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游(5)鼓浪屿(下)

照谷

<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p> <p class="ql-block">"甲午海战"后清政府和日本国签订了《马关条约》。不想当亡国奴的台湾军民,决心团结一致,抗击日寇占领台湾。清政府怕惹急了日本人,召回驻台官兵。</p> <p class="ql-block">团防大臣林维源只得带着妻儿老小,告别了台湾,迁居到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林家原根扎在台湾板桥,有祖传园林"板桥别墅",也就是俗称的"林家花园"。一家离开台湾定居鼓浪屿之后,林维源对老宅念念不忘,他决定在鼓浪屿原样重修一座"林家花园",这就是"菽庄花园"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菽庄花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临大海,</span>背倚日光岩,东邻观海园,西眺港仔后。</p> <p class="ql-block">全园分为"藏海园"、"补山园"两大部分,各造五景。</p> <p class="ql-block">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p> <p class="ql-block">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p> <p class="ql-block">补山顶有"听涛轩",它就是"鼓浪屿钢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说到"钢琴博物馆"一定要提及胡友义。</p> <p class="ql-block">胡友义是鼓浪屿籍旅澳音乐家,虽然长期生活在澳大利亚,但他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他一世琴缘,对钢琴艺术的痴情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胡友义、黄玉莲夫妇得知,鼓浪屿区政府将音乐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作为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特别认同。</p> <p class="ql-block">夫妇俩决定把自己收藏的世界名钢琴运回故乡,建立钢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000年1月8日,中国首家、世界罕见的钢琴博物馆在风光秀丽的菽庄花园"听涛轩"开幕。</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陈列了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p> <p class="ql-block">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有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还有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等。</p> <p class="ql-block">这些钢琴种类多样、外形奇特。</p> <p class="ql-block">而且都有相当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定期对这些钢琴精心保养,所有展品完好如初。</p> <p class="ql-block">参观钢琴博物馆让我对钢琴的认识有了实物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在"八卦楼"。</p> <p class="ql-block">"八卦楼"原主人是台湾板桥林家三房的林鹤寿。</p> <p class="ql-block">"八卦楼"建于1907年,是鼓浪屿建筑的杰出代表,被称为"小白宫"。它是由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郁氏借鉴巴勒斯坦、希腊、意大利和中国一些经典建筑的风格,设计出这幢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于一体的仿古建筑。该建筑有个高10米的圆顶,8道棱线置于圆顶,形成了一个八边形,圆顶下方的长窗呈四面八方三十二向,故称"八卦楼"。</p> <p class="ql-block">风琴博物馆于2004年开始筹建。</p> <p class="ql-block">收藏了60多架各式风琴‌,是世界上最大的风琴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藏品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厅,迎面的中央圆厅安置着一台5米高、3米宽,有1350根音管的英国"诺曼·比尔德"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这架管风琴1909年制造,之前曾在一家英国教堂。</p> <p class="ql-block">来到博物馆之后,工作人员把它精心安装于中央大厅10米高的穹顶之下。</p> <p class="ql-block">参观者可以前后左右,甚至登上二楼欣赏这架巨型乐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共收藏大小三架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风琴区别于管风琴,虽然都是脚踩发音,但结构要简单许多。</p> <p class="ql-block">这架爵士风琴结合了多种乐器的功能,还可以自动演奏。</p> <p class="ql-block">介绍说,博物馆将增加电子风琴、数字风琴和电影院管风琴等展品。</p> <p class="ql-block">预计这一计划的完成大约还需要五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风琴博物馆三楼展出国外生产的多种品牌手风琴。</p> <p class="ql-block">还介绍了有关手风琴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职员公寓"建于1940年。</p> <p class="ql-block">最初是汇丰银行大班的住宅,后改建为汇丰银行职员公寓,并兼具银行办公功能‌。</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2021年改造为"鼓浪屿音乐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在此定期开展文化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通过音乐和艺术的表演形式,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这座岛屿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利用原"救世医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美籍荷兰人郁约翰创建于1898年)的门诊楼及住院部、护士楼为展厅。</p> <p class="ql-block">是"故宫博物院"在地方设立的第一个主题分馆。</p> <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24日,厦门市与故宫博物院关于共同筹建"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合作协议签约。2017年2月完成建设完成,同年5月13日开馆。</p> <p class="ql-block">集中展示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两代的外国文物。</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六部分:文物来源、科技典范、万国瓷风、生活韵致、典雅陈设、域外神工。</p> <p class="ql-block">主要通过文物、图片、多媒体展示,以及声、光、电现代科技手段,对故宫博物院藏精美的外国文物作全面介绍。</p> <p class="ql-block">极大地引起了我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收藏的文物包括:陶瓷器、玉器、漆器、玻璃器、珐琅器、金属器、科技仪器、钟表、雕塑、家具、织物、绘画、书籍,等等。</p> <p class="ql-block">它们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保加利亚、美国、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家和地区。</p> <p class="ql-block">展品主要为清宫旧藏,也有部分系民间征集或个人捐贈。</p> <p class="ql-block">所属年代从16世纪至20世纪初。</p> <p class="ql-block">这些外国文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p> <p class="ql-block">展现了所属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反映出中国与其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清王朝与周边国家频繁往来,互通有无,大量具有各国特色的物品输入中国。</p> <p class="ql-block">它们有来自外国官员的进贡,也有官方采办。</p> <p class="ql-block">成为皇室成员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诺大的展厅仅我俩参观。</p> <p class="ql-block">展品之精彩,环境之雅静大大出乎意料。</p> <p class="ql-block">要知道在北京参观故宫,绝不会有如此宽松、舒适的参观环境。只可惜时间有限,没能仔细观赏。</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是中国大陆第一个集管风琴收藏研究、演奏展示、教育传播、古琴修复为一体的国际管风琴艺术交流平台‌。</p> <p class="ql-block">每年都有国内外专家在此聚会,举办管风琴教学大师班。</p> <p class="ql-block">艺术中心有一架巨型管风琴,它制造于1917年,由美国波士顿Francis R. Allen 公司为波士顿"灵光堂"量身设计,由William F.Ross 公司制造。</p> <p class="ql-block">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形似哥特式教堂,</span>有7341根音管、132个音栓‌,是亚洲最大的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琴身纹饰典雅华丽、精致唯美,散发着古典、浪漫的迷人气息,犹如神态逼真的音乐天使。</p> <p class="ql-block">2007年胡友义将其购得,将其捐给故乡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这架管风琴经海运抵达厦门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40多位技师的协助下</span>前后历时四年完成修复,使这架沉睡多年的乐器之王再现天籁之音。</p> <p class="ql-block">管风琴在欧美国家十分普及,一般教堂都有管风琴,甚至有的贵族家庭也有(记得在英国参观丘吉尔老家"布莱尼姆宫"时,在书房大厅里就有一架管风琴)但在我国十分罕见。截至2024年,国内只有64台以管风琴,其中大部分在老教堂和省市级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具体分布:北京有11台,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国家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中央电台大录音棚、基督教朝阳堂、天主教王府井堂、天主教全国修院教堂、基督教燕京神学院礼拜堂等。</p><p class="ql-block">上海有3台管风琴,分属上海音乐学院、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派今·Pi Organ Room。</p><p class="ql-block">青岛有3台,分别位于浙江路天主教堂、江苏路基督教堂和青岛大剧院。</p><p class="ql-block">厦门有3台,都在鼓浪屿风琴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天津有2台,分别位于天主教"西开总堂"和天主教"仁爱修女院"和"仁慈堂"。</p><p class="ql-block">其他地区:广州星海音乐厅、沈阳音乐学院、杭州大剧院音乐厅、深圳音乐厅、郑州河南艺术中心、武汉琴台音乐厅、西安音乐厅、鄂尔多斯音乐厅和合肥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管风琴是一种构造复杂、体积庞大且造价昂贵的乐器,安置管风琴通常要与建筑同时建造,直接依附在建筑结构之内。管风琴的音量宏大,音色饱满,能够演奏出类似一个乐队的震撼效果。管风琴的可以通过不同的音栓组合调出不同乐器的大同音色,产生出无限丰富的音乐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国内有管风琴专业的音乐学院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管风琴中心"聚焦公共教育和艺术交流,不定期举办高品位的管风琴演奏会和艺术交流活动,平时以体验式的参观形式为主。</p> <p class="ql-block">"三一堂"主体建筑在1934年基本落成,1945年秋才建造完成。</p> <p class="ql-block">取名"三一"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p> <p class="ql-block">"三一堂"属于近代优秀建筑,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协和礼拜堂"创建于1863年,是鼓浪屿岛第一座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原是提供给来鼓浪屿工作的外籍基督徒作英语礼拜,后来也吸纳懂英语的华人教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9年8月9日,</span>林语堂与廖翠凤的婚礼典礼是在"协和礼拜堂"举行。‌</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天主堂"也称"耶稣君王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哥特式单钟楼教堂,可容纳约200人。</span></p> <p class="ql-block">厦门开埠后,天主教传教士来到鼓厦地区传教,在鼓浪屿设立信徒聚会所。</p> <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天主堂被用作工厂,1981年落实政策归还教会,经过维修,于1982年元月10日恢复开放。</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曾有18个国家的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它们是: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挪威、瑞典、丹麦、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和俄罗斯等国的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这些领事馆不仅增加了鼓浪屿的历史文化底蕴,还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遗存‌。</p> <p class="ql-block">美国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日本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学院"。</p> <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比时利领事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洋人球埔"最初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开辟的军用操场。1870年前后,这片平坦的空地被美国驻厦门领事李让礼以美国领事馆名义租下,开辟为驻岛外国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公众场所。球埔曾作为草地网球、草地板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项目的活动场地。后来随着美、英各国水兵的到访,场地又引入了足球、棒球、橄榄球等团体竞技项目。1903年,美国领事馆将其交由工部局代为管理。1909年至1911年间,居住在鼓浪屿的外国人还在这里举办过每年一届的家庭亲子运动会。1910年为欢迎美国商会代表团访问厦门,这里举行过足球、网球比赛等重要活动,之后球埔主要用作足球场。解放后更名为"人民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2011年更名为"马约翰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约翰(1911 -1966)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p> <p class="ql-block">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在大学读书期间,是学校足球、网球、棒球、田径代表队的主力,擅长中长跑,曾获1910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学校联合组880码冠军和440码第三名。曾两度赴美国"春田学院"进修体育。</p> <p class="ql-block">1936年他担任中国代表团田径队总教练,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马约翰在清华大学任助教、教授、体育部主任等。在从事体育教学52年的实践中,研究了体育运动的规律,参考国内外经验,编制出徒手操近百套,发表过《体育运动的迁移价值》《我们对体育应有的认识》等论著。他一生积极倡导体育,热情指导青年进行体育锻炼,为人师表、德高望重,受到国家的器重和人民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马约翰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起任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席。</p>