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里的民俗盛景

朱先生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里的民俗盛景</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正月十三,当凛冽的寒风依旧在大同市平城区的街巷中穿梭,古老的大同古城却早已被一场即将到来的民俗表演点燃了热情。</p><p class="ql-block"> 打头阵的挠阁队,天还未大亮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他们在妆台前专注地涂抹着油彩,将生活的期待与对传统的敬意融入每一笔色彩之中。八点,队员们身着鲜艳服饰,齐聚古城清远门西广场,整队待发。此时的广场,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民俗画卷正在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九点,表演准时开始。挠阁队的队员们步伐稳健,每一步都踏出岁月的厚重。高高举起的阁楼上,孩子们宛如灵动的精灵,他们的笑容在寒风中格外灿烂,那是传承的希望在闪耀。挠阁队伍浩浩荡荡地前行,所到之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人们怀揣着对民俗的热爱与对新年的祝福,紧紧跟随。</p><p class="ql-block"> 从清远门走到和阳门,一路的热闹非凡。然而,这一路也并非轻松。天气寒冷,可爸爸们却满头大汗,他们用坚实的臂膀扛起的不仅是阁楼上的孩子,更是大同挠阁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责任。孩子们在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有的到了古城东街就开始打瞌睡,小小的脑袋一点一点,甚至有的直接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观众们看着心疼,一声声“小宝宝”的呼唤,满是关爱与怜惜。</p><p class="ql-block"> 历经两个小时,挠阁队终于抵达和阳门。这场民俗表演,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大同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大同挠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