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 西陵 阁院寺 紫荆关 倒马关

鼓捣当年

清西陵 <p class="ql-block">昨晚借宿易县。就近。</p> <p class="ql-block">沈阳的昭陵前年夏天去过了,清东陵去年秋天去过了,明十三陵也是前年去过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及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清陵寝,只差清西陵和朱元璋的明孝陵了。</span></p> <p class="ql-block">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城西永宁山下,是清朝皇室陵墓群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被评为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清西陵建于1730年至1915年,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建有14座陵寝,葬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共80人。此外还有行宫、永福寺以及护陵营房衙署等陵寝附属建筑保存至今,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泰陵的三架石牌坊、慕陵的金丝楠木殿、崇陵的地下宫殿、昌西陵的回音壁……都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品。</p><p class="ql-block">清西陵山川秀美,景色宜人。中国最大的人工古松林遍布景区,"云蒙叠翠、华盖烟岚"等西陵八景散布其间,是著名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清西陵古代建筑与自然风景的完美融合,被联合国誉为"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p> <p class="ql-block">清东陵看的比较全,顺治、康熙、乾隆、慈禧的陵墓,以及乾隆的地宫和慈禧的地宫。此次清西陵只选最具代表性的雍正的泰陵进行参观。</p> <p class="ql-block">泰陵是清西陵的核心景区,景区内古松参天、环境宜人、风光秀美,不仅是中国古代皇陵的杰出代表,而且也是游人休闲养生的绝佳之地。</p><p class="ql-block">泰陵是雍正皇帝的陵墓,建于1730年至1736年,是清西陵之首陵,内葬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p><p class="ql-block">雍正皇帝,名胤稹,在位13年(1723年﹣1735年),位于康乾盛世的中期。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执政期间,勤政务实,整顿纲纪,革除弊端,励精图治,锐意拓新,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是促进清朝历史发展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古代帝王。雍正登基后,曾在河北遵化清东陵选择陵址,后因风水和土质原因废掉,又另选址在今天的河北易县,并于雍正八年(1730年)开工建造泰陵,从而开辟了清西陵陵区。</p><p class="ql-block">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风水格局最为完整。泰陵建筑以一条2500米长的神道为中轴,由南向北错落有序排列着石牌坊、大红门、圣德神功碑亭、石像生……单体建筑74座。虽历经三个多世纪,但至今保存完整。无论是选址,还是规划布局,都是雍正年间国家繁荣与稳定的写照,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辉煌时代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一看石牌坊就可以看出雍正泰陵的规格稍逊于顺治的孝陵。如此西陵也就逊于东陵了。</p><p class="ql-block">神道是陵寝建筑的中轴线。泰陵神道自大红门外的五孔桥开始,直至宝顶,全长五华里,神道路面宽十一米,由青砖铺馒,上砌条石三道。慢地砖之下,还砌有一卧一立两层青砖,再下面是一尺五寸厚的路基,由白灰、白矾、糯米粥混合浇筑而成。</p> <p class="ql-block">下马碑:官员人等至此下马。</p> <p class="ql-block">圣德神功碑亭是雍正皇帝丰功伟绩的见证,两块巨大的石碑上镌刻着对这位帝王一生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功德碑四周的华表。</p> <p class="ql-block">七孔石拱桥是陵区最长的石拱桥,桥长107米,宽9.05米,两侧有荷叶净瓶栏板和火焰望柱头(又称24节气望柱头)。</p> <p class="ql-block">石望柱</p><p class="ql-block">青白石制作,须弥座,柱身六边形,周身浮雕如意祥云,矗立在石像生之前,起引领作用,表示仪注。</p> <p class="ql-block">石像生只有五对。清东陵的孝陵是18对,而且个头还大。</p> <p class="ql-block">大红门。</p> <p class="ql-block">老国宝了。</p> <p class="ql-block">神道碑亭</p><p class="ql-block">俗称小碑楼,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21平方米。楼内矗立有有石碑一统,碑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着雍正皇帝的庙号、微号、谥号: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之陵。</p> <p class="ql-block">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之陵。</p> <p class="ql-block">隆恩门。今天游客格外的少。淡季加新年假期。</p> <p class="ql-block">隆恩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959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殿宇外围用汉白玉石栏杆围绕,殿前月台上陈设铜香炉、铜鹤、铜鹿。祭祀的主要场所,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祭辰五大祭,每月朔望两小祭。</p> <p class="ql-block">中央的铜香炉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一帝一后,帝高后低。</p> <p class="ql-block">名楼和石祭台</p><p class="ql-block">祭台分上下两部分,上有香炉、花瓶、蜡台等五样供品,又名"石五供"。下为供座,系由两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整个祭台雕工细腻,基座雕有宗教和民俗内容的吉祥图案。</p> <p class="ql-block">哑巴院</p><p class="ql-block">即方城门洞内的小院,院中正对洞口的称影壁墙,是地宫入口处的标志。因此院位置隐蔽,不易被发现,像哑巴有口不能言,故称哑巴院。泰陵地宫曾于1980年试掘,专家证实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明楼下望。</p> <p class="ql-block">明楼碑</p><p class="ql-block">碑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着雍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世宗宪皇帝之陵",底座采用雕有仰覆莲纹饰的须弥座,饰五彩。</p> <p class="ql-block">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p> <p class="ql-block">出门。</p> 阁院寺 <p class="ql-block">清西陵之后我们驾车50公里来到了涞源县城。主要是拜访阁院寺。隔墙看到的这座大殿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辽构“文殊殿”。</p><p class="ql-block">昨天提到现存的八大辽构,已经去了六个。这是第七个,很是期待。</p> <p class="ql-block">停下车发现,寺门紧闭,布告维修。向路人请教说是从来就不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我们实在不甘心,决定先围绕院墙走一圈寻找机会。这是后墙。内有个二层建筑,网上一查是后建的藏经阁。试图说服一事务所上他的二楼一睹墙内究竟,未遂。</p> <p class="ql-block">绕回到正面,天王殿兼山门殿临街。</p> <p class="ql-block">从侧门门缝中塞入手机,转九十度,声控拍照。对照网上信息,就是这个殿。遂登上附近民房的一米高的房基上,妄图看得更真切些。</p><p class="ql-block">这时周同学发现院内高墙上一位大爷的身影。赶紧搭讪,说是不远几百里自北京专来寻著名辽构,可否行方便入内一瞥为快。吱呀呀!</p> <p class="ql-block">大殿真容,终现眼前。</p><p class="ql-block">还是林总那句话:战术有千百条,第一条就是肯打!</p> <p class="ql-block">喜出望外,抓紧拍照。</p><p class="ql-block">文殊殿 始建于大辽应历十六年(公元九六六年)是我国现存最原始,最完整的千年以上土木结构建筑之一,此殿为单檐布瓦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呈正方形,面积四百八十四平方米,梁架为"四椽袱对乳袱,采用减柱造"。通高十二点五米,斗拱五铺作"偷心造"。殿内现存尺幅最大的辽代壁画,棱花格子门窗,堪称孤品,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思成没来过。</p><p class="ql-block">布瓦就是灰瓦青瓦,非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阁院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城广昌大街西侧,创建于东汉,唐时重修。</p><p class="ql-block">其文殊殿始建于辽代应历十六年(966年)。是现存年代最远的辽构建筑。阁院寺占地5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阁院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两侧有东西配殿及禅房等。</p> <p class="ql-block">大殿不开,隔着门缝一睹文殊菩萨。被白灰层覆盖的壁画,粗梁胖柱,移柱减柱,还有满地窗影。</p> <p class="ql-block">赶紧按照功课,找寻网传看点踪迹。</p><p class="ql-block">》年代是现存辽构最古老的。966年。</p><p class="ql-block">》唯一的三开间减柱方形殿宇格局。</p><p class="ql-block">》两扇最古老且正在使用的木窗棂。</p><p class="ql-block">》殿内壁画辽代最高水平单体最大的。</p><p class="ql-block">》殿檐下青绿彩绘年代最早。</p><p class="ql-block">》中国古建最高水平的斗拱结构。</p><p class="ql-block">》唯一明确铭文纪年的辽代大钟,1114年。</p> <p class="ql-block">大殿旁边的碑刻。</p> <p class="ql-block">方形大殿。</p> <p class="ql-block">正门上方窗棂。</p> <p class="ql-block">正面西侧一扇窗棂,不同凡响。已经有修补,部分被访客包了浆。</p> <p class="ql-block">大家熟悉吗?说是梵文。</p> <p class="ql-block">飞狐大钟</p><p class="ql-block">飞狐大钟是我国现存唯一有明确记年的辽代大铁钟,钟高1.6米,口径1.5米,二龙交蟠钮,口部分铸六个钟耳,钟身铸满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据钟身铭文记载,此钟是为天祚皇帝和其公主祈福而铸造的,始铸时间是辽代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此钟是涞源古时十二美景之一:阁院钟声。</p> <p class="ql-block">大吕洪钟。</p> <p class="ql-block">斗拱飞檐。</p> <p class="ql-block">北侧的文殊大殿。辽构特征明显。缓顶长檐,粗壮斗拱。</p> <p class="ql-block">檐下的青绿彩绘。</p> <p class="ql-block">斗拱结构。</p> <p class="ql-block">北面的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院里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不是庑殿顶,是较为收敛的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内空的歇山。</p> <p class="ql-block">大爷好心放我们进来,我们也不是不懂事的人。赶紧祝贺新年,表示心意!气氛更加融洽起来,大爷为我们介绍了不为我知的几个看点。</p> <p class="ql-block">刚刚大爷站的高处是涞源县城的老城墙。修整一新,说是连同阁院寺五一节后一起开放。</p> <p class="ql-block">堆砌的残石物料。</p> <p class="ql-block">残碑中的飞天造型。刚刚从敦煌回来。</p> <p class="ql-block">妇人拱门。</p> <p class="ql-block">两棵殿前古松,一棵中雷,一棵尚好。</p> <p class="ql-block">千恩万谢,心满意足。八大辽构,惟缺奉国。</p> 文兴塔 <p class="ql-block">了解一下涞源:</p><p class="ql-block">涞源县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深山区。位于东经114.68。,北纬39.35°,面积2448平方公里。境内太行山、恒山、燕山三山交汇,涞水源、易水源、拒马源三源共生,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素有"京西夏都,生态凉城"之美誉。</p><p class="ql-block">涞源,秦时设郡,汉代置县,夏无酷暑,云雾漂缈,冬无狂风,冰清玉洁,此可谓山岳宜居,风水宜人,实为隐士遁世,大德养性,仙长布道,信众修行之宝地。北魏时期,道教祖師冠谦之依托白石山脉拒马源头开创北天师道,后改年号"太平真君",故此邑乃宗教发祥兴盛之地。</p> <p class="ql-block">泰山宫地处河北省涞源县县城,与拒马源头的北海第一泉毗邻,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泰山宫始建于唐代贞观14年,俗称"泰山宫奶奶庙",庙内供奉以碧霞圣母、送子娘娘、眼光娘娘,还有天王殿、药王殿、财神殿、三清殿等道家神团体系,古代泰山宫松树成荫,与始建于唐天宝三年的兴文古塔交相辉映,每当大风吹过,涛声如歌,故有"东塔松涛"之美誉。时世变迁,二十世纪中叶文革期间,大部分殿堂庙宇被毁,现只存山门碑厅(已改为碧霞圣母殿),两侧有东西配殿,钟楼鼓楼等。</p><p class="ql-block">2003年4月13日,经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批准,泰山宫正式成为道教活动场所。从此泰山宫香火鼎盛,声名遐迩。每年的农历十八时值泰山圣母碧霞元君诞辰之日,大德信众慕名而至,香客云集,规模之大,庙会盛景,堪为空前,实乃道教之兴盛之地。时至今日,道教建筑唐代兴文塔的"水母娘娘"的传说亦是脍炙人口,为后人传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兴文塔</p><p class="ql-block">宫内宝塔"兴文塔"始建于唐朝天宝三年,即公元774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兴文塔"在道教更为少见,其建筑风格是五级八角、实心、砖仿木结构,代表着五行、八卦、天文、地理人和,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给百姓苍生带来人类和谐、生活、经济、文化的发达、故称风水宝塔,塔下供奉着慈悲、贤惠的道教女神"水母娘娘"之神像,对女神"水母娘娘"落座于此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生动的传说,由于"水母娘娘"的贤惠,给后人起着孝敬父母、和谐友爱的带头作用,也称为后人教育儿女的佳话和美谈。</p> <p class="ql-block">批次靠后,也是本科。</p> <p class="ql-block">拒马河源头在脚下。</p> 长城十三关 <p class="ql-block">长城十三关。这两年还真去了不少。比如:山海关,嘉峪关,黄崖关,居庸关,阳关,玉门关。</p><p class="ql-block">在地图上选择行军路线时发现紫荆关和倒马关离着不远,更待何时!</p> <p class="ql-block">巍巍太行。</p> <p class="ql-block">居庸关、紫荆关和倒马关构成内长城的内三关!</p><p class="ql-block">偏头关、宁武关和雁门关是外三关。</p> 紫荆关 <p class="ql-block">紫荆关位于清西陵至涞源县城的路是上。一路上穿洞过桥,天堑通途。汤汤拒马河。</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紫荆关,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千米的紫荆岭上,始建于战国时期,秦、汉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宋、金称金坡关,元代以后称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p><p class="ql-block">自古便是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冲,位于“太行八陉”的第七陉“蒲阴陉”,天下九塞之第四塞,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紫荆关旧时为一座九门九关石头城,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p> <p class="ql-block">长城有大关。</p> <p class="ql-block">关下有大河。</p> <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万里长城-紫荆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紫荆关现存关墙1.2万米,城门3座多为明代建筑。城门门额石匾下层题“紫荆关”。</p><p class="ql-block">紫荆关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p> <p class="ql-block"><b>“河山带砺”</b></p><p class="ql-block"><b>“紫荆关”</b></p> <p class="ql-block">明朝 尹耕的《紫荆关》</p><p class="ql-block">汉家锁钥惟玄塞,隘地旌旗见紫荆。</p><p class="ql-block">斥堠直通沙碛外,戍楼高并朔云平。</p><p class="ql-block">峰峦百转真无路,草木千盘尽作兵。</p><p class="ql-block">谁识庙堂柔远意,戟门烟雨试春耕。</p> 倒马关 <p class="ql-block">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的景点。</p><p class="ql-block">倒马关,最初于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p> <p class="ql-block">倒马关处于涞源县城到西柏坡的路途中,下高速走了十公里。</p> <p class="ql-block">原关城全长约2.5公里,城池占地约7万平方米,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关城为条石和自然石加青砖筑成,东西二门上有城楼,外以沟壕环绕,南面依山,北临唐河,城垣上列敌楼台7座。关城有东、西、北三个城门,东门称“居仁”,西门称“由羲”,北门称“宣威”。东西门外各设瓮城,东瓮城设有南北二门。西瓮城仅设南门一座,出南门往西约百米处唐河岸边设水关战台楼一座,楼下设有关门,是由下城通往上城的惟一通道。北门外原设战台楼一座,民国二十八年被洪水冲毁。城内正街宽12米,十字街正中原来建有两层的阅兵楼,楼上设有十字通道,楼北为官署所在地,有大堂、二堂、三堂。</p> <p class="ql-block">《倒马关》</p><p class="ql-block">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p><p class="ql-block">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p><p class="ql-block">——明·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p> <p class="ql-block">唐河冬季。</p> <p class="ql-block">沿着唐河步道走了一小圈,穿过村庄。</p> <p class="ql-block">偏僻村庄,有待时日。</p> 朝圣西柏坡 <p class="ql-block">大桥过唐河,</p> <p class="ql-block">冰水泛清波。</p> <p class="ql-block">赶考田野间。</p> <p class="ql-block">夜宿西柏坡。</p> <p class="ql-block">前五关,后三关都去过了。</p><p class="ql-block">中间五关都在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