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午去了源芳一个小山村,那里是木匠叔叔的老家,他家的房子在东边山头的背面,要到上午十一二点才能晒到阳光,刚到那一会,走进屋好冷,可房子对面却是阳光明媚,他屋却是冷冰冰的,难怪木匠叔叔还未起床,我们到他家也不过十点光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过婶婶早早起床,早已把水烧开,便给我们泡了两杯茶,喝着滚烫的茶水,刹那间暖和了全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来到后门口柴火棚里,看到流动的山泉水,我又回到村头,从车后备厢里拿来水桶,装了满满一桶泉水,一鼓作气毫无耽搁,趁阳光还没晒到叔家门前,将水提到车上去,省得临走的时候匆忙把水给撂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叔叔家,他巳经起床,我们端来茶杯,坐在太阳下聊天,聊对面的土屋,他说有几幢房子已经卖掉,在那半山腰上,大多都是土墙屋,正对面的房子已被江苏人买去,现在江苏人又打算把它卖掉,不过没有怎么装修,听说主要是办事有些小气,边边角角未协调妥当,看样子遇上了点不爽的小事情,干脆又拿岀来转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面半山腰上的房子有点高,我和汪德兴上去过,在一片茶园中间,上去了也还好,比较平坦,只是上去这节路不大好走,隔条沟沟还有幢房子也卖了,卖掉房子的村里人,要么远去了他乡居住,永久不打算回来了。有的是住进了城里,没法回来住,老家的房子撂在山上有啥用,屋漏雨了还要花钱修,要换贵些的瓦片,土墙屋更不能漏水,所有的木梁横条都搭在土墙上,漏水的房子土墙会坍塌,老人不在了儿女都在外边生活工作,怎么办?只能卖掉旧屋,少些牵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木匠叔叔也是说,他的房子最后也只剩下卖掉的结局,说德兴和涛仂以后还会回来住吗?回来住是不现实的,他早几年准备卖掉的,由于德兴不同意卖掉,说他以后退休了回来住,其实也是说说而已,父母在有空路过还回来看看,房子有人打理是房子,没有人料理房子就如同庙一样脏,灰尘厚厚的怎么住啊?父母健在回来住几宿,被子有人清洗,有人拿到太阳里晒 。父母不在了,房子还是房子吗?冷冰冰的老屋而已,还能住进去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木匠叔叔在我眼里,对乡村的房子那种灰色的眼神,那种无奈,那种伤感时不时从语气中流露,从刹那间脸频中显现。他说他两老倘若走掉一个,其中一个还会住在这里吗?无论两个儿子要不要他俩之间的哪位,别无选择,都得跟随,这想法还算是乐观的,总要跟着一个小孩去过老,也不会住在这里。他说到此处,不免是我想到当年我的父亲,母亲在世,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去逝以后,剩下父亲只能和我一起漂流,我走到哪里,父亲跟到哪里,那些年我在汪村镇办竹器厂,他在我身边帮我烧烧饭,后来去了浙江温岭市做物流,他也随我去了台州温岭,遇到大台风,锅碗瓢盆在台风中飞舞的日子,他也随我经历过,今天木匠叔叔聊起这些有关老屋的话题,往事涌上心头,使我心里一阵阵酸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啊,那些年父亲随我四处漂泊,老家的木屋,风吹雨打,没有几年不住人,就不成了样子,后来慢慢也就烂掉坍塌,剩下就一堆残砖断瓦,唉,这就是农村里的未来。现如今老刷到有关乡村老屋基的政策视频,这样那样的话题很多,别说老屋基建不建房子,就是一幢幢好好的房屋,未来也不容乐观,还像以前一样有那么多的人去住吗?其实,只要不侵占集体的土地,私人那点地基,那点祖宗遗留下来的老屋基,放宽政策好了啊,别老琢磨农民那点老屋基,关键是很需要人们回归乡村才能谈振兴,人们都在四处漂泊,农村里没有什么年轻人,谈何发展农村经济,只有把走出去的农民鼓励回村,有了人才是建设新农村的动力,有了人才有人间烟火,有了人才有根本发展建设乡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木匠叔叔说的话题,是农村大多数家庭未来的写照,一个当年四十几户的村庄,今年过春节只剩三户人家过年,冷清清的乡村,人都去哪儿了呢?难道眼前这些房子都卖掉,外地人与当地人混住吗?做民宿成气候吗?不懂当地风俗习惯的外地人,又能住多久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现在的美好乡村建设政策很好,把村里的道路拓宽了,污水处理得到改善,乡村是美观了不少,但人们却抛下老屋,随子女们飘泊他乡,村里留下的都是父母双双健在的人家,可单亲的父母,都不留住在老家了,都随儿女去了外地,有些是帮忙带小孩,有些是儿女放不下老人一个人留守,只有带到身边才省去两头的牵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人在去山里叔叔家的路上说了,这是时代的变迁。所以说,我们站在时代的角度去理解,是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事情,时代不一样,取舍之间也不一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做法讲法,不要强求,不要过度去质疑人们的观念不同,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观念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只管接受,过去或许一只鸡,甚至于一个蛋都是事,别说邻居之间建房滴水来去的争执,现如今放着一堂老屋都愿舍弃在老家,我们能用同样一种理念来看待不同时代产生的问题吗?不能够,客观问题还得客观分析和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社会肯定在向好发展,只是当下乡村人口的大迁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过渡的非常时期,需要好的引导,有个吸引走岀去的人们、能回得来的好政策,让农村的金山银山、发挥更好的建设性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