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成长,孺子可“酵”

饭饭

<h3>假期,我在家人的指导下,利用酵母做发酵食品。我做了酸奶、米酒、泡菜、面点这四种食物,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记录下了实验的过程与收获,感受着酵母菌的神奇。<br></h3> <h3>一、米酒与泡菜</h3> <h3>按照实验要求,我准备了作米酒用的糯米饭、甜酒曲,做泡菜的白萝卜、胡萝卜、辣椒、盐等。我还准备了两个一次性饭盒作为发酵的容器,因为天气比较冷,我还用白色保温箱装上温开水,来保证适宜的温度。</h3> <h3>大概两天左右,拌好的糯米饭开始渗出一些浅白色的液体,这就是米酒。我想看看米酒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就没有打开饭盒品尝。大约过了五到六天,米酒上开始长出深色的“斑点”。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这极可能是酿造过程中混入了杂菌。</h3> <h3>为了让泡菜发酵地更好,我把饭盒的气孔堵住。妈妈说,应该会出现小气泡,可是根据我的观察,没有出现小气泡,但是也没有出现酿造坏了的“白膜”。最近,我打开饭盒,能闻到一股泡菜味。通过咨询大人,我了解到,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最近天气冷,所以发酵的速度变慢。</h3> <h3>二、酸奶</h3> <h3>怎样保持发酵的温度?我把目光对准了家里的电压力锅。准备好了一盒纯牛奶和一盒酸奶以后,我就开始了酸奶的酿造之旅。我将温度设为40℃,酿造的时间定为六小时。六小时过后,锅里的纯牛奶从稀变稠。这时已经有点像我们平时喝的酸奶了。又过了六小时,碗里的牛奶已经变得像豆腐脑了。酸奶就酿造成功了。我用奶茶吸管一下子喝了大半碗,发现它比我们平时喝的酸奶味道要浓郁一些,而且完全不甜。</h3> <h3>三、面点</h3> <h3>酸奶酿造成功以后,我信心大增,准备发面的内容。为了让面团更快发酵,我在网上找了一个“秘方”——使用小火水蒸。根据“秘方”,我把揉好的面团隔水小火蒸。半小时后,面团变得很光滑,于是我尝试用面团烙了饼,发现面团并没有发好。家里包好的包子里有一个个细密的气孔,而我烙的饼皮里没有。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锅内水蒸气温度比较高,酵母菌都热“死”了。<br></h3> <h3>四、我的收获</h3> <h3>通过这几次实验,我有以下收获:(一)酵母菌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一般是二十五度到四十度。(二)酵母菌的发酵过程会“呼吸”,就会产生气泡、气孔。(三)泡菜、酸奶有酸味是因为蔬菜、牛奶中的糖分变成酸性物质。(四)发酵的容器要干净,否则会产生霉点或者白膜。(五)发酵的食物有利于消化。</h3> <h3>图文:七一班 梅修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