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溪尾村,旧属十八都,位于福建省尤溪县东南部,是溪尾乡集镇所在地,距县城33公里,离福银高速公路洋中互通口仅20公里。</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尤溪人的出行方式都是以水路通往省会城市,自从有了官道,这个村就是尤溪通往福州的途经之地。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316国道通车以后,才由梅仙、西滨、尤溪口行走。</p> <p class="ql-block"> 该村里有溪尾、半岭2个自然村,共387户,1438人,10个村民小组,4个党小组69名党员,其中女性党员12人。</p> <p class="ql-block"> 溪尾村有陈、黄、吴、游、周、郑、林、卓、王等姓氏人家久居于此,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全村土地总面积约14745亩,其中有林地约13074亩,耕地约1671亩。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烟叶、烟后稻、蔬菜、油茶等。年种植烟叶约800多亩,产量达约2000担以上,产值约300多万元。</p> <p class="ql-block"> 目前,为农业生产发挥巨大作用的有前坪、龙泉两个电站,装机容量约1800千瓦。现有纺织、建材等企业六家。</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溪尾村深入实施“168″党建工作机制,将责任目标分解到兵、青、妇、老人协会等组织和队伍,通过组织目标管理落实年度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路灯亮化工程、路硬化工程、小农水项目建设、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以及欣阳住宅小区开发等。</p><p class="ql-block"> 设置科技信息致富岗、党风廉政监督岗、文明新风督导岗、治安纠纷调解岗、突发事件应急岗等5个岗位。形成人人心中有职责、有目标、有任务的工作格局。</p> <p class="ql-block"> 2018年至2019年,村里投入约400多万元华兰溪万里生态水系溪尾段步道建设,2011年至2020年,溪尾欣阳小区,富阳小区开发建设,引进约400多户边远山区农户,提升了居住环境与品质,向幸福生活又迈进了一大步。</p> <p class="ql-block"> 通过推行“五民工作法”和“六要”群众工作法,营造了“民情共说、事务共商、任务共担、服务共为、绩效共评”的良好干事氛围,激发了各类组织队伍的工作热情,推进乡村振兴。</p> <p class="ql-block"> 据《汝南郡溪东周氏族谱》记载,周氏始祖周来章源于江西抚州临川长源里(今龙溪镇司尧村),于宋朝年间迁徙汀洲府清流县嵩溪罗源陕,后裔周怀来迁到尤邑溪尾大宁村,生二子,长子周居沈开基台溪莒洋小坪自然村,直到第八代周三智迁至西滨镇华兰村。</p> <p class="ql-block"> 明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其后裔周福禄从华兰林尾迁至溪尾村溪东(今俗称过溪周、县里称溪东周),建屋名曰“承先堂”,之后久居于此。</p><p class="ql-block"> 后因人丁发展,第二十六代其孙周国泰、周国安迁居古田县凤都镇仕坂村。溪尾村周氏现已繁衍130多户约5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据《颖川郡陈氏岐山公系族谱》史料称,陈氏陈岐山于元顺帝治正元年(公元1341年)由闽清际上肇基尤邑十都(今梅仙源湖),陈岐山第五四孙陈癸三于公元1420年由十都大池迁居十八都松岭(今半岭)。</p> <p class="ql-block"> 明朝万历庚申年,陈岐山第十三孙陈侯弼生三子,长子名曰陈其模,于清朝康熙年间官任松江通判。</p><p class="ql-block"> 迄今为止陈氏已繁衍约600多年,151户约621人。</p> <p class="ql-block"> 据《吴氏宗谱》称,溪尾吴氏最早吴国辎于明崇祯二十年(公元1400年)从汤川光明开基十八都松岭(今半岭),至今已繁衍生息14户约80余人。</p> <p class="ql-block"> 溪尾村《虎丘黄氏五叶莘野堂宗谱》记载,黄氏始祖于唐大中十年(公元885年)入闽,黄敦生于闽清,第二十一代黄世荣于(公元1370年)从鹏程开基莘田。</p><p class="ql-block"> 第二十九代黄文杰于清朝乾隆55年(公元1736年)从莘田开支半岭。</p><p class="ql-block"> 距今已繁衍四十二代,发展40户约148人。</p> <p class="ql-block"> 据《尤溪林氏志》记载称,林氏始祖林洪秋公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由西滨华兰溪武曲洋迁居十八都溪尾洋,始于溪尾洋头三长留,数椽茅屋居住。</p><p class="ql-block"> 后经奋斗有为,方立业宏开。于清光绪丙戌1886年在土名并边吉地开基,建筑十扇土木结构一座,坐己兼巽,曰积善堂,构成宗祠。</p> <p class="ql-block"> 林洪秋,乃华兰庵前林,林氏三十二世孙。廿七世升鹤(桂英)与郑姓在十八都华兰溪,土名武曲洋林姓田地上合构正厝及下堂一座。</p><p class="ql-block"> 后于光绪十二年迁溪尾洋井边,建正盾一座,后立溪尾林氏祖堂,至今繁衍八代46户,约203人。</p> <p class="ql-block"> 作为集镇所在地的溪尾村,近年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村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沿街店面的仿古广告牌,根据县里统一对乡镇要求进行改造,改观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城镇品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摄 影:张坤</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张世栓,笔名栓子,美篇昵称新书社,福建省三明市作协会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