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wyz </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36983538</p> <p class="ql-block"> 福州三坊七巷旁边的乌山北侧,名叫第一山,山下站着一个人,岁数大一点朋友会听过一首顺口溜:“一棵毒藤三个瓜,邓拓、吴晗、廖沫沙,他们三个是一家。”这里,邓拓的名字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他的故事如同这片山水一样,有着说不尽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邓拓故居就在福州乌山北麓天皇岭东北坡“第一山”下的第一山弄7号。大年初二,儿子一家4口回娘家,难得清闲,我和老伴专程去瞻访新闻界前辈邓拓的故居。那天,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来到了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故居。这里,不仅有邓拓的足迹,更有他留下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乌山公园“第一山”小路下来,一座清末民国初福州旧民居风格建筑映入眼帘,入口处“邓拓故居”石碑展露了该建筑的不凡身份,古朴的外观蕴藏着悠久的历史。跨进大门,文人气息扑面而来,庭院里花木丛中有清代诗人林材的隶书“第一山房”石刻,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山房”西侧,邓拓1963年赠给北京原宣传部长杨述同志的抒怀明志律诗《赠杨述·当年风雨读书声》刻在石壁上:“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意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这首诗不仅是邓拓对友人的赠言,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在这里,邓拓用诗歌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 邓拓故居的主楼为双层木结构楼房,是清末民初福州古民居风格。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向乌山,背临街巷。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两层楼的结构基本一致。庭院以山为屏,嵌以围墙,依山砌有花台,栽种花木。故居古朴典雅,透着岁月沉香。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能感受到邓拓当年的生活气息。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邓拓青葱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要想写出好字,必须用心练字。”邓拓曾用这句话作为自勉,幼小勤于练习写字。在邓拓故居的院中,有一个“墨池”,据说当年邓拓写大字时,常用一支自己捆扎的“扫帚笔”,从池中蘸着清水在地上反复练习。这个墨池,见证了邓拓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在这里,邓拓不仅练就了一手好字,更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居所正中间为厅堂,摆放着邓拓一家常用的帽椅、方桌。屏门上镶嵌着邓拓的浮雕头像,端庄大方,令人感受到邓拓的浩然正气。“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的诗句刻写在一旁。该句摘自邓拓在《抗敌报》(后改名为《晋察冀日报》)时期所写下的《勖报社诸同志》一诗,烽火硝烟中他一手握笔,一手拿枪,艰辛工作,始终意志坚定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宣传、反映群众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 厅堂两侧的厢房为邓拓父母的居室,如今作为邓拓生平事迹的展览厅。展厅的文字娓娓诉说着邓拓波澜壮阔的一生。一楼两间展厅,左侧展厅主要介绍了青少年时期的邓拓。受父亲的影响,邓拓自幼饱读诗书经典,又时常随学习美术的二哥邓仲辀到乌石山“搜奇访古”,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学时期,邓拓与同学傅衣凌、李拓之等人组织“野草社”,开始广泛接触《新青年》《反杜林论》等进步书籍,并且在父亲的指教下学写诗词。在这里,邓拓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也为他后来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右侧展厅为“烽火十年”主题,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邓拓放弃历史研究,毅然奔赴晋察冀边区,从事党的新闻事业。在战争岁月,邓拓以笔为矛,以文字为刃,坚持出刊,打击敌人。他所创发的《晋察冀日报》在抗战时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展厅内陈列了许多当年邓拓发表的文章、诗词以及相关言论。“战史编成三千页,仰看恒岳共峥嵘。”在邓拓的领导下,《晋察冀日报》共出版2800余期,为党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写下了辉煌灿烂的历史。邓拓用文字记录了那段烽火岁月,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走出这两间装载着邓拓奋斗伟绩的厢房,绕过厅堂的屏门,后厅有一木梯通向二楼,二楼展厅有三部分组成:邓拓书法墨宝、新闻践行者和追思记忆英灵永存。二楼中间展厅墙上挂有书法墨宝。楼上两边展厅悬挂和摆放着邓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遗留下来的文物和手稿,旧照片旧书信及日用旧物。这些珍贵的书法作品、手稿等文物,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才华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和照片,映照着为国为民的担当。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亦记录着邓拓的足迹与情怀。</p> <p class="ql-block"> 走上阳台环顾,遥想学识出众,才华正茂的邓拓盛年早逝,不禁感喟良久。这座故居,不仅是邓拓生活过的地方,更是他精神的寄托之所。“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邓拓一生为革命、为党的新闻事业呕心沥血,奉献自我,以毕生精力宣传真理。邓拓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信念始终留存在这片质朴的古厝中,留存在百姓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斯人虽逝,精神长存,如同星辰,虽远在天空,却闪烁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