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小说】一个黄埔军需官的抗战人生(连载六)

大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六章 滇西岁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寇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了越南的土地,使得中国原本赖以维系生命的滇越铁路瞬间成为了一条“死路”。在这危急存亡之秋,滇缅公路,这条蜿蜒曲折的公路,成为了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纽带,承载着无数进口物资的运输重任,维系着后方的生存与抵抗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桂平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空军第14转运所的营地上。刚刚完成桂平100号飞机汽油转运任务的士兵们,还在六寨进行短暂的休整。营地中,士兵们忙碌的身影与偶尔传来的机械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紧张而有序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志远手里紧握着一份电报,穿过营地,走向正在检查装备的徐铭忠。他的脸色凝重,步伐沉稳,似乎承载着沉重的消息。“铭忠,上级的命令下来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周围的宁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铭忠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李志远手中的电报。他迅速接过电报,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心中不禁微微一沉。电报简短而明确:原机械士回队修理飞机,其余人员则全部前往云南下关,成立第二转运所,负责转运由缅甸运进的空军军用物资和汽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得赶快动身。”徐铭忠将电报折好,小心翼翼地塞进口袋,目光望向远处的山峦。他的眼神中既有决绝,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他知道,下关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尤其是在日寇步步紧逼的当下。但作为一名军人,他深知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都必须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天后,徐铭忠和战友们踏上了前往下关的路途。他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穿过茂密的丛林,越过险峻的山岭。一路上,他们经过了昆明这座繁华的城市。尽管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国家,但昆明的街道上仍然充满了喧嚣与繁华。然而,这种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与不安。随处可见的难民和伤兵提醒着他们,这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数日的跋涉,徐铭忠和战友们终于抵达了下关。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心头发沉。下关不过是一个荒凉的小镇,只有一条破旧的街道冷冷清清地延伸到远方。街道两旁是破败不堪的房屋和店铺,几乎看不到人影。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和风声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与萧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地的居民告诉他们,这里晚上常有狼出没,甚至有人被咬伤。听到这些消息,徐铭忠和战友们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他们迅速选了一座无人居住的破庙作为临时办公室,开始着手准备转运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破庙里昏暗而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霉味,昏黄的油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投射在徐铭忠坚毅的脸庞上。他与战友们围坐在那张历经风霜、破旧不堪的木桌旁,低沉而坚定的讨论声在庙内回荡。自从广州失守以来,国内局势愈发严峻,军用物资的匮乏成为了制约抗日力量的重大瓶颈,尤其是汽油这类战略资源,几乎完全依赖国际援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铭忠的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他深知,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每一滴汽油、每一颗子弹都显得尤为珍贵。后方的汽车被迫采用木炭作为动力,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行进速度,更是在无形中削弱了军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面对日寇无情的轰炸,他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生存与反击的缝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纳德的飞行志愿队,无疑是我们此刻最大的希望。”李志远的声音虽然低沉,却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勇士们,驾驶着先进的战机,为中国的天空筑起了一道防线。然而,徐铭忠心中的忧虑并未因此消散。他清楚,美国政府的中立立场让他们在战争中左右逢源,既向中国出售武器,也不忘向日本输送军火,赚取两边的利益。但令他感到一丝温暖的是,美国的民间力量,那些怀揣正义与理想的志愿者们,毅然决然地跨越重洋,来到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那个令人翘首以盼的日子到来了。陈纳德的飞行志愿队,那些被誉为“飞虎队”的英雄们,抵达了云南驿。徐铭忠和战友们倾尽所有,为他们准备了一场虽不奢华却充满诚意的欢迎会。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一顿丰盛的西餐无疑是对远方来客的最高礼遇。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这些飞行员的感激与敬意,更希望借此机会加深双方的友谊与合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战争的残酷不会因为一次友好的聚会而有丝毫减缓。日寇的飞机如同幽灵般频繁光顾惠通桥,企图通过空中优势摧毁中国的补给线。飞虎队也不得不频繁升空,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一次激烈的空战后,一名年轻的美国飞行员不幸坠落,他的降落伞挂在了机场边的一棵大树上,生命之光在这一刻黯然熄灭。他的父亲,同样是飞虎队的一员,悲痛欲绝,跪在树下,哭声撕心裂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铭忠默默站在一旁,望着那位父亲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读高中时他的英语学得不错,此刻派上用场。徐铭忠缓缓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试图传递一丝慰藉。“他是英雄,我们会记住他的。”徐铭忠的话语简短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对逝者的哀悼与敬仰。对方听懂了他的意思,冲他轻轻地点了下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空战过后,滇缅公路上的运输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这条生命线承载着无数军用物资,昼夜不停地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向着昆明、重庆等战略要地进发。徐铭忠和战友们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的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双手因长时间劳作而布满老茧。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给予他们片刻的安宁。日寇为了彻底切断滇缅公路这条国际运输线,发动了对缅甸的大规模进攻。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缅甸向中国发出了求援信号。中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派遣了十万远征军前往缅甸支援。一时间,下关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镇变得喧嚣起来,酒馆、餐馆人满为患,街道上挤满了整装待发的士兵和仓皇逃难的难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铭忠站在破庙前,目光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名状的不安。他深知,远征军的到来意味着战争的进一步升级,而下关,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镇,也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战争的前线。他默默祈祷,希望这场战争能够早日结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重新过上安宁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现实总是比想象中更加残酷。远征军在缅甸遭遇了日军的猛烈攻击,由于英军的不战而逃,中国援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远征军全军覆没。远征军全军覆没。大部队败走野人山回撤国内,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我3万抗日健儿命陨此山。著名的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就是在撤退过程中遭遇日军,不幸负伤,因缺医少药导致伤情恶化而牺牲。听闻野人山我军的悲惨遭遇,徐铭忠和战友们无不感到痛心。残存的部队不得不向下关撤退,将绝望与悲伤带到了这个小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幕降临,下关的街道上挤满了疲惫不堪的士兵和难民。他们或坐或卧,在沿街的房檐下寻求一丝庇护。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仿佛连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徐铭忠站在破庙前,望着那些饱受战争摧残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他深知,作为军需官,他必须肩负起保障后勤的重任,但在这一刻,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与无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铭忠,我们得离开这里了。”李志远走到他的身边,低声说道。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决绝。保山机场已经被破坏,人员都在向下关转移。滇缅公路已经不通了,他们留在这里也没有任何意义。徐铭忠默默地点了点头,虽然心中充满了不舍,但他知道,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离开之前,他们决定再去看看那些牺牲的战友。来到在墓地里,他们默默地为每一座坟墓添上一层土和一层石头,以此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与怀念。徐铭忠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其中一座坟墓上的石头,低声说道:“兄弟们,我们要走了。你们在这里安息吧。”他的声音虽然低沉,却充满了坚定与力量。他知道,这些战友的牺牲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尊严,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志远站在他身后,默默地看着那些坟墓,眼中闪烁着泪光。他深知,这些战友的牺牲是沉重的代价,但他也相信,只要他们坚持下去,胜利终将到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大地上时,徐铭忠和战友们已经踏上了离别的道路。他们送走了最后一支汽车队,遣散了骡马队,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与不舍离开了下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望那条曾经洒满鲜血与汗水的道路,徐铭忠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很艰难,战争的阴影依旧笼罩着他们。但他也坚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勇往直前胜利终将属于他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见了下关!再见了兄弟们!徐铭忠在心中默默地说道。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与承诺。(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