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除夕,我们一行由三明市区经由沙县前往号称“中国桂峰”的桂峰古村。</p> <p class="ql-block"> 中途经沙县游览七峰叠翠景区。步入景区,只见一座三重飞檐、气势宏伟的楼阁高高耸立,这座仿宋建筑为2018年择地重建,名为凝翠阁。</p> <p class="ql-block"> 凝翠阁下,塑有两宋抗金名臣李纲的雕像。在沙县得见出自无锡的家乡名人塑像,不由令我心中生起莫名的亲切感。</p><p class="ql-block"> 李纲,自号梁溪翁、梁溪居士、梁溪病叟,南宋首任丞相,无锡长安大李墅人(今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惠南社区)。早在明代正德年间,李纲就被祠于惠山十贤堂,现在的惠山古镇内,就有李忠定公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纲在北宋未年被贬官至沙县,从而与沙县结缘,七峰叠翠的碧云峰等七座山峰,就是李纲为其命名的。李纲还曾在当年的凝翠阁上留下诗作:</p><p class="ql-block">高阁凝空翠,虚斋泛碧川。</p><p class="ql-block">七峰连秀色,万户锁青烟。</p><p class="ql-block">风物悲游子,登临集众贤。</p> <p class="ql-block"> 离开沙县,继续前往南平樟湖镇,寻访素有盛名的蛇王庙。</p><p class="ql-block"> 福建称之为“闽”,闽者,门内大虫也,大虫即为蛇。福建多山亦多蛇,很多地方都以蛇作为崇拜的图腾,他们奉蛇为神,不打蛇,忌食蛇肉,遇到蛇时还主动为其让路。</p> <p class="ql-block"> 蛇王庙的细节处均突出以蛇为中心,比如檐角处的仰头就雕成形态逼真的蛇头。</p><p class="ql-block"> 闽北民俗文化的代表—樟湖蛇文化 历史悠久,至今樟湖仍保留着比较原始古朴的蛇王庙,较为完整的游蛇灯、赛蛇神等民间活动。樟湖把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定为蛇节,村民们在这天都要举行迎蛇活动,祈求蛇神永保平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除夕日来到这里,庙里空无一人,只见案桌上放着一套舞龙器具,兴起所至,一家老少齐上阵,客串了一番舞龙表演,也算为除夕之游抹上了一笔重彩!</p> <p class="ql-block"> 傍晚,终于到达桂峰古村,我们将在这里度过一个独特的除夕之夜。</p><p class="ql-block"> 桂峰村位于三明市尤溪县,始建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因广种桂花而得村名为“桂峰”。明代蔡姓成为村内名门望族,而后其它姓氏族人逐渐迁出,桂峰成为蔡姓一统天下,这大概也是桂峰得以较好保存的原因之一吧。</p> <p class="ql-block"> 桂峰村是一个高山型传统村落,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分布在村中的三面山坡上,错落有致。随着夜幕渐渐降临,在灯光掩映下的古村,显得分外静美多姿。</p> <p class="ql-block"> 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书法家蔡襄之后裔九世孙蔡长,发现桂峰之地山川灵秀,可为安居之所,于是迁居桂峰村,便在今祖庙处结庐而居,故此地应是蔡氏在桂峰的安居肇基之地。</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八年(1669年),蔡氏宗祠建成。我们入住的民宿老板正是蔡氏后人,现任村委主任,交流中,他不无自豪地拿出三本厚厚的蔡氏族谱,为我们介绍家族历史。说实话,我从未见过谱系如此清晰、印刷如此精美的族谱。</p> <p class="ql-block"> 古时建筑讲究风水。桂峰村坐东朝西,背靠山峰,前临峡谷,群山环抱。桂峰村村口处建“石印三桥”,以扼水口,形成了典型的藏风聚气、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p> <p class="ql-block"> 古村正面临谷,一条山溪顺流而下,贯穿全村。整体布局顺应地势层次错落,层叠而上,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与大多数古村落一样,桂峰村也面临逐步空心化的窘境。据民宿老板介绍,村里现在的常住人口不过200多人,且老人居多。由于我们是住在山上的,早上在村里闲逛,显得有点冷清。</p> <p class="ql-block"> 桂峰村广种桂树,以至村名亦以桂命名。这是村中一株千年古桂。</p> <p class="ql-block"> 蔡氏子孙奉行“耕读传家,经史名世”的祖训,文化氛围浓厚。明清两代中进士3名,中举人12名,中秀才412名。这座建筑上方匾额题“父子举人”,大概也是一个佐证吧。</p> <p class="ql-block"> 桂峰村因是依山而建,地势崎岖,形成它有路皆石,曲巷通幽的特点。也赋予它的建筑和石径以独特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名为”石狮厝”,因厝藏一精美的石狮而得名,建于清嘉庆年间。“厝”在福建方言中为居所,房屋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石狮厝山门有一副精雕石刻对联,文曰“三谏风高勋业在苏黄以上,九峰派衍渊源从朱李而来。背额书“紫气东来”四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栋宋代建筑,用材讲究,其木柱均采自几百年参天大树,纹理天然美观,静心观察,自然形成的画面趣味横生,引人遐想,故称天然画柱。</p> <p class="ql-block"> 古村的建筑,形态各异、厚重拙朴、韻味十足。每一栋建筑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工匠的技艺,处处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