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家访日记(2025.2.10)

张涛

<p class="ql-block">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着眼于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全面构建“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全员覆盖、关注特殊”的家访工作新格局,不断提升教育的温度,提高育人效果。</p>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0日,我家访了赵逸洋、许若琼两位同学,也邀请薛婧、韩雨轩、刘丁玮、张国豪、李梓伟、吴雄六位同学和家长来我办公室进行寒假作业检查和学习情况座谈。</p><p class="ql-block">赵逸洋是我的班长,初中就在我校就读,赵校长及班主任向我推荐说这个孩子是个班长好苗子。军训期间,我就发现逸洋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做事认真、能吃苦,毫不犹豫地任命他为班长。一学期结束,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因我学校事务也占据较多工作时间,逸洋成了我的好助手,谦卑和逊,正直敢言,能直言不讳指出我工作中的问题,班级的各项事务的处理有条不紊,学习也连续三次位居班级第一。</p> <p class="ql-block">家访中,逸洋反馈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大约4小时,晨读30分钟左右。他完成作业的用时在我见到的九个学生中最长,完成质量也最高。通过分析期末成绩,建议他提升课堂效率,向课堂要成绩;勤记笔记,把厚书读薄;勤和老师互动,便于老师把握学情;堂练堂清,知识掌握情况要底清数明。</p> <p class="ql-block">许若琼是我班团支部书记,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带着各种光环,学校主持人、班干部、班级优秀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父母特别重视学习,也全力配合学校工作。她初中班主任刘小云老师的孩子是我上届的优秀毕业生,刘老师上届学生有四人分在我班,而且都表现优异。若琼同学适应高中学习节奏较慢,刚开始进步幅度不明显,甚至在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产生了畏难情绪。在老师们的帮助、父母的鼓励下,在自己的坚韧执着中,学习稳重有进。家访中,我了解到她的假期负荷不亚于在校期间,自己能梳理出知识盲区,让在同济大学和山西大学读书的亲戚辅导每天四小时,作业完成质量不错,还要进行早读背诵。欣慰并心疼她能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若琼的语文英语是优势学科,数学稍有些落后,她和不少孩子一样的心理,优势科目越学有想学,弱势科目越学越想放弃。向她讲了木桶理论,希望她能强化弱科,补足短板,迎难而上。要求她在开学前回归课本,明确教考衔接的新高考方向;弱势学科要对照课本目录,制作思维导图,梳理单元重难点和自己的易错题。针对孩子反馈的压力,和她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交流。</p> <p class="ql-block">其他六位孩子的作业基本能够完成,个别同学完成质量不高。交谈中也向他们提了要求和期待,听了他们的困惑和反思。我们班级的教师团队甚至我校的教师团队,一直以来默默无闻付出,放假每天在钉钉上布置作业,晚上检查当天作业完成情况,组织学生核对答案,梳理学生共性问题,通过钉钉或者腾讯会议义务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向他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反思:</p><p class="ql-block">和孩子们交流,谈到最多的是向课堂要成绩。也反思自己的课堂,学生有没有安全感?有没有归属感?个性有没有被尊重?家访中发现,大部分家长在孩子上高中之后手足无措,不能提供心理上的支持,面对无助、无力、无奈、无望的学生,我有没有关注到?我校有65%的定向生,今年高一生源更是有较大数量的优生和较大数量的500分以下学生,我是否有给他们温暖?是否在嘲笑他们的幼稚、冲动?其实呀,学生的迷茫、纠结、焦虑,在我的青春里何尝没有。让孩子们认同班级、认同学校,教育可能才能产生共情。我常抱怨,这届学生比上届学生差多了。细细想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应该一届更比一届强。就在反思,是不是我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没有跟进?是不是我的理论和实践滞后于现实?我为学生做过什么?了解多少?还能提供什么帮助?</p> <p class="ql-block">裴校长给我分享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的话还在耳边:“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另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p><p class="ql-block">‍任重道远,且思且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