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一条狭窄的水道,叫马六甲海峡。这条长800千米,北口宽,南口窄,状似漏斗的咽喉要道,连接着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海上生命线。</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年通过的各类大小船只超过10万条,占全球海洋贸易货运总量的四分之一,仅次于欧洲的英吉利海峡。繁忙的海运,</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0, 0, 0);">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新加坡是马六甲海峡必经之路,也因这条海峡而兴盛,如今成为马六甲海峡上的明星城市。然而,在百年前,拥有这个地位的却是马来西亚的古城马六甲,这条海峡也因这座城市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漫步马六甲,古老航道的故事仿佛在耳畔低语:载满丝绸香料和瓷器,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往来其间,多元的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书中的传奇不再遥远,而是触手可及。</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的马六甲,虽已不再是世界贸易中心,但500多年间,古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景观,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六甲,地处马六甲海峡北岸,北距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148公里,南距新加坡245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0, 0, 0);">自唐代以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逐渐成为东西方海上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不过,那时的马六甲,还只是一个无名的小渔村,四处草莽丛生,一片荒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0, 0, 0);">到了14世纪末期,来自苏门答腊岛巨港城的王子,拜里米苏拉流亡至此,传说他在打猎时,坐在一棵被当地人称为“马六甲”的树底下休息,见随从他的狗将一只鼠鹿逼到绝境,鼠鹿为求生存,背水一战,反将猎狗踢入河里。鼠鹿的勇气激发拜里迷苏拉,王子决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个帝国,并以树名为城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马六甲这座小渔村,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兴盛的港口城市。作为两次季风之间中印贸易的停泊点,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也使阿拉伯、波斯人等,将伊斯兰教传播到这里。随着国王拜里米苏拉的皈依,马六甲很快变成了一个伊斯兰苏丹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坐落于圣保罗山的苏丹王宫,能感受到15世纪的皇家风范。三层楼的木质皇宫,不大,却古朴典雅。尖尖的屋顶,挑高的宫殿房基,没有用一根铁钉。皇宫外,亭台楼榭,喷泉花草,树影婆娑。宫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现在的皇宫,作为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除介绍了马六甲及苏丹皇宫的历史与文化外,馆内收藏了珠宝、食具、乐器等,苏丹时期的古董,不失为一个了解马六甲苏丹王朝兴起、发展和衰落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历史长河中,葡萄牙、荷兰、英国,欧洲列强,对马六甲的影响是深远的。伴随着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不断开辟,16世纪初,葡萄牙人占领了马六甲,并将其纳入葡萄牙帝国的版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间的推移,荷兰成为航海时代的霸主,17世纪,荷兰人赶走了葡萄牙舰队,并在这里建立起荷属马六甲殖民地。到了19世纪,随着荷兰的没落,马六甲管辖权移交给了英国。1963年,马六甲加入马来西亚,成为马来西亚13州属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葡萄牙殖民统治时,对城市的文化和建筑产生不小的变化。马六甲有许多教堂、要塞,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位于马六甲河口的升旗山顶,建于1521年的圣保罗教堂。著名传教士圣芳济各,生前经常到访这间小教堂,为纪念他曾到此居留,和作出的贡献,教堂前竖有神父大理石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后来荷兰人将教堂用作城堡,今天在外墙上仍可见到不少弹孔,仿佛置身于历史的回廊。1753年,荷兰人另建了一座教堂,而圣保罗教堂则做为荷兰贵族的墓地,仍保留了一些刻有拉丁文和葡萄牙文的墓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荷兰人占领时期,他们开始系统性地对城市进行规划。横穿城市的母亲河马六甲河的两岸,能看到许许多多具有荷兰特色,红墙白窗,色彩明丽的房屋,花木扶疏,倒映在平静的河水中。这些红色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建于17世纪的荷兰红屋。占地49200平方米的红屋,是东南亚现存最古老的荷兰式建筑物,据说,红色砖块都是专程从荷兰运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0, 0, 0);"></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国人虽然对荷兰红屋翻修过多次,但还是保留着原貌。</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0, 0, 0);">厚厚的红砖墙,笨重的硬木门,这片红色并没有因时间而褪淡,依然那么耀眼,那么鲜艳,成为马六甲最核心的地标景观,而闻名于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红屋初建用作教堂,后来成为市政府办公楼,又摇身一变成为马六甲博物馆,馆内藏有马六甲各个时期的历史遗物,展示着马六甲别样的历史文化。荷兰红屋前,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维多利亚喷泉,则是在伦敦分块建造后,用邮轮运往马六甲组装的,彰显着英国对这里的殖民统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六甲之所以为中国人所熟知,源于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的故事。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将中国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带到这里。 通过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将自己的印记,深深地刻在了这座城市的灵魂之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们曾以马六甲为大本营,建立城墙、排栅和鼓楼、角楼,并设仓库储存钱粮百货,成为郑和壮观的远航船队,一个重要的前哨基地。三宝山为郑和船队在马六甲扎营的地点,山脚下,至今还有一间三宝庙,及一口相传为郑和下令挖掘的三宝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马六甲还保存着不少郑和遗迹,马六甲河畔的郑和雕像,如今已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一个重要标志。雕像不远,是建筑外观典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郑和文化馆。馆内展示了郑和的一生,以及他率领船队进行环球航行的艰辛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随着郑和船队的频繁往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了这里,中华的语言、文化、风俗民情在此落地生根,这也让以鸡场街为主干的二十多条周边街巷,成为当时华人迁居南洋最早的聚集区,并逐渐形成热闹的南洋集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街如其名,鸡场街原义取自闽南语的“街场街”,意在繁忙的街道。如今的鸡场街仍</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热闹非凡,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小吃香气四溢。</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0, 0, 0);">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中式骑楼,同乡会馆、庙宇,斑驳的墙壁爬满了岁月的青苔,却难掩其曾经的繁华,处处流淌着中华文明的印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当然,除了这些地标,在当时的殖民时期,中华文化与马来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峇峇娘惹文化,又成为马六甲一处独特的标志。峇峇娘惹,是指明朝华人移民,与马来原住民通婚的混血后裔,男的称为峇峇,女的称为娘惹。“娘惹文化”既有马来族文化影响,也有华人传统,丰富了马来西亚文化的多样性。在城市中的峇峇娘惹文化馆,可以了解到峇峇娘惹社群的文化、语言和习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马六甲,如果想要体验不同寻常的旅游方式,也可乘水陆两用的鸭子船。这独特的交通工具,既可以像普通车辆一样在陆地上行驶,也可以下水,到马六甲海峡航行,享受从陆地到海洋的奇妙转变。沿途可欣赏,马六甲市区的历史建筑、城市景观,一览马六甲海峡、海上清真寺的壮丽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距古城十来分钟车程的马六甲海峡清真寺,坐落在海峡畔的人工岛上,通过桥梁与马来本岛相连。清真寺,融合了现代元素,与传统伊斯兰建筑风格,主体简洁流畅的线条,又保留标志性的穹顶和尖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多。可在涨潮时,海水会淹没部分地基,使得清真寺仿佛漂浮在海面上,因此也被称为“水上清真寺”。无论是清晨的朝阳,还是黄昏的夕阳,洒在白色的建筑上,与马六甲海峡的粼粼波光相互映衬,都能捕捉到令人兴奋的瞬间画面。伴随清真寺,一望无际的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荷兰红屋、圣保罗教堂、阿·福特城堡、鸡场街………,每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遗迹,都成为历史的见证。</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0, 0, 0);">马六甲,它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承载着过去荣耀,传承着多元文明的宝藏之地,没有失去其独有的魅力和价值,光芒将永远闪耀在世界文化的版图上,吸引世人的目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