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所有人 </p><p class="ql-block">今天小范围读书会分享济群法师内容</p><p class="ql-block">感恩善缘遇见引领学习[合十]</p><p class="ql-block">(二)亲子教育中的孰轻孰重</p><p class="ql-block">1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或者说,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我想到了几点。</p><p class="ql-block">2一是心态,乐观、积极、充满阳光,而不是悲观、消极、冷漠无感。二是品行,善良、大度、有爱心,而不是自私、贪婪、嗔心重,甚至道德败坏。三是健康,注重锻炼,饮食有度,而不是小小年纪就虚弱无力,或营养过剩。四是能力,爱好众多,具有艺术素养,而不是除了功课外一无所知。五是成绩,主要指学业的分数。</p><p class="ql-block">3如果对这五项排序,你会把什么排第一位,什么排第二位?可能多数父母关心的是成绩,关心考了90分还是100分,在班级、学校排名多少。也有父母希望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自己没机会做到的,想要孩子做到,强迫孩子学钢琴、学画画,结果把兴趣变成压力,引起孩子的逆反。还有父母把孩子当作面子的一部分,只关心孩子有没有给自己长脸。</p><p class="ql-block">4这些外在因素又会带来比较,使不少父母习惯用“别人的孩子”为坐标:你看谁谁谁考得多好,能力多强。殊不知,这种对比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压力,带来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疏导,而是继续施压,孩子往往会在不良情绪中越陷越深。近年来,常常可以听到孩子因为焦虑而厌学,引发抑郁、自闭,甚至走上绝路的消息。</p><p class="ql-block">5事实上,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什么才是对孩子成长真正有益的。就像很多人不关心健康,生活没规律,饮食无节制,直到把身体拖垮,才发现,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而曾经牺牲健康换来的财富、地位,此时却不能再为你换回健康。父母对孩子也是同样,对以上所说的心态、品行、健康、能力、成绩,心中要有一个排序,知道重点抓什么,而不是问题显现后才懊恼。因为很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了。</p><p class="ql-block">6之所以有这些偏差,因为很多父母自己就没受过相关教育,具备相关理念。过去,儒家的教育重点就是学习怎么做人,怎么处世,怎么建立三观,具体在下面还会说到。但现行教育缺乏这些内容,很多人稀里糊涂就长大了,成了父母,自然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只能跟着社会潮流,大家追求什么,也去追求什么。</p> <p class="ql-block">7有句话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让相当一部分父母卷了起来。既然不能输,就得提前跑,结果使起跑线逐步提前,从中学到小学到幼儿园,甚至到婴儿班。所学的,不过是把相关内容提前一点而已。这样的教育能带来什么?很多时候,只能使孩子从小就背负压力,连应有的童年乐趣都被剥夺。等一路跑到真正应该投入学习的大学阶段,早已疲惫不堪,失去动力了。</p><p class="ql-block">8孰轻孰重?是作为父母必须认真思考的。这样才能给孩子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在正确的时间,站到真正的起跑线上。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后,我们现在所学的很多知识,培养的工作技能,正在快速地被淘汰。未来,可能8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在充满变量的未来,孩子如何才能安身立命,处于不败之地?</p><p class="ql-block">9很多人没有信仰也缺乏精神追求,工作不仅是生存所需,还是用来打发日子、出人头地、实现价值的途径。可以说,工作就是一切。但要不了多少年,有些我们引以为豪的能力,人工智能秒会,且远远胜出。除非你特别优秀,特别有创造力,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否则,大量普通工作恐怕是朝不保夕的。</p><p class="ql-block">10所以未来的人可能分两类,一类是有精神追求,不论世事如何变幻,都能自洽、自足、自得其乐;另一类是没有精神生活,面对魔幻的世界,就会迷茫、混乱、找不到方向,根本不知该怎么活。这些人一旦遇到挫折,很可能会抑郁、焦虑,甚至做出危害社会的事。</p><p class="ql-block">11尼采在一百多年前说过:上帝死了,要重新估量一切的价值。对于今天的人,同样需要重新估量自己,估量一切。因为我们过去的价值、意义、幸福,全都建立在物质世界,但这个世界已飘摇不定。为什么现代人有了远超以往的生活条件,却如此迷茫、焦虑、缺乏安全感?就因为我们曾经依赖的世界充满着不确定,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坍塌、崩解。可以说,“见证历史”已成为常态。</p><p class="ql-block">12在滚滚而来的时代洪流中,怎么才能站稳脚跟?必须具备拥抱无常的心态,而不是活在自己的设定、期待、执著中。这就需要传承东方文化,尤其是佛法智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积极入世的同时,保有出世的超然。这样的心,将比外在的任何分数、能力更为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