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风景区

胖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胖子</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庐山</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胖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由于随团旅游,某些景点没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Lushan Mountain),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庐山成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4年2月13日,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2年5月,庐山云海入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的中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独特的局地气候和地形决定了庐山独特的气候。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气候受到大范围气候状况的制约,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色。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庐山有150科650多种植物,其中具药用价值的植物100种以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早关于庐山名称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尚书·禹贡》中:“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其中,“敷浅原”就是庐山别名;此外,庐山还有南彰山、天子彰等别名。而最早以“庐山”之名被写进史书的则是司马迁的《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p><p class="ql-block">《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中田有庐”,而《国语·楚语》则记载庐山所在位置在战国时称“庐邑”,</p><p class="ql-block">晋朝孙放的《庐山赋》中:“寻阳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也谈及庐山地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p><p class="ql-block">晚白垩纪在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形成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至古近纪、新近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p><p class="ql-block">300万年之后的第四纪大冰期来临之时,庐山曾产生过4次冰期,此种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蚀作用特别强烈,在高大的断块山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等。</p><p class="ql-block">1万年以来的冰后期,由于庐山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在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下,对断块山构造地貌及冰蚀地貌进行着强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断层崖,冰川刃脊变成了险峻的奇峰巉岩,U谷形成新的峰谷与峡谷,悬崖峭壁林立,雄伟壮观,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庐山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构造地貌遗迹,包括断层崖、由垂直剪切节理发育和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许多悬崖、奇峰巉岩等地貌遗迹;二是冰川地貌遗迹,这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是最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包括角峰、冰川U形谷、悬谷、刃脊、冰坡及冰溜面、冰笕、冰坎、冰溢口、冰阶、冰川条痕石、冰桌、表皮构造、冲断构造、冰川压入构造、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漂砾等地质遗迹;三是峡谷地貌遗迹,重要的有石门涧、栖贤大峡谷、锦绣谷、青牛谷、康王谷、剪刀峡、龙门沟、卧龙岗等;四是洞穴遗迹,包括砂岩潜蚀洞穴遗迹、岩块崩塌堆叠洞穴遗迹、石灰岩溶洞遗迹三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庐山的地质旅游资源即丰富又奇特,具有极高的美学、旅游与科学考察品位。在长逾1400米的“江南造山带”范围内,惟独在庐山出露了一小块古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成为扬子板块东部元古宙地质的窗口。庐山的南半部,几乎全由新元古代火山岩组成,北半部又几乎全由震旦纪砂岩组成,山之四周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中生代,庐山地区的断裂、岩浆活动特别强烈,形成了罕见的变质核杂岩构造,造就了庐山的雏形。至新生代新近纪后期,庐山才以断块山的形式快速上升为一座巍峨雄峻的高山。在第四纪大冰期来临之时,庐山在断块山的基础上,经过冰川的刻蚀及冰后期流水的冲蚀,使其地貌形态绚丽多姿、险峭绝伦。</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