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熊庆来、胡适、李石曾等文化大家为其题字,竟一同出现在滇西边陲小城腾冲市的一座乡村图书馆。2024年11月19日~30日参团游滇西,22日游览和顺古镇,慕名参观了和顺图书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观后发自内心的感概就是:了不得!</span></p><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位于云南腾冲市西南4公里的和顺古镇入口处。和顺图书馆被誉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2006年6月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运用在文物保护、研究、收藏等领域。<span style="font-size:18px;">标志中的太阳神鸟金饰寓意深远,</span>是蓬勃向上、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跨过拱桥进入和顺古镇,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建筑便是依山势而建的和顺图书馆。大门左侧墙壁上有2003年9月被中国侨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碑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石分立大门两旁。</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大门是典型中国传统的斗拱式建筑,清末和顺籍举人张砺1928年题写的“和顺图书馆”牌匾,挂在大门的最上方。门上方的牌匾“文化泉源”是1988年建馆60周年时旅缅瓦城和顺联谊会所赠,“文化泉源”昭示了图书馆的定位。</p> <p class="ql-block">跨入大门,即见熊庆来先生1928年为和顺图书馆题写的“民智泉源”四个大字。云南人熊庆来是“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其学生有数学家华罗庚、美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物理学家/中科大第二任校长严济慈、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等名家。“民智泉源”意为图书馆是开启民智、滋养民众智慧的源泉。这个题词不仅是对图书馆的赞美,也是对教育和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肯定。这张照片是三名家题字的同框照。</p> <p class="ql-block">1936年众人筹划着扩建图书馆,1938年新馆正式落成。在保留大门的同时新建中门并扩建了主楼。</p><p class="ql-block">中门是典型的西式建筑,仿造当时的东吴大学校门而建,门上悬挂的匾额“和顺图书馆”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在1938年所书。</p> <p class="ql-block">中门上方蓝底白字是民国时期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1938年所题“文化之津”。“文化之津”含义是文化交汇的枢纽。</p> <p class="ql-block">熊庆来、胡适、李石曾为民国时期三所著名大学的校长,熊庆来1937~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胡适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李石曾曾任中法大学校长。三位名家都未到过和顺,却同为和顺图书馆题字,在中国独此一家,显示了和顺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这里要打卡一张。</p> <p class="ql-block">进入中门是一个两进的小院,院里坐落着两栋二层小楼,前面的是主楼也是借书楼,建于1938年,一楼玻璃门窗,二楼亭台楼阁。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楼顶飞檐翘角,传统韵味;一楼西式格调,新颖雅致。匾额“和顺图书馆”1988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左侧玻璃门上悬挂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颁发的“一级图书馆”标牌。</p> <p class="ql-block">主楼一层正屋内摆放着一圆形纪念物,上刻“云南腾冲县和顺图书馆八十周年纪念 一九二八-二〇〇八 ”,墙上悬挂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正屋内门楣上,一副对联引人注目“书自云边通契阔,报来海外起群黎”,这副藏头诗意为“书报来自云海外边”。由于当年陆路交通不发达,图书馆的图书、报刊都是从上海绕道缅甸运到和顺的。有人称是从轮船、马背上驮来的和顺文化。</p> <p class="ql-block">阅览室里有多种报刊杂志供人阅读。旁边有借书室,和顺镇人口现有7000多人,却有近3000人在这里办理了借书证,成为图书馆的忠实读者。据说崔永元2005年作为腾冲县和顺镇代表,在央视全国十大名镇评选现场直播晚会上为和顺古镇代言时说,“和顺镇的人不务正业,经常有人把牛放在山上吃草,自己跑去图书馆看书。”和顺人爱读书可见一斑。和顺图书馆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更是当地人耕读传家精神的象征。这座图书馆见证了古镇“文化之乡”美名的诞生,也见证了无数和顺人对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后楼称藏珍楼,建于1998年,普通的混凝土砖混结构。现不对外开放。目前全馆藏书约13万册,藏有诸多珍贵古籍。分藏古籍、民国、中华再造善本、现代等书库,典藏文献图书较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馆内建筑。</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第二进院落的两侧院墙上各开了一个小门,分别通向西侧的文昌宫和东侧的土主庙。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被誉为和顺文化的摇篮。文昌宫里左右楼阁下镶嵌着《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上面记录了600年间和顺明清两朝出过的8个举人,403名秀才。近代历史上还出过许多名人,足见和顺人的文化底蕴有多深。</p> <p class="ql-block">一座600多年的古镇,就是靠着文化的浸润与传承才得以延续。几乎每个来到“极边之地”腾冲、走进和顺古镇的游客,都会慕名探访这座乡村图书馆,感受厚重质朴、历久弥新的和顺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