们依恋着玻璃窗,缓缓滑落,留下一道道蜿蜒曲折的痕迹,宛如天际间最真挚的情愫,悄悄书写着天空对尘世的无尽眷恋,那是一封封无言却深情的情书,静静诉说着晨间的秘密与温柔。晾衣绳上,一条昨夜沐浴过月华的蓝布外衣悬挂,宛如一幅静谧的水墨画。风起时,它轻轻摇曳,仿佛在与对面人家那低垂的竹帘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遥遥相望间,传递着邻里间不言而喻的温馨与宁静。而那些依依不舍地从蓝布衣上滑落的水珠,宛如天空洒落的细语,总在黄昏的温柔光线中不期而至,它们轻盈地跳跃,最终轻吻在那墙根处新发的蟹爪兰之上,为那纯洁的花朵添上一抹淡淡的哀愁,又似是给予其生命的甘霖。蟹爪兰在夕阳的余晖中轻轻颤抖,仿佛在低语,感谢这不期而遇的滋润。我常驻足在阳台,看楼下老人颤巍巍地给盆栽转方向,看枝头麻雀偷啄晾晒的枸杞,看云影掠过红砖墙时忽明忽暗的光斑,原来时光的脚印,都藏在晾衣绳摇晃的弧度里。案头那盏青瓷碗盛着半碗清水,养着从花市带回的水花。花瓣在暮色中渐渐收拢,却把香气酿得更浓,顺着晚风漫过泛黄的书页。忽而想起去年深秋在苏州河边遇见的卖花人,竹篮里睡着的白兰花,也是这般裹着水汽的温柔。当月光爬上铸铁栏杆时,窗外的霓虹便成了洇在水彩画上的色块。我总在此时沏一壶陈年普洱,看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舒展成完整的春天。对面楼宇的灯火渐次熄灭,而我的影子还伏在案头,与陶渊明的菊花、张岱的雪夜、沈复的芸娘相伴,在墨香里摆渡千年。生活原是盛在粗瓷碗里的白粥,不必添桂花蜜亦自有清甜。那些在晨雾中消散的,在晚风里沉淀的,在月光下凝结的,终将化作滋养心田的甘露。且让我们守着这份素净,看檐角新燕年年来筑巢,看梧桐叶年年在秋光里写诗,看平凡岁月如何把浮名都酿成绕指柔。</p><p class="ql-block"> 晨光透窗映兰影,叶片舒展梦正酣,花瓣露珠闪微光,春意在流淌,生机满人间。房间内那君子兰,被暖阳轻抚,像是被岁月偷偷吻过,每片花瓣都镀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金边,橘红色的花朵在叶片温柔簇拥下,倔强又傲然地绽放着,把骨子里的清宁与热烈展露无遗。这般鲜活的生命力,竟无端惹我情思翻涌。生命,不也如此吗?最初,如一张未着墨的宣纸,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少年时,满心都是远方的召唤,像振翅欲飞的雏鸟,渴望在广阔天空中划出自己的轨迹,去探寻生命意义的蛛丝马迹。然而,时光流转,有些人在成长的风雨和生活的荆棘中渐渐迷失了寻找的方向。步入中年,深陷生活的泥沼,为生计奔波忙碌,被柴米油盐所困。曾经那个满脑子奇思妙想、立志要改变世界的少年,如今可能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日常工作,对梦想的热情渐渐冷却;曾经那个怀揣浪漫情怀、满心诗意的少女,也可能被生活的琐碎磨灭了棱角,忘记了曾经的诗与远方。但这绝非生命的全部,即使到了中年,那颗探寻生命意义的心依旧能为生活点燃熠熠光芒。活着,虽有诸多无奈,好在心中的热爱从未熄灭。身心疲惫不堪的中年职场人,依然在忙碌的工作间隙,学习新的技能,如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展现的,即便身处困境,仍对未来的探寻充满希望。被生活琐事缠身的中年主妇,也利用闲暇时间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用色彩勾勒出心中的美好,在烦杂的世界里寻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整个人焕发出新的活力。岁月的车轮终会缓缓驶向老年,那颗探寻生命意义的心也不应被时光的尘埃所掩盖。小区里围坐一起谈天说地的老人,脸上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依旧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关心着世间的变化,他的谈吐中有着岁月沉淀后的睿智与从容;步履蹒跚的老奶奶,热衷于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用自己的余热温暖着他人,她的笑容里满是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豁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处于生命的哪个阶段,无论遭遇怎样的风雨,活着,就是我们最强大的力量。晨风徐来,空气中弥漫着君子兰独有的清新气息,混合着阳光的暖香。活着,能在这乍暖还寒的初春,邂逅这般蓬勃的生机,目睹君子兰绽放的模样,是何等幸运。</p> <p class="ql-block">  夜里,听到呜呜的风声,虽然隔了门窗,却也不由得心中一动,这是春天的召唤。春风行万里,终会化开冻土,解开束缚,让天地之间重归于春,让山川大地焕发生机。早春之时,气温仍低,草木毫无动静,整日灰蒙蒙的色调,仿佛还和冬天一个样子。但听到风声,虽然什么也看不见,却也感受到了,一种无穷尽的力量。东风不分日夜,跨越千山万水,直到天涯海角。但白日里,总会因为太多的琐碎,而忽略了自然和天气,忙于赶路,忙于应付现实种种,总是忘了关心时节。夜里,什么也看不见,在枕上闭着眼,却能听到东风叩窗,甚至能听到枯树枝细碎的响动,也时也有哗啦啦的声响,好像是谁在爽朗地笑着。风虽无形,闯入人间,却可抵达任何一个角落,它在黑夜里跑过,也从我的心上掠过。这便是匆匆而来的东风了。东风,透着浪漫和柔情,但此时的东风,更有着早春的余寒,以及凛冽的性情。再过一些时日,它被阳光养起来了,才会又软又暖,跟化开的蜜糖似的。我听着窗外的风声,想着它忽临人间,越过巍峨的高山,拂过冰凉的水面,在茫茫的枯萎的原野上奔着,在千家万户的檐头跑着。春的消息,一夜之间,散落于世间每一处。东风先行,春已归来。虽然寒意未尽消,虽然草木还未发芽,大地的冬眠期,却已然结束了。东风一过,冻土化开,冰面破解,东风再行,枯树轻吐嫩芽,草地染上新绿,东风在辽阔的大地上转来转去。它是会魔法的,它会把光秃秃的树木,变成一树会笑会跳舞的繁花,它也会让山川原野涂抹上红红绿绿的动人颜色,鲜艳欲滴,让人看一眼,就有了恋爱的感觉,忍不住想要吻上去,不知不觉间,就醉得不成样子了。东风送春归,告诉人们,最寒冷,最灰暗的日子,已经结束了,看它扫清余孽,为世人带来光明和平,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 在早春的夜里,东风不眠,暖空气和冷空气淋漓尽致地厮杀着,不死不休,东风无需利刃,它自身携带的温暖,便是最好的武器,足以荡平所有的阻拦。听着风声,我的心里蠢蠢欲动,我仿佛也听到了,在最幽深的角落里,植物的根系,缓缓地伸展着,汲取着养料,将心中的愿望,养成一只只幼嫩的芽苞,用尽全力,将它们送到外面去,去见春天,去见世界。我记得在故乡之时,在早春的夜里,躺在床上,周遭一切都静极了,窗外只有风声。大片大片的风声,呼啸着,奔跑着,比起城里的风,似乎更为恣意,更为自由。风有时会刮断枯枝,听得清脆的折断声,倒是有些欢快似的。我听着风,知道它从东边的山上过来,越过了前面的田野,又经过了邻居的青瓦和围墙,它吻过了我家院子里,那一棵棵柚子树,叶子沙沙地响着,好像在议论着什么似的。我知道东风它又趁着夜色,跑到了我家后面的田野去了,那么多的麦苗,那么大片的油菜田,早就迫不及待了。春风一吹,麦苗使劲拔节,油菜花蓄势待发,几天便成了金色的海洋,让春风在花间尽情徜徉,让它如喝醉了一般,走出花海时,风软软的,香香的,见人便往身上扑,全是香粉,全是欢喜。我躺在枕上,听闻东风,那正是少年之时,床帐微动,心思敏感不可言说。而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于他乡再听东风,夜色沉沉,东风细细,心湖微微荡漾起,仿佛又回到多年以前,一切未改。</p> <p class="ql-block">  习惯了晨间的阅读,也就习惯了晨光里的凝神静思。沐浴着新春的明媚,我看见窗台上妻子养的盆景:黄灿灿的小米兰成群结队;红彤彤的长寿花竞相绽放;缠缠绕绕的绿萝在光影的折射下,滲透出柔润的光泽;大红,青绿,金黄,彼此映衬,互为光照,怎一个喜乐安详,怎一个美好温馨。翻开读了一半的《围城》,撇开故事里的故事,只说这纸上的笔墨,怎一个沁心入肺?怎一个意趣盎然?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阅读的途径愈发的多元化了,可我还是离不开纸质版的阅读;放眼铺天盖地的“文学作品”,能够如《围城》一样,让我读了又读的作品,实在是屈指可数。这不是我矫情,只怪我过分严谨,对于喜欢的作品如同对于喜欢的事物,从不舍得怠慢,甚至会以古人“沐浴焚香而后抚琴”的虔诚来面对。在我的心目中,有些仪式感是一定不能省略的。就像阅读时,因为某个情境某段话,我会时而唇角微扬,时而一声轻叹,时而脉脉吟诵,时而眼底模糊;就像记忆的长廊里,那些似薄雾般朦胧难辨的情节,纵使怎样的刻意也无法忘却。饮一口清茶,品一页佳作,看一些风景,念一段往昔,岁月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更替,化作一首永不完结的诗,在朝朝暮暮间唱响,在春去春来时绵延。“人生可以看做三层楼:一层是物质生活,二层是精神生活,三层是灵魂生活。”越来越喜欢丰子恺先生的这段话了。细细梳理,暗自庆幸,至少眼下的我已经达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即使我的性情促使我的情绪,会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显得过于感性,这也无妨。匆匆的时光里,能够做到波澜不惊,需要相当的阅历;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可以独善其身,需要足够的定力;而这些只是美好的愿景,重要的是当下,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幸福,就会快乐。这好比我的阅读,能够遇见自己喜欢的读本是幸运,能够有喜欢的读本可读是幸福;就像这个春天,我和钱老先生的《围城》再次相伴,纯粹是因为那调侃的、极富讽刺意味又不乏意蕴丰富的写作风格,能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且读且思且收获就是最好的,至于其它都不重要。</p><p class="ql-block"> 站在春日朦胧的门槛边沿,我满怀憧憬,静候着一场春暖花开的温柔序曲。我的城市,仍被早春的薄纱轻轻覆盖,冷雨与雪花不时地探访,仿佛冬日的余韵依依不舍。气温在起伏间徘徊,春意如同羞涩的孩童,只让河水轻轻泛起细腻的涟漪,而万物依旧沉睡在冬日的襁褓,静待春绿的觉醒。那些春天的花朵,似乎还漫步在遥远的旅途,未曾踏入这片渴望温暖的土地。我伫立于初春湿润的街头,心中绘满了繁花似锦的温暖愿景。细雨如织,寒意虽未完全消散,却已能窥见一丝生机。人行道上,有时,一把把撑开的雨伞,宛如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竞相点缀着这灰蒙蒙的世界,汇成一丛丛绚烂的花海。孩童们,背着浅粉色的书包,像是春天派来的使者,无畏寒冷,在街道上欢笑着奔跑,他们的笑声,是春天最早的旋律。老人们则步履蹒跚,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湿滑的路面,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沉稳与从容。我的眼眸,仿佛一幅展开的画卷,收纳了这世间万物的生动与绚烂。生灵与草木,在我的视线中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每一抹色彩都跃动着生命的活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犹在耳畔回响:“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这不正是我们每日生活的写照吗?每一个期盼,如同一盏不灭的心灯,在内心深处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平凡的日子也沾染上了甜蜜的气息。心有期盼,爱意自会如影随形。望着马路上那群背着花书包、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仿佛看到了春天里每一棵树都悄然孕育着的花骨朵,它们正蓄势待发,准备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我在心底默默期盼着春天的盛宴,想象着桃花绽放时,脸颊般绯红的娇艳;梨花开时,心灵般皎洁的纯净;迎春花漫山遍野时,爱的诗篇便随着时光的流转,悄然镌刻在每一个角落。还有无数未知的花朵,都将在春天的舞台上竞相绽放。我站在春之序曲的起点,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它们的到来。待到那时,我愿以笔墨为媒,为每一种花写下它们独有的传奇篇章。初春的微寒,也未能阻挡我对花开繁盛的深切向往。我相信,不远的明天,无需任何质疑,必将迎来一个花开如锦的春天。人生,恰似一场绚烂至极的旅行,我们脚下的每一步,皆是镌刻给悠悠岁月最深情的情书。倘若你倾心于岁月的风华绝代,那么,这份美,便已悄然入驻你的心扉。心中萌发的爱意,犹如甘露滋润,令人间四季皆绽放异彩,让尘世间的烟火气息,晕染上了最为动人的风韵。已迈入春的门槛,轻轻一推,便是满园春色关不住。然而,面对这美好时光,我们的双臂,是否拥有拥抱美好的力量?莫让美好擦肩而过,记得用力去拥抱,去感受。老人们常言:“好日子,越嚼越有味。”心中有期盼,日子自会甜蜜如蜜,心若荒芜,何以感知生活的温柔?让我们以乐观为舟,以努力为帆,向着美好扬帆起航。眼前,金黄色的油菜花即将会铺展开来,宣告着春天的到来。带上所爱之人,趁春光正好,播种希望。站在春天的起跑线上,期盼着花开满园的盛景。此刻,蔚蓝苍穹之下,老人与孩童的笑颜在风筝的牵引下绽放;耳畔,是生活的机器轰鸣,如同在浩瀚海洋中扬帆破浪。我盼望,阳光穿透云层,照亮前行的路;我盼望,你带着温暖,迎面走来;我盼望,每一颗美好的种子,都能绽放出最灿烂的花朵,装点这个世界,温暖每一颗心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二0二四年二月十一日延安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