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虚极静笃”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是道家修行的一种境界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虚极:“虚”指心灵空明、无杂念、不被外界的功名利禄等所充斥。“极”表示一种极致状态,即让内心的虚空达到极致。</p><p class="ql-block"> 静笃:“静”指安静、宁静,是一种平和的状态。“笃”有笃定、深厚之意,意味着保持深度的宁静,让内心安定且专注</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虚极静笃”可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学会沉淀自己,寻找内心宁静,保持专注,以更好应对压力和挑战,实现个人成长与内心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玉烛长明”是一个富有美好寓意的词语,常见于传统文化及一些文学作品、祝福话语等中。“玉烛”一词本身具有丰富的意象,原指玉制的烛台,也可比喻月亮或清澈的烛光。“长明”表示长久地明亮、不熄灭。</p><p class="ql-block"> “玉烛长明”从字面看,就是精美的烛火长久明亮地燃烧着,营造出一种明亮、温暖且持久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在传统文化中,常被用于祝福或描绘一些美好的场景,象征着生活充满光明、希望和温暖,没有黑暗和挫折,一切都顺遂如意,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愿。也可用来寓意人的品德如美玉般纯洁无瑕,其光辉如同长明的烛火一样,能够长久地照耀和影响他人,代表着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