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行,常常始于一个故事、一本书、或一个人。它们像一盏灯,点亮了我们心中对远方的向往,引着我们背起行囊,踏上旅途。</p> <p class="ql-block">在看《老俞闲话》中的一篇文章,看到了俞敏洪老师,白马多吉老师、奚志农老师在聊白马雪山的金丝猴,他们谈滇金丝猴如何走出大山,走进大众甚至是国际的视野,他们谈金丝猴的灵动与珍贵,更谈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雪域高原的呼唤,内心涌动着难以抑制的渴望——我要去塔城,去亲眼看看这些雪山精灵,去感受那片土地的纯净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一张神奇的皮毛,打开认猴新世界</p><p class="ql-block">19世纪70年代,法国传教士毕天荣(Félix Biet)等人,在云南打猎的时候,遇到一种从未见过的猴子,于是解剖并记录下了这种猴子的信息,还狩猎了7只做成标本送回国,展示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中。</p><p class="ql-block">1897年,法国科学家为这种新猴子命名为Rhinopithecus bieti。</p> <p class="ql-block">人们发现,近百年前发现过的这个神秘物种真实存在,并且至今仍然隐匿在山林中。滇金丝猴,就此进入人们的视线,但科学家和保护人员们却始终未能一窥它的真容,直到1985年5月,白马雪山保护区的一名工作人员才终于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保护对象——一只活着的滇金丝猴。</p> <p class="ql-block">自此以后,滇金丝猴才算真正地被人们重视起来。但因为此前的长年忽略,以及当地盛行的狩猎活动,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已经大受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盗猎和环境的破坏让滇金丝猴种群的数量岌岌可危,1985年时,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有7个猴群、540只左右滇金丝猴</p> <p class="ql-block">1983年,云南建起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是第一个滇金丝猴保护区。1989年,滇金丝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6年,IUCN将滇金丝猴评为濒危动物。1997年,CITES公约将滇金丝猴列入附录一,禁止国际贸易。</p><p class="ql-block">各种保护举措下,滇金丝猴的种群逐渐恢复,2016年,滇金丝猴恢复到了18个种群3000只,到2021年又继续增长到了23个种群3300只以上。</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猴群更好地繁衍生息,保护区工作人员带领着护猴队通过补充食物等方法引导,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将这个猴群从3500米以上高海拔区域引到2300米至3000米的低海拔区域。</p><p class="ql-block">到目前为止,游客能看到的大约有50只猴子(5、6个家庭),大部分的猴子依然生活在高海拔地方(-群保持初心的美猴呀,不被美食诱惑,不为美食折腰,佩服佩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听护理员讲滇金丝猴的前世今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 25, 25);">(因普通手机没有办法拍出滇金丝猴的美艳,全程几乎都在录视频,文章大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最漂亮的估计都是出自奚志农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凭借"人脸红唇"、 "丹凤眼"、"仰天鼻"的傲人颜值的滇金丝猴,拥有"雪山精灵"、"最美动物"等美称,</p><p class="ql-block">因为滇金丝猴是我们国家独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和大熊猫都被誉为我们的“国宝”</span></p> <p class="ql-block">滇金丝猴,名不符实,其实,滇金丝猴身上没有一根金毛,而是纯纯的黑白色。滇金丝猴的毛发随着年岁渐长发生变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猴子多是银白色,而随着长大,皮毛颜色逐渐变深,手脚和背部逐渐染上灰色</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滇金丝猴的中文标准名称应为“黑白仰鼻猴”。</p><p class="ql-block">你是不是好奇它们的鼻子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呢?</p><p class="ql-block">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滇金丝猴是除了人类之外唯一能够生存的灵长类动物。</p><p class="ql-block">滇金丝猴们生活在高寒地区,空气稀薄,在长期的演化中,它们的鼻骨不断退化乃至消失,鼻孔也不再像我们人类一样向下开口,而是像直愣愣戳在脸上的两个洞。这样大开大合式的鼻部构造,减少了滇金丝猴们呼吸时的阻力,即使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带,它们依然能够正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生活3000米 ~45000高海拔地区,主要以松萝、苔藓、植物嫩芽、果实等为食</p> <p class="ql-block">其中松萝(俗称树胡子)是滇金丝猴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滇金丝猴通常由一个成年雄性、多只成年雌性及其后代组成一个家庭单元,通常规模为10-20只,典型的"一夫多妻"(但公猴基本上都是过客,2、3年后往往就会被其它公猴替代)</p> <p class="ql-block">公猴3岁左右就要离开家庭,没有获得配偶的年轻雄性会组成“单身汉群体”,它们会伺机加入或挑战现有的家庭单元,</p><p class="ql-block">它们扮演的角色就是"鱼群中的鲶鱼"</p> <p class="ql-block">健壮的雄性滇金丝猴可以活二十到三十年,雌性的基本就在20年以内,也算是动物界的"寿星"群体了</p><p class="ql-block">一般公猴7岁就到了成年,而母猴5岁就成年了</p><p class="ql-block">猴妈妈两年一胎,<span style="font-size:18px;">怀孕期约为6-7个月,</span>每胎生一只小猴,而且多为公猴。</p> <p class="ql-block">~听护林员说,在户外,滇金丝猴都是自然死去,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成立30年来,</span>不论是生活在保护区中的当地老百姓,还是在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从未见到过自然死去的金丝猴滇金丝猴遗体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同大象墓地一般的神秘存在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我眼里的金丝猴]</u></p> <p class="ql-block">这天我们早早起来,因为滇金丝猴的观察时间从8:00到11:00,在我心目中,国家公园应该是一条又大又宽又滑的路通向它,但结果是:路又窄又小且弯道多,而且正在维修,尘土飞扬,汽车的颠簸起伏跟此刻内情相映衬,既期待,又有一丝丝的紧张,起伏跌宕</p> <p class="ql-block">这天我们运气很好,广东来的游客免门票,只需支付距间车70元,我的团友是个善良之人,说我们原本是想来做点贡献的,却没想到还占了国家的便宜</p> <p class="ql-block">今天运气无敌,难怪刚进山就差点一脚踩到牛粪上,路上喷嚏不断,估计能喷出彩虹!</p><p class="ql-block">1 观察到的猴子家庭数量多,高达5、6个高庭,临近春节,高规格接待呀</p><p class="ql-block">2 猴子格外的亲民,居然走到离我只有2米远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视频中间有彩蛋,看见的一年好运连连</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那只滇金丝猴悠然自得地踱步至仅两米之遥,我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如初见恋人时的瞬间,眼睛、双脚仿佛被无形的磁力牵引,紧紧锁定在那金丝猴的身上,拿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这一刻,仿佛能感受到猴子体温的微弱传递,这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只剩下我与这自然界的精灵,在这短暂的瞬间,心灵相通。尽管护理人不停地说:远离、远离,靠后、靠后(因为它正处于怀孕期,脾气暴躁,容易攻击人),但还是用颤抖的手,近距离的录下了这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在茂密的树林里中,金丝猴们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在这片绿色的舞台上尽情展现它们的矫健身姿。</p><p class="ql-block">~有时,它们像体操运动员一样,在树枝间轻盈地翻腾跳跃,双手抓住一根树枝,身体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随即稳稳地落在另一根树枝上,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彩的高空表演,每一次腾空、每一次抓握,都显得那么精准,每一根树枝都仿佛是为它们量身定制的单杠或双杠。</p> <p class="ql-block">金丝猴们就像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在树林中追逐打闹,尖叫嬉笑,一只金丝猴突然从树上,跳下,另一只紧随其后,它们在林间穿梭,时而躲藏,时而突袭,仿佛在进行一场欢乐的捉迷藏游戏,无尽的快乐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它们是这片绿色世界的真正主人,用它们的生命演绎着自然的和谐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两只抱在一起睡觉的情侣?</p> <p class="ql-block">金丝猴的存在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忘却城市的喧嚣与生活的压力。周围的游客也纷纷露出笑容,轻声交谈,生怕惊扰了这些山林的主人。这一刻,人与自然的界限变得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默契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偶遇央视的某台采访林区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人物篇]</span></p><p class="ql-block">在美景、好物之前,总有人会让我们想起,总有人会让我们敬仰</p><p class="ql-block">所谓岁月静好,因为有些人负重在前</p><p class="ql-block">以下内容部分摘自网络新闻媒体</p> <p class="ql-block">奚志农</p><p class="ql-block">中国环保先行者之一,第一个拍到滇金丝猴後把它传播到外界,第一个让自己的摄影作品入选世界权威刊物美国《国家地理》,第一个在世界性的野生动物摄影比赛中获奖,第一个被日本佳能公司看中做产品代言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奚志农</span>]:是中国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和环保主义者,他与滇金丝猴的故事是中国自然保护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p><p class="ql-block">奚志农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 **首次拍摄**:1992年,奚志农成为第一位成功拍摄到野生滇金丝猴的摄影师。他的照片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珍稀物种的存在和生存状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保护倡议**:通过他的镜头和努力,滇金丝猴的生存困境引起了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3. **纪录片制作**:奚志农还拍摄了多部关于滇金丝猴的纪录片如:《追寻滇金丝猴》进一步向公众展示这一物种的生态习性和保护现状。</p><p class="ql-block">### 影响</p><p class="ql-block">奚志农的工作不仅提升了滇金丝猴的知名度,也为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树立了榜样。</p><p class="ql-block">### 总结</p><p class="ql-block">奚志农与滇金丝猴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摄影和自然保护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启示。</p> <p class="ql-block">白玛多吉</p><p class="ql-block">1. **推动立法保护** </p><p class="ql-block"> 白玛多吉通过调研和数据收集,向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交了关于金丝猴栖息地保护的详细报告,推动了地方性保护法规的出台。这些法规明确禁止在金丝猴栖息地进行开发活动,并对破坏行为进行严厉处罚。</p><p class="ql-block">2. **建立保护区** </p><p class="ql-block"> 他积极倡导并参与塔城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立,推动政府将金丝猴栖息地划入保护区范围,确保其核心栖息地得到严格保护。</p><p class="ql-block">3. **争取资金支持** </p><p class="ql-block"> 白玛多吉通过向国家和省级政府提交保护计划,成功争取到专项资金,用于金丝猴栖息地修复、监测设备购置以及保护人员培训等项目。</p><p class="ql-block">4. **制定保护行动计划** </p><p class="ql-block"> 他参与了《塔城金丝猴保护行动计划》的制定,提出了具体的保护目标和措施,包括栖息地恢复、种群监测、社区共管等,为金丝猴的长期保护提供了政策框架。</p><p class="ql-block">5. **监督政策实施** </p><p class="ql-block"> 白玛多吉不仅推动政策出台,还积极参与政策实施的监督工作,确保保护措施落到实处。他定期组织巡查,并向政府反馈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推动改进。</p><p class="ql-block">6. **促进跨部门合作** </p><p class="ql-block"> 他推动林业、环保、公安等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盗猎和非法采伐行为,形成了多部门协同保护的局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护林员余建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巡山、记录、宣传、教育,余建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一件看似简单又平凡的事情....</span>1995年4月7日,余建华成为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第一位护林员,30年已过,他不但自己继续守护着这些雪域小精灵,还把原本拥有一份好工作的儿子也变成了他的接班人</p><p class="ql-block">刚找到滇金丝猴时,余建华根本无法靠近猴群,它们飞速逃走,叫声里满是惊恐。余建华就远远地站定,背上的箩筐里全是它们喜欢吃的松萝、地衣,他把满筐的食物一点点拿出来,轻轻地摆放在地上,再往后慢慢地退。有胆大的公猴跑出来抓起地衣就跑,再后来,母猴也来拿吃的,小猴子紧跟着蹦蹦跳跳出现在余建华的眼前。就这样,一年,两年,"整整十二年后,猴群们才终于肯出现在低海拔地区,不再怕人,也不再躲着余建华。而余建华,也跟这些天天打照面的猴群有了独特的交流方式,一声声悠长的呼喊,胜却万语千言。</p> <p class="ql-block">向所有在平凡中坚持的人们致敬,你们的故事,正是世间最伟大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我们或许无法每个人都成为英雄,但我们可以选择坚持——坚持:自然的热爱,坚持对生命的尊重,坚持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这种坚持,终将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心灵的探索。我们因为一个故事而启程,却在旅途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那些风景、那些人物、那些瞬间,最终都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命中新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将激励着更多人,走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借用奚志农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p><p class="ql-block">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学校的在读生”,</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自然中学习,学习得越久,越会觉得自己无知而渺小,这是一个永远也毕业不了的学校,所以我也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成为大自然的学生。”</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爱自然、走进自然、保护自然吧</p> <p class="ql-block">奚志农说,保护野生动物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节约资源,是为保护地球出一份力;不消费野生动物,就是对它们最大的保护。“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今天,没有谁还要去吃一块野生动物的肉,才不会被饿死,也没有谁一定要穿野生动物毛皮做的衣服才不会被冻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去消费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后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旅行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再学习的过程,写美篇的时候,会去查看一些资料,在这期间,被奚志农老师的《我们住在雪山上》(金丝猴的写真集)这本书所吸引,果断入手</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精美动感动人,描述生动有趣温馨,结束语更是耐人寻味: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醒我们:人类并非地球的主宰,而是万千生命中的一员,唯有心怀敬畏,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家里有宝宝的,值得拥有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