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导游小郑说:“最后一天没有安排什么行程,向大家推荐金边湖自费游览。杂七杂八,每人800元人民币。”同行的人一起商量,听小郑说的天花乱坠,加上又有两位国内旅游公司考察旅游线路的老总推波助澜,大家同意去。</p><p class="ql-block"> 柬埔寨没有春夏秋冬四季,只有雨季旱季。现在虽然是12月份,暹粒还是烈日炎炎似火烧,游客们都是单薄裤,短袖衫,遮阳帽。清晨的温度也在28度上下,好在是气候很干燥,身上没有什么闷热湿漉漉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按照小郑嘱咐,9点上车,开往湖边,路上走走停停,道路正在扩建。大约走了一个小时,前面出现了一条30来米宽的水道,水道里的水呈尿液样的浑黄,污浊得很,漂浮的白沫像海绵一样堆积在岸边,随着水浪起起伏伏。公路与水道中间有一道狭长的堤埂,堤埂上密密麻麻搭建了许多简陋的房屋,一眼可以看穿木板、铁皮和树叶做的“墙壁”,四面透风。许多一丝不挂的小孩,黑得像非洲人一样在那里摸爬滚打嬉戏。</p><p class="ql-block"> 游船码头就在堤埂中间,几排锈迹斑斑,还分辩得出一些残留蓝色油漆的铁梯,斜斜伸到水面,大大小小的几十条游船挤挤挨挨,毫无秩序靠在一起。导游招呼我们下车换乘游船。</p> <p class="ql-block"> 金边湖学名叫洞里萨湖。这在元朝周达观,明朝汪大渊等人出使真腊的著作里都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刚上船,小郑就发挥了“导”的作用:“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心脏地带,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湖岸长500公里,宽110多公里,由西北至东南,横穿柬埔寨全境,在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她像一块巨大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上,为高棉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p><p class="ql-block"> 游船和我们国家刚开始发展旅游业时期差不多。大都是渔船改造的。柴油发动机声宏嗓大,它用最高的调门,突突突、突突突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前后还有一些声音更嘹亮小船,拉着像改装后的超大马力摩托车的噪音,狮吼着高歌猛进,船尾激起的水浪、水花向后抛起七、八米高。</p> <p class="ql-block"> 小郑提高嗓门:“相传洞里萨湖湖底有一条七头蛇神。有一天,蛇神的女儿即将嫁给印度王子,于是这蛇神便张开大嘴,把大部分湖水吸进肚里,很快就变出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作为女儿的嫁妆。据说,因为有蛇神驻守,洞里萨湖的旱雨两季变化才会如此明显。”</p><p class="ql-block"> 水道越来越宽,水的颜色也渐渐起了变化,两边的植物越来越浓密、茂盛。成片成片的树林,半截树干隐藏在水里,半截树冠裸露在水面。树干上的一层层水痕印迹告诉人们:雨季的时候,它们齐胸以下都淹在水中,身材矮小的还有灭顶之灾。</p> <p class="ql-block"> 树林后面稍高一点的地方出现了鳞次栉比的房顶,我们以为房屋修造在土地上。小郑说:“房子都建在船上,用锚和缆绳固定在湖岸边。所谓的船,少数是货真价实的铁船、木船、水泥船,有的不是,几只汽油桶,几十只加厚塑料桶,或者老旧的汽车内胎,捆绑在一起,都能组合成一艘承载不同生活的小船。”</p><p class="ql-block"> 水道愈来愈宽,水也渐渐清了。两边的船上人家,一户挨着一户。贫富悬殊从房子上看得一清二楚。有的是大铁驳船,两层楼,宽敞明亮,船头船尾摆放着盆花,顶上还有阳光房,状似别墅。鹤立鸡群。大多数很简易,八个、十个汽油桶上铺上木板,几根木头就支撑起来一个家。几个孩子围坐在船头吃东西喝水,女人就蹲在船尾大小便,进出同时得益一湖之水。</p> <p class="ql-block"> 前面,看见湖了。水上人家多了起来。两边密密麻麻,水上船来船往,人气很旺。</p><p class="ql-block"> 据说,洞里萨湖里的居民分为两大群体:一部分是土著人,一部分是越南人,越南人的比例占到了40%。不知他们是躲避战争的难民,还是侵略战争的移民,反正他们已经在洞里萨湖安居乐业了。我无意间向船前船后望了一眼,赫然发现,两边的房屋筑城了一条花花绿绿,宽宽敞敞的“街道”。这条街不是静止的,它在不停的摇动。正午,无色的阳光撒在街面上,犹如千万亿条鱼儿在上面狂欢劲舞,细细波,层层浪,银光闪闪,好像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 你快看,那几只不足半立方的绛紫色塑料盆里,都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孩,边上还有一只小小的包,独自划水前进。我大声喊:“小郑,他们去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上学。”</p><p class="ql-block"> “这有多危险啊,湖水离盆沿只有几厘米。”</p><p class="ql-block"> “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习惯成自然。”水,锻炼了他们的生活能力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过去,水上商店,水上邮局,水上警察局,水上运动场,水上餐厅,水上工厂,还有天主教教堂,那个高傲的白色十字架非常醒目。信仰,真是无孔不入,像空气一样。</p><p class="ql-block"> 小学校是趸船改造的,特别宽大,穿着统一校服和没有穿校服的高高矮矮男女学生在上面蹦蹦跳跳玩耍。这就是洞里萨湖居民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穿过街道,湖岸像一个巨大的喇叭口向两边扩张。湖岸边,一片片全是奇形怪状的船上房屋。前方是一望无际,浩浩淼淼的水面。游船无拘无束,加大马力,把我们送上了水上观景台——都是水上商店或水上餐厅的老板们为招徕生意,特意打造的吸金手段。</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一般都有两、三层。底层就在湖水里,用钢筋水泥做成牢笼和鱼池,凶猛的鳄鱼和温顺的湖鱼在里面隔壁相望,老死不相往来。二层是餐厅和商场。吃,以活鱼和鳄鱼为主;购,都是岸上拖去的旅游产品,以及黑不溜秋的鳄鱼肉干。顶层是平台,摆着很多热带普通花卉,年底了还是郁郁葱葱,嫩绿可爱。</p><p class="ql-block"> 站在木头搭建的平台上,四面巡视:水面广阔,清波细浪;仿佛洞庭,酷似南海;直达极远,与天相连。可惜找不到“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感觉。一根模模糊糊的细丝线,不易察觉地在天水之间横出一条界限。灿烂的骄阳,毫无保留地将万道射线抛洒湖面,水上就扬起了满湖跳跃闪烁的粼粼银光,反射得人眼花缭乱,如入幻境,心跳不已。</p> <p class="ql-block"> 小郑告诉我:“高棉语中,‘洞里’是河,‘萨’是淡水。它是东南亚第一大淡水湖。每年5——10月雨季期间,湖水面积能够膨胀到上万平方公里。洞里萨湖现在住着2500多人。居住湖边的人家,每年随湖水的涨落不断搬迁,最多的一年要来回搬迁十多次。搬迁时,房子就像一条船,可以整体用动力船拖走。”</p> <p class="ql-block"> 洞里萨湖,有一条从水里生长出来的街道;洞里萨湖,有一批在水里飘忽不定的房屋;洞里萨湖,有一座在水面顽强生活的村庄;洞里萨湖,那些划着塑料桶求学的孩子,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这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生活无奈与艰苦壮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