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祖国摄天下2025正月十二方山张家塔布达拉宫

“美景如画”

<p class="ql-block">张家塔村是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下辖村,位于方山县城西南20km的深山中,村庄枕山面水,依山而建,阳光洒落在深深庭院中。张家塔村是山西省境内建筑风貌保存较完整的村堡式古村落之一,村中古庙、祠堂、宅楼一应俱全,整个村落鳞次栉比、错落有致。2009年,张家塔村被评为山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被纳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2年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张家塔村正高歌勇进,稳步前行。</p><p class="ql-block">村名由来</p><p class="ql-block">张家塔村始建于清代,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代顺治年间,赵氏第十代孙——赵山携家眷从临县迁到张家塔村所在地,那时村里只有两户张姓人家居住。秉持着“耕读传家,励精图治”的家风,赵山和他的后人们在百余年的时间里,依山就势,在七十多米落差的山坡上建成了36院砖瓦石木结构的群体性民居,从低处到高处共有六层,远看就像是一座宝塔。后来,赵氏后人为了感念两户张姓人家的收留,保留了原来的村名“张家塔村”。</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村中现存建筑中,最早的修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最晚的修建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除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的36院民居外,村内还建有一座祠堂、三座庙宇,一座三层的木构楼阁。站在张家塔村对面的山上俯瞰村子,会发现村庄看起来像一个倒挂的“福”字,整个院落群用高墙围起,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张家塔村愈发静谧古朴。</p><p class="ql-block">民居</p><p class="ql-block">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一种古老的民居形式,张家塔村的民居就因地制宜地采用了窑洞。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村庄在建造之初经过了合理的布局规划,村中的道路、住宅都依山而建,坐北向南,36处院落均为四合院,院中窑洞冬天日照充足,夏天厦檐挡日。所有的建筑成轴对称图形布局,形成了“楼上楼,院中院”的格局,井然有序,在兼顾土地使用强度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景观效果。</p><p class="ql-block">走在村中,各家大门、重门和屏风上的匾额比比皆是,匾额多为木质,上刻有“福海寿山”“迎春第”“屏山带水”等字,并用寓意吉祥的鸟兽加以装饰。此外,有的匾额上还刻有各门宗族的堂名,如“聚德堂”“聚庆堂”“聚元堂”等。村中各院的壁画各不相同,有的刻有诗词歌赋,有的描绘花鸟鱼虫,细细观赏,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在张家塔村,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联通各处的地下甬道,1 700米长的地下甬道几乎贯通每一处院落,村民不用出门,就可以“逛遍”全村。</p><p class="ql-block">张家塔村在修建之初,为了抵御匪患,保卫家园,赵氏一族在地下挖掘了这条甬道,把家家户户通过甬道连接在一起,对内可相互通联,对外可严加防患。四通八达的甬道一脉相承,相亲相望,展现了赵氏一族独到的智慧和精诚团结的精神。张家塔村的甬道整体上采用青砖白灰砌成,平均高度有1.75米。旧时,甬道的进出口通常都用柜子遮挡,相对隐蔽。曲折的甬道除了联通各院落外,也承担了部分的防御和储藏功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