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川美建在公园中,还是公园修在川美里——四川美术学院(虎溪院区)风光掠影

池边青蒿

<p class="ql-block">  许多人知道,四川美术学院其实并不在四川,而是在四大直辖市之一的重庆,她是全国八大美院之一,已有八十多年的建校(1940)历史。</p><p class="ql-block"> 学校分新老两个院区,黄桷坪院区和虎溪院区,足足有1350亩,是整个亚洲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美术院校。 </p><p class="ql-block">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全貌图</p> <p class="ql-block">  学校树木葱茏,美丽的自然风光中,处处可见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建筑……</p><p class="ql-block">学校北门广场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绿树掩映中的教学楼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逸夫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川美校园之美,是许多去过的人所称赞的。然而,它在美术教育和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则更是为人熟知。</p><p class="ql-block"> 1965年,在当时大搞“阶级斗争”的时代背景下,川美师生创作的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就曾轰动全国。当时中国美协负责人,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就曾兴奋地做出了“这是美术界的原子弹”的评价,可见当时其影响之巨大。</p><p class="ql-block"> 诚然,“文革”后对该作品在特殊时期所具有的那种强烈的政治宣传功能及其所表现的一些内容也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p> <p class="ql-block">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p> <p class="ql-block">  说到此,我忽然想起,1965年秋冬,正在读小学的我,还曾被学校选去参加根据泥塑群像《收租院》改编的同名活报剧演出,在剧中扮演长工的儿子。排练结束后,又跟着剧组去徒<span>骇</span>河(山东一河流)疏浚工地慰问民工,大概一个多月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步行长廊上的《收租院》泥塑部分人像</p> <h3>运动场</h3> <p class="ql-block">荷塘</p> <h3>拾级而上,别有洞天</h3> <p class="ql-block">“旧宅小院”</p> <p class="ql-block">小石桥</p> <p class="ql-block">校园绿荫路</p> <p class="ql-block">  而在1980由川美青年教师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由于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深情地呈现出一位饱经沧桑的中国农民父亲形象,问世后旋即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与共鸣,成为万马齐喑的“文革”之后,中国文艺界的春天终于到来的重要标志事件之一!</p> <p class="ql-block">罗中立的油画《父亲》</p> <p class="ql-block">校园西门与外墙</p> <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川美的办学实力和影响,每年招生季,都会吸引全国各地大批学子报考。</p><p class="ql-block"> 而就在2017年,我的小女儿也成为那一年10余万(网上官方数据)川美考生中的一员,并最终如愿考取,在这儿愉快地度过了她难忘的四年大学生活。</p> <p class="ql-block">女儿刚入学时在川美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校园里四处可见的其它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注:1、2、3、4、5、7、11、12、14、15、24、26、27图选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忘不了,在我送女儿入学那天,一进学校大门,我便被川美校园里那美丽如画的风光所吸引、所陶醉!以致于今日,就在我从手机上翻出当年送女儿入学时我在虎溪校区拍下的、以及从网上找到的这些照(图)片,并着手编辑这篇美篇时,我还在为此恍惚:</p><p class="ql-block"> 一一这川美究竟是建在了公园中,还是把公园修在了川美里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