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小说】一个黄埔军需官的抗战人生(连载五)

大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五章 领命桂平</p><p class="ql-block"> 广州沦陷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惊了全国,也深深刺痛了徐铭忠的心。作为黄埔军校出身的军需官,他深知物资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关乎空军命脉的100号汽油,更是战略物资中的重中之重。</p><p class="ql-block"> 辰溪的清晨,寒意逼人,薄雾缭绕在静谧的河面上,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就在这宁静而又紧迫的时刻,石邦藩的命令如同一声惊雷,打破了晨曦的宁静:“铭忠,你立刻出发,月夜兼程赶到广西桂平,组建空军第2转运所。务必把广州陷落前运到桂平的飞机用油尽快转运到后方,绝不能落入敌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铭忠没有多言,只是坚毅地点了点头,随即转身登上了早已备好的车辆。他深知,这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刻的延误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车窗外,晨雾弥漫,远山如黛,但他的思绪却异常清晰,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桂平,确保物资的安全转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辆疾驰在蜿蜒的山路上,昼夜兼程,不敢有丝毫的耽搁。徐铭忠坐在车内,目光坚定,神情严肃。他时而凝视着窗外飞逝的风景,时而低头沉思,心中盘算着即将到来的种种挑战。桂平,这个位于广西腹地的小城,此刻成了他心中唯一的焦点。他知道,那里将是他战斗的舞台,是他为抗战贡献力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在第三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时,徐铭忠抵达了桂平。车刚停下,他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快步走向河边。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骤然抽紧:由梧州方向驶来的船队绵延不绝,汽船、木船如一条长龙般穿梭在河面上,正在紧张地下货。河岸两侧,堆积如山的汽油桶一眼望不到边,还有大量的飞机、通信器材和武器弹药整齐地码放着。这些物资如同一座座小山,散发着浓烈的战争气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铭忠深吸一口气,暗自思忖:这么多物资,若是敌机来袭,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尽快转运!他快步走向空军第14转运所,那里将是他在桂平的临时指挥中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运所设在河边的一条小街上,简陋却井然有序。几间低矮的瓦房,几排忙碌的身影,构成了这个临时转运所的全部。所长黄志远是个短小精干的浙江人,曾是空军机械士学校的队长,脸上带着几分坚毅和果敢。他见到徐铭忠,立刻迎了上来,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徐长官,您可算到了!我们正愁人手不够,物资太多,转运压力太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铭忠点了点头,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题:“黄所长,物资转运的进度如何?敌机随时可能来袭,我们必须争分夺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志远叹了口气,眉头紧锁:“物资太多,转运速度跟不上。我们已经动员了所有能用的船只,但还是不够。而且,汽油桶的搬运需要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铭忠皱了皱眉,目光如炬,随即说道:“从现在开始,所有转运工作由我亲自指挥。你负责协调机械士和船员,确保每一桶汽油都能安全转运。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绝不能有任何闪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下来的日子里,徐铭忠几乎不眠不休。他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工作,亲自指挥着转运工作,直到深夜才勉强休息两三个小时。转运所的门口总是挤满了前来领取运费的人员,人声鼎沸,吵嚷不休。但徐铭忠却始终保持着冷静和镇定,账目清晰,分毫不差。他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中午,徐铭忠正在核对账目,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他快步走出转运所,只见河面上火光冲天,一条拖轮拖着的木船上的汽油桶燃起了熊熊大火。船员们纷纷跳入河中逃生,所幸无人伤亡。但火势的猛烈程度却让人心惊胆战,一旦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铭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迅速组织起周围的人员进行灭火行动。他安排水性好的灭火人员穿上救生衣,手持灭火器,乘坐小船快速接近燃烧的木船。当小船靠近时,灭火人员勇敢地跳入水中,用灭火器对准着火的汽油桶进行猛烈喷射。同时,另一队人员则使用长柄工具,小心地合力将着火的汽油桶从木船推入河中。由于汽油的比重比水小,油桶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由于大量河水的冷却作用,火焰会逐渐减弱并最终熄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灭火人员们的共同努力和奋战,河中的火势终于得到了控制。然而,河面上仍漂浮着一层汽油,存在再次被引燃的风险。徐铭忠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立即组织人员清理河面的汽油,并加强了对转运过程的监管和检查,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火势虽然很快被控制住,但损失已经无法挽回。押运员被绳索捆绑着押了过来,送到军法处接受调查。徐铭忠看着那个年轻的押运员,心中五味杂陈。他只有二十一、二岁,高高瘦瘦,皮肤白净,眼神中满是惶恐和无助。徐铭忠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年轻或无知而手下留情。但在这个时刻,他更多的是对这个年轻人的同情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法处的调查很快有了结果——这起火灾属于过失,押运员并无恶意。最终,他被判无罪,甚至还被送到英国深造。多年后,徐铭忠在南京再次见到了他,那时的他已经升为机械官,脸上多了几分沉稳和自信。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回到了那段共同奋斗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这次火灾的教训,徐铭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安全转运的重要性。他加强了对转运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他还加强了与各方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了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铭忠几乎每天都泡在转运所里。他亲自指挥着每一艘船的装卸和转运工作,确保每一桶汽油都能安全、及时地运送到后方。他的身影出现在转运所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声音回荡在河岸的每一个清晨和黄昏。他的坚韧和执着感染了每一个人,使得转运工作得以高效、有序地进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运工作不仅考验着徐铭忠的体力和毅力,更考验着他的智慧和应变能力。有一次,一艘拖轮在途中突然失去动力,船上的汽油桶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急。徐铭忠接到报告后,立即下令将拖轮拖到岸边,并亲自组织机械士进行紧急维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站在岸边,焦急地注视着拖轮上的情况。机械士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检查发动机,有的更换零件。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拖轮终于恢复了动力,继续前行。徐铭忠站在岸边,望着远去的拖轮,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决定了整个转运工作的成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桂平的半年多时间里,徐铭忠几乎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他知道,敌人随时可能来袭,任何一点延误都可能导致物资的损失。他不仅要确保物资的安全转运,还要协调各方关系,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他的身影忙碌而坚定,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对于徐铭忠来说,战斗并未结束。他深知,抗战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因此,他继续坚守在转运的第一线,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挑战和突发状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傍晚,徐铭忠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准备休息时,突然接到报告:一艘满载汽油桶的木船在途中搁浅,船底破损,汽油开始泄漏。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徐铭忠的心猛地一紧。他知道,汽油一旦泄漏到河水中,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灾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立刻召集人手,亲自带队赶往现场。夜色中,河面上的风带着凉意,吹拂着每一个人的脸庞。徐铭忠站在船头,指挥着船员们紧急抢修。他们迅速找来木板和绳索,将破损的船底修补好。同时,他们还找来容器和吸油设备,将泄漏的汽油妥善处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泄漏的汽油终于被全部回收和处理完毕。徐铭忠站在船边,望着漆黑的河面,心中默默祈祷:“但愿这批物资能安全抵达后方,为抗战贡献力量。”他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严谨的态度,确保每一批物资都能安全、及时地运送到后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运工作虽然繁重,但徐铭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他深知,这批物资关系到抗战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每当疲惫袭来,他都会想起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想起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这种信念支撑着他,让他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桂平存放的100号军机用油全部转运完毕。<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物资继后被安全地运送到石龙、大湾、柳州等地,最终抵达贵州独山的安全地带。为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铭忠站在桂平的河岸上,望着远去的船队,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知道,自己为抗战贡献了一份心力,为国家的存续尽了一份责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桂平的河岸上,徐铭忠的身影渐渐远去,但他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的坚韧和奉献,成为了抗战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每当后人提起那段历史,都会想起那个在桂平河岸上日夜奔波的军需官,想起他为抗战所付出的一切。(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