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实在太多了,多得使建一座新博物馆成为必须。于是,有了大埃及博物馆。这座新博物馆距著名的吉萨高地金字塔群约三公里,占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耗资超10亿美元,历时超20年,终于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取名“大埃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座新博物馆的文物馆藏数量超过10万件,其中约5万件用于长期展示,包括了从未展出过的2万多件新展品,时间从史前时期一直到希腊罗马时期,覆盖了古埃及文明的各个阶段,时间跨度5000多年。</p> <p class="ql-block">进入一楼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高达11米、重达82吨的“镇馆之宝”——拉美西斯二世巨像。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史上最有成就的法老,执政了67年,寿长91岁。在它对面的墙上,留有一个经过精心测算的窗口,复制了每年2月22日“太阳节”阳光穿透阿布辛贝神庙照亮国王脸部的奇观,也算是新博物馆的用心之处。</p> <p class="ql-block">这一埃及国宝级文物差点流落他乡:1820年被发现后,曾被计划送给意大利的一位公爵,但由于运输成本过高,公爵最终拒绝了这一提议。后来,雕像又被大英博物馆以同样的理由拒绝。此后,雕像在孟菲斯停留了130多年,直到1954年才被迁移到开罗,最终才被安置在大埃及博物馆,与吉萨高地的大金字塔遥相呼应,成了博物馆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沿着大厅左转,就是高低落差足有50米的阶梯展示区,一路展示了包括87尊法老巨像、埃及诸神、神庙柱廊及石棺等大型石雕文物,阶梯的尽头是一面巨大的玻璃窗,与吉萨金字塔同框,同样别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非同寻常的台阶,以尊尊石雕像来展示埃及古老的历史。有的雕像显得古拙,</p> <p class="ql-block">有点已经漫漶,</p> <p class="ql-block">有的已有“异族装饰”,</p> <p class="ql-block">更多的是残损不全,</p> <p class="ql-block">还有刻有神秘图案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抑或什么人的石棺,仿佛就像一部古埃及史,期待更多的人去了解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现代灯饰的装点下,漫长的石像阶梯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使得这个阶梯变成了“时光长廊”,笼罩在远古的神秘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庇佑生育和冥界的</span>蛙神海奎特(Heqet)女神,</p> <p class="ql-block">还是希冀具有人类的智慧和狮子的勇猛与力量的狮身人面像,都没有如它们的创造者所期冀的那样得以永生,或王权永固,只留下座座雕像供今人发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到头来法老们的古埃及还是被希腊-罗马文化所侵入。这尊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塞拉皮斯神庙废墟中被发现的雕像说明,古埃及文化已不再纯粹,无可奈何地成为“混血”。</p> <p class="ql-block">泱泱12个展厅,5万件馆藏中的3万件首次展出,涵盖壁画、雕塑、墓葬品、棺椁、首饰、工艺品、纸莎草文书……全方位展示古埃及从史前到希腊罗马化时期的丧葬习俗、生命观念及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却是通过帝王将相的事迹记录下来的。在古埃及,没有法老,就没有金字塔,就没有狮身人面像,就没有不朽的木乃伊、神秘的壁画、石柱厅神庙……就不会留存下来这些个文物,就没有古埃及史,自然就不会有这壮观、气派的博物馆。谁说不是呢?</p> <p class="ql-block">孟卡拉的雕像很精美,精美得让人很难想象这是4600年前的作品。孟卡拉(Menkaure),又译门卡拉,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统治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6世纪。他是奇奥普斯(胡夫)的儿子,在其兄(或许叔叔)哈夫拉死后继位。吉萨修建的三大金字塔中有其一,即孟卡拉金字塔。他在位时间约为18年,以其较为仁慈的统治风格而闻名,与父亲卡夫拉的严厉形成对比。</p> <p class="ql-block">伊提森王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至公元前2494年)法老德贾尔(Djedefre ) 的儿子,其位</span>于开罗北部的阿布·拉瓦什金字塔(距吉萨金字塔约5公里处)已沦为遗址,这尊精美的塑像被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梅内普塔赫(Merenptah)的雕像也很美,制作于3200多年前。梅内普塔赫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四任法老,生活在公元前1213年至公元前1203年,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儿子,并且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最后阶段继承了王位。在位期间,梅内普塔赫曾击败入侵的海上民族和利比亚人,并占领过以色列地区,这些事件被记录在“麦伦普塔赫石碑”上。</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的跪像更是精美,制作于第十八王朝,距今约3500年。哈特谢普苏特是古埃及唯一的女王,却一直以跪姿向神灵祈求护佑,最终也还是没有摆脱“沦为”博物馆展品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还有五法老头像,制作于第十八王朝早期,也有约3500岁了,从卢克索的孟图神庙挖出,成为他们所经历王朝的破碎记录。</p> <p class="ql-block">然而,王权的诱惑力实在太大,大到每一个法老都希望自己的王权永固。</p> <p class="ql-block">法老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灵来庇护他们。他们认为鹰具有非凡的力量,可以庇护王权,于是鹰神荷鲁斯出现了。这尊鹰神荷鲁斯像虽已残缺,仍能清楚地看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克塔内布二世被设计成小形象站在鹰神巨大的双脚间,以显示鹰神的巨大庇护力。这尊神像制作</span>于第三十王朝,也即古埃及最后一个本土王朝,灭亡于公元前343年。</p> <p class="ql-block">而不可一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头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制作于十九王朝)远比站立一侧的</span>普塔 - 塔滕创造之神大得多。</p> <p class="ql-block">进入墓葬中的法老仍祈求荷鲁斯神的庇佑,以期复活后继续执掌王权。这尊端着荷鲁斯神龛的年青祭司,2400年来,一直虔诚地端着,还是没能端出一个永固的王权来。</p> <p class="ql-block">为了复生,法老们异常认真地对待他们的遗体:必须制作出木乃伊后方可入殓。棺椁必须多层,最外层的石椁必须有主人的雕像,必须雕刻精美,把他们等待“复生”之舍打扮得漂漂亮亮。</p> <p class="ql-block">入殓木乃伊的木质棺也必须描绘得异常精美,硬是把此生的终结弄成“复生”的起点,看不出半点忧伤。</p> <p class="ql-block">到了希腊-罗马时期,尽管法老离世后依然会被制作木乃伊后入殓,然承载木乃伊大棺椁架子还是发生了变化。</p> <p class="ql-block">从文物的发生地,来到它们的收藏地,自然多了几分感慨。一座从未被盗过的图特卡蒙陵墓就发掘出包括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在内的5000余件国宝级文物,而其余法老的神庙、陵墓多成残垣断壁,而那些“图特卡蒙式的珍宝”,有的进入到别国的博物馆中,有的化为一抔黄土,还有的为一尊尊雕塑,完整或残缺,只能留下历史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史实在太古老了,再多的展品也很难还原一个完整的古埃及。更何况我们仅仅停留了一个半小时,连展馆都没兜完,又怎能对古埃及文明认识个所以然呢?</p> <p class="ql-block">但是,博物馆毕竟是了解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窗口。大埃及博物馆自2024年10月16日正式开放以来,即成打卡热点。博物馆方面估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500万人次。(背景参考了网上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